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可参见20102.关于诉讼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三册第52题)A.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请求权B.一般诉讼时效是一个可变的期间C.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D.超过诉讼时效期后收到的给付构成不当得利答案:AB解析:《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选项A正确,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请求权。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权利被侵害后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因此,C选项错误。第139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请求权不能行使的,诉讼时效中止。自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继续计算。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起诉而终止,义务在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同意履行时,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此,B选项正确。第138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时效期满后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因此,D选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B。 (具体分析可参阅2010万国《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分类与解读》(五册)民法卷54万元,B要求A提供担保,A分别找来朋友C、D、E、F,他们各自作了下列陈述,哪一项构成担保? (2008年第三册第53题)A.C在A给BB开出的借条上签了“保证人C”字样D给B出具函件,说明“若A未能按时还款B,我愿意代其偿还3万元。”C.E给B出具函件,说明“若A未能按时还款B,我方负责。”D.F给B出具函件,说明“若A未能按时还款B,我方将以自己的私房抵债。”答案:ABC解析:担保法第六条规定,本法所称担保,是指在保证人为甲方时,以自己的私房抵债。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协议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规定,第三人以书面形式单方向债权人出具保证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虽然主合同中没有担保条款,但保证人以保证人身份在主合同上签字或盖章的,保证合同成立。根据上述规定,ABC均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担保方式,因此构成保证,应予以选择;D项是抵押而非保证,因此D项错误,不应选择。 (具体分析可参见2010万国《历年司法考试题型分类与解说》(五册)民法卷1104。赵某爱好网球、游泳,向宏达公司购买了某小区商品房一套。房屋交付时发现,宏达公司售楼部购买房屋时展示的小区模型中的网球场和游泳池并不存在。经调查,该小区的设计中确实没有网球场和游泳池。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2008三册第54题)A、赵某有权要求退款B、赵某要求退款的,有权要求宏达公司承担合同过错责任C、赵某要求撤销购房的,有权要求宏达公司双倍返还购房款D、赵某不要求撤销购房的,有权要求宏达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答案:AB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广告、宣传品属于要约邀请,但如果出卖人就商品房发展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作出的说明、承诺等具体且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和房价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认定为要约。
该等说明、承诺即使未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载明,也应当视为合同的内容,当事人违反该等说明、承诺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具体分析可参阅2010万国《历年司法考试题型分类与解说》(五册)民法卷1775)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无偿经营?(2008三册第55题) A.A误将别人的牛占为己有,养在自己家里 B.B看到邻居家起火,怕影响到自己家,便用自己的灭火器将火扑灭 C.C(15岁)租车送上体育课晕倒的同学去医院救治 D.D看到门前马路上的下水道井盖被偷,致使路人摔倒受伤,便买了一个井盖盖上 答案:BCD 分析:《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如果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但人为管理或者提供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他有权要求受益人支付为此所支付的必要费用。。无偿管理的构成要件有三个:第一,管理他人事务;第二,有利益他人的意图;第三,没有固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在A中,由于A没有管理或者服务他人的意图,所以不构成无偿管理。B、C、D均符合无偿管理的构成要件,被选中。正确答案为BCD。(详细解析可参阅2010万国《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分类与解读》(五册)民法卷631)X公司是A、B依法登记设立的公司,以钢材批发、零售为经营范围。因C公司急需资金,便找到A、B借款,并承诺给X公司支付高于银行利息五个百分点的利息,并给予A、B个人利益。
