博物馆举办端午节系列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悬挂在门楣上的菖蒲、艾草等节日标志,摆放在八仙桌的桑葚、粽子、五毒饼等节令食品,香包、剪纸、风筝、泥塑等现场传授手艺的民间手工艺传承人……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浓浓…

公务员考试网 公众号

注册消防师考试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全国各地博物馆都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端午节期间,全国130余家博物馆举办端午节系列活动,包括20余个主题展览、160余场教育体验活动。安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临沂博物馆、抚州博物馆、重庆宝林博物馆、巫山县博物馆等均推出亲子体验活动,在节日期间认知传统、尊重传统、传承传统、弘扬传统。

贴近时代、突出馆校互动

门楣上悬挂的菖蒲、艾蒿等节日符号,八仙桌上摆放的桑葚、粽子、五毒糕等应季食品,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现场传授香包、剪纸、风筝、泥塑等技艺……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浓郁的端午节气息扑面而来。

馆校联动是今年北京民俗博物馆端午节活动的一大特色,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小学生参与了包粽子、画老虎等节日习俗的体验。

北京民俗博物馆连续十余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除端午节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类观众参与度较高的传统节日习俗体验活动。

近年来,北京民俗博物馆注重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把民俗活动带到群众家门口,让观众更便捷地体验民俗乐趣。自2012年起,北京民俗博物馆与北京高碑店乡政府联合举办“二月二民俗文化节”,今年已举办了7届。每年的民俗文化节活动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小学生开学典礼、花展庆典表演等活动,不仅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也增进了民间的了解与和谐,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

在“超级链接”时代,南京博物院以官网为平台,开通官方微信、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公众号。目前,南京博物院官方微信用户数已突破30万,原本只能预约400人的博物馆讲座,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20万观众。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学习、体验传统的需求,南京博物院将文化送到馆外,积极与学校、社区、车站等合作,定期将讲座、展览搬到馆外,让公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博物馆互动。

品味文化,凝聚价值共识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南京博物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是全国首个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设与传统时令节日相关的主题展览、举办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体验传承活动的省级博物馆,用动静结合的形式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传承文化、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

南京博物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民间艺术园”展厅专门设立了“四季节庆”单元,主要介绍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的习俗。四季主题板块包括春季(春节、迎春、五忙、元宵、清明)、夏季(立夏、端午、六月六)、秋季(七夕、中元节、中秋、重阳)、冬季(冬至、腊八节、灶神节、除夕),通过简短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向观众展示江苏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南京博物院还注重利用手工艺项目、口述表演项目和社会教育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如春节期间举办“迎新年相声专场演出”,营造欢乐喜庆的氛围,同时以相声的形式向观众传递春节习俗;重阳节期间举办“记忆中的红色经典”活动,表演主题京剧,鼓励年轻人带着父母来博物馆欣赏、寻找老一辈的青春记忆。此外,南京博物院还利用室外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俗节庆表演,如灯笼、舞龙、舞狮、莲香舞等。

为了让青少年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少家庭选择到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南京博物院专门开设了《端午节不怕虫》、《感受粽子的香味》等学前课程;上海博物馆针对6至12岁儿童为目标群体,开展了《端午情深意浓,巧手做香包》等教育活动;江西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白银市博物馆等都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展览、体验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

此外,不少博物馆也将革命文化融入到活动中。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到贫困山区高丘镇与留守学生共度端午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组织开展“2018迎端午节、学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举办“品味端午节、传承文明”活动;龙华烈士纪念馆举办“不忘初心、敬仰英雄,放飞童心过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品味中华文化的芬芳,积聚前行的力量。

探索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简短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方硕教育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21557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