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育才中学入选双新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校名单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与新高考是一体两面,均为国家推进基础教育系统改革的重大举措。自2021年新高考在广东落地后,新课程新教材的科学、全面实施尤显迫切。从某种程度上说…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与新高考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都是国家推进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自2021年广东实施新高考以来,新课程新教材的科学全面推行就显得尤为紧迫。某种程度上,“得了新课程新教材,就得了新高考”。

2020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确定了一批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深圳作为国家级“双新”政策实施示范区,去年上半年遴选出10所学校作为市级示范校。约半年后,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深圳育才中学两份名单均在列。

3月15日下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深圳市“双新”省级示范学校三年规划线上论证会。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张正安、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深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夏玉华、副处长范永泉,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桂娟、副院长潘锡武等领导出席会议。

教育部课程和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何成刚,中国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李铁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综合支部书记、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吉明泽,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可,广东省教育学院数学教材研究室研究员、中心副主任吴有昌,副院长潘锡武等专家参加指导点评。会议由李桂娟院长主持。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_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训_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会上,深圳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校长姚小兰作为示范校代表作报告,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中,育才中学作为深圳乃至全国课程改革的标杆,即将推出重磅举措!

育才中学为省实施“双新”示范校

总体建设目标

在实施“双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通过示范校建设,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脱颖而出的标杆性中国名校,为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培养典范。

去年4月,出任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育才中学校长仅两周的姚小兰首次亮相学校开放日活动,在首次阐述自己对育才的了解和未来“治校”规划时,他把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放在了首要位置。

“国家新高考改革是为了提高选拔人才的标准;而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改变高中的育人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高校输送高素质人才。”

在姚晓兰看来,高中应对新高考有不同层次的方法,最高层次是要认识到新高考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相关,必须协同发展,要转变高中育人方式,重构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

姚晓岚当时提出,育才中学未来的使命,就是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发挥表率作用,为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育才模式。

在连续获得市级、省级示范学校称号的同时,育才中学还被评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学校、广东省师资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成为深圳高中中独树一帜的现象。这必然会推动育才新课改任务和使命不断升级。对于学校来说,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重大机遇。

事实上,育才中学早已奠定了全国“课改名校”的地位,早在2004年,育才就成为深圳市两所“教育部全国课改样本学校”之一,并在课程重构、课堂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如2004年学校提出“三师一体”(学科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育人模式,此后不断创新实施校外智库计划、自主学习计划、小教师计划、“英才计划”“新人才计划”等,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型方面做了许多前沿探索。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_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_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训

图 |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育才始终走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前列。作为新时期中国校园文学的发源地,育才的青少年阅读课程引领了全国潮流。学校也是全国首批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青少年性教育课程、首批将港版英文教材引入课堂的学校。本世纪初,育才在全国率先建立“课程超市”,开发实施了一大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选修课程。2004年,广东启动高中课程改革,育才“新课程超市”一度拥有200余门校本课程。为此,学校建立了科学、完善的选修课程和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学校对接新高考、推行新课程、新教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无论是新高考还是新课改,最核心的基础和优势是人。

生物教师夏先平是广东省名师工作室顾问、省十万名师培养计划实践导师,作为核心作者编写了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该教材荣获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

学校徐坤老师参与新教材试讲,并被选为教师用书案例;

周宏杰主持的新课程课被中央电化教育中心选为示范课,探究课荣获全国一等奖;

方继珍、欧妙芳荣获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谢凯丹、黄俊芳分别荣获广东省高中化学、生物教师创新实验教学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余长北、孙道国、李忠来、丁龙、程小波等数十位教师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课堂教学示范、介绍教学经验。

姚晓岚,2021年4月起执掌育才教育集团,是高中历史高级教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教材培训优秀专家,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广东省高中校长培训班指导老师。

那么,深圳市育才中学在创建省级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方面有哪些总体部署和具体举措?

学校介绍,3月15日的论证会上,姚晓岚从建设基础、总体要求、建设任务、重点突破、工作要求、工作保障、推进方案等七个方面全面介绍了育才中学示范校建设三年规划。

最核心的六项建设任务是:

1.完善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个维度,采取“传承与拓展、细分与融合、创新与引进”的路径,聚焦核心素养,重构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实施和校本课程特色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2.优化学生发展指导方式

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完善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针对学生自主多元发展的指导计划,努力提升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3.深化创新驱动教学改进

深化“三动”课堂(问题驱动、弹性思维、互动评价)建设,通过“情境—问题—思考—表达”基本路径激活学生思维和内驱力,探索情境化、生活化、主题化、大概念化教学,运用深度学习教学实践模式改进教学,稳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多元化的识字评估体系

改革课程设计评价和课程实施评价,探索教学增值评价和师生成长评价,实现课程教学、学业质量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机统一,建立“方法多样、重视过程、面向发展”的评价体系,实现由“育点育人”向“育人育人”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完善校本教研,促进课程实施

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开展大育人“大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素质教育队伍。

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积极承担示范校责任,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通过成果展示、资源共享、教学帮扶、岗位交流和在职学习等多种方式输出人才培养样本,建设与辐射同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以上六项任务都值得关注,但尤为引起专家关注和期待的是构建独具育才特色的“四级校本教研体系”。

这四个级别包括:

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使集体备课工作常态化、标准化;

主题式教研:学科组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联合教研,与同级知名学校开展新教材案例研究,探索学科教学范式;

教学研究学术化,开展学术讨论,拓展研究视野。

可以说,“四级校本教研体系”是育才在新时代发展最重要的引擎,这个引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是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是学校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图 | 四级教研体系

为构建这一体系,育才中学将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校、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等平台资源,开展高端教研,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升教师培训水平和前瞻性。利用学校现有的30余个省、市、区名师工作室,成立名师工作室联盟,发挥骨干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形成“新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的分层、专业化的教研共同体,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据悉,育才中学已成立国家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深圳示范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项目实施。

未来,在常态化实施“双新”过程中,学校还将在两个方面取得突破:

1、深化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

2.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座谈会上,学校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获得一致好评,专家们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建议。据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将把育才中学的建设规划作为样板向全省推广。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的新育才,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21174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