A、B见有利可图,便以采购钢材为名,以X公司名义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借期六个月。A、B按约定的利率将贷款贷给C,C给A、B各十万元佣金。六个月后,C将贷款及利息归还给X公司,A、B向银行偿还本息。下列关于A、B、C三人行为的定性,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2008二册第11题)A、A、B犯高利贷转让罪,C无罪。B、A、B犯诈骗罪,C无罪。C、A、B犯高利贷转让罪和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C犯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答案:C 分析:刑法第175条规定,高利贷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挪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从转贷中牟取暴利,并以高利贷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行为。本案中,甲、乙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挪用银行资金,以高利贷贷给丙,构成高利贷贷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11月11日联合公布《关于刑法犯罪认定的补充规定》,对刑法中的犯罪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规定包括取消“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改为“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因此,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要钱财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本题中,A、B二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C方10万元,其为C方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同时C还构成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具体分析可参阅万国《历年司法考试试题分类与解释》(五册)2010年刑法第111卷)2、甲持砍刀冲入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勒令储蓄所工作人员丙交出1万元现金。甲见丙故意拖延时间,便割断了乙的脖子。刚取出1万元现金的储户丁见乙血流不止,不忍,便掏出1万元扔给了甲。甲拿到钱后,迅速逃走。下列哪个选项对甲的犯罪行为描述正确? (2008二册第12题) A.抢劫(未遂) B.抢劫(既遂) C.绑架 D.敲诈勒索 答案:B 解析:抢劫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夺取公私财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抢劫的客体是人身、财物;客观方面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观要件是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本题中,A的行为是以暴力、胁迫的方式命令储蓄银行职员C交出现金,虽然现金最后是客户D交出的,但是也是基于A的胁迫,为了保护B的人身安全而交出的,因此构成抢劫罪。而且,就A本人来说,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钱财。 至于他是如何获得的,并不影响他抢劫罪的成立(既遂)。
绑架与抢劫的区别在于:第一,绑架威胁的对象一般与被抢劫的对象不完全相同,而抢劫是完全相同的。第二,绑架一般不属于就地获取财物的行为,而抢劫只能属于就地获取财物的行为。本题中,B、C均为储蓄银行的工作人员,A扣押B并要求C交出现金,其实是针对储蓄银行本身,并不是向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方索要财物。同时,A的暴力行为和获取财物的行为都是就地进行的,因此不构成绑架,而是抢劫。敲诈勒索与抢劫的区别在于:(1)在威胁方式上,抢劫的威胁是直接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而敲诈勒索的威胁可以是当面进行的,也可以是通过信函、电话、第三方进行的。 (2)从威胁实现的时间上看,抢劫的威胁表现为威胁不交出财物就当场实现威胁;而敲诈勒索的威胁一般表现为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实现威胁。(3)从威胁的内容上看,抢劫的威胁是杀害、伤害或者其他人身伤害的威胁;而敲诈勒索的威胁更为广泛,包括伤害人身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的行为。(4)从非法获取财物的时间上看,抢劫是作出威胁要当场获取财物;而敲诈勒索可以是当场获取,也可以是事后获取。因此,A的行为不是敲诈勒索,而是抢劫。
本题正确答案为B。(详细解析请查阅2010年万国《历年司法考试题型分类与解说》(五册)刑法卷144) 3、A得知B一直在贩卖妇女,便对B说:“我表哥C没有老婆,你如果有合适的请告诉我。”不久,B便将拐卖的两名女子带到了A家中,A与C从中买下一名女子给C做妻子。 关于本案,下列哪个选项不正确? (2008年二册第13题) A.B犯贩卖妇女罪 B.A是贩卖妇女罪的共犯 C.A犯买拐妇女罪 D.C犯买拐妇女罪 答案:B 解析: 贩卖妇女罪,是指以贩卖为目的,拐卖、绑架、收买、贩卖或者捡拾、转移妇女的行为。 本题中,B犯拐卖妇女罪没有问题,关键是A是否是拐卖妇女罪的共犯。从拐卖妇女的定义可以看出,拐卖妇女罪的主观要件是以贩卖为目的而贩卖,但A不具备贩卖这一主要要件,因此主客观要件不符,A不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买办被拐卖妇女罪是指不以贩卖为目的而买办被拐卖妇女的行为。C买办妇女不以贩卖为目的,而是为了结婚为目的。A和C的目的一致,所以A、C是买办被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本题正确答案为B。(详细解析可参阅万国编《历年司法考试试题分类与解读》(五册)2010年刑法第132卷) 4、A的银行存折中有4万元存款。
有一天,A取走了自己所有的存款,但是由于银行职员B的失误,存折底卡没有销毁。半年后,A再次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B的1万元存款已过期。A听闻此事,突发奇想,骗B说存折丢失了。B为A办理了挂失手续,A取走了4万元。A的上述行为构成什么罪?(2008二册第14题)A.挪用公款B.盗窃(间接正犯)C.诈骗D.金融证件诈骗答案:C解析: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题中,A虚构存折遗失事实,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银行存款4万元,构成诈骗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具体分析可参阅2010万国《司法考试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