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下午,8名赴新疆支教的河北教师在保定学院吉福文化厅用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西部支教的故事。在这场以“青春的方向”为主题的报告会上,又有15名保定学院的学生踏着前辈的足迹,赴新疆支教。
现场解说
“青春的方向”主题报告会在保定学院举行
2000年,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母校、家乡,奔赴新疆且末县教书育人。4月17日下午,主题为“青春的方向”的报告会在保定学院举行,8名西部教学代表在现场作了本职工作报告,带领广大青年进一步学习西部教学毕业生的先进事迹。
十年来,保定学院带领数万名师生坚持立德育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服务人民、贡献祖国的时代青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创造了各项事业历史性辉煌成就。
为生动记录保定学院毕业生扎根基层、立志建功的奋斗与实践,全面展示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4月17日,“我们的十年”主题图片展在保定学院举行,展示了保定学院西部教学群艰苦奋斗、奋进前行的发展历程和丰硕的时代答卷。
重新开始旅程
保定学院15名学生赴新疆支教
报告会期间,还举行了保定学院2024届赴疆支教学生出发仪式,15名保定学院毕业生沿着学长们探索出来的路,赴疆支教。
作为青年代表,来自保定学院的翟绍鹏在报告会上提出:“我们新时代青年志存高远、拼搏无悔。我们每个人前进的脚步,都将汇聚成祖国进步的硕果。我们每个人创造的价值,都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力量。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彩篇章。”
在西方教学
在本次以“青春的方向”为主题的报告会上,8位演讲者用亲身经历讲述了西部支教的故事,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西部支教精神的呢?
杨光兴(2000级)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
且末县委党校副校长
西部支教精神就是扎根基层、奉献祖国、奉献西部,为西部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孟丽芳(2004级)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
和静县高级中学教师
西部支教精神,聚则如火,散则如星,默默奉献、坚守不渝,积极乐观,缺氧却努力成长。
孙桐桐(2017届)
保定学院赴西部任教毕业生代表
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师
西部支教精神,是对西部教育的热爱,是十几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对西部教育的始终如一的坚持。2017年,我追随前辈的脚步,到新疆支教。我认为,我的到来,为西部支教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那就是传承与创新。
孙凯
对口支援新疆教师代表,沧州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委组织部第九批、第十批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现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第一中学汉语教研组组长
我和妻子都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希望能够出去到西部地区任教,让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先进的教育教学文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接受教育的快乐。
杨嘉瑾(2018级)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
喀什市英吉沙县艾古斯乡仙米来村党支部书记
受西部教研组毕业的学长的影响,我选择了新疆,这个让我青春不再迷茫的地方,我发誓要在新疆扎根。
刘琪 (2018级)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
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古拉乡科员
西部大建设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需要我们用心浇灌、呵护。我坚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推动西部地区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愿景。
冯永壮
对口支援新疆教师代表、衡水中学副校长、中组部第十批对口支援新疆干部人才,现任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西部支教队是我们建立两地人民友谊的纽带,也是我们西部支教故事的主角。我们不会忘记教育的初心,用我们真实的奉献谱写一曲支教之歌。我想我一定要把一技之长、一种精神留在新疆,让河北和新疆人民的友谊长存。
程双儿(2021届)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
新疆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
我理解的西部支教精神就是扎根西部,肯于牺牲,肯于吃苦,沿着前辈的脚步,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方教学·对话
继续引导青年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作出贡献
报告会上,保定学院党委书记胡连利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保定学院对口支援西部教育工作情况。胡连利说,2000年,保定学院优秀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西部基层教书育人。20年来,一批批保定学院毕业生传承理想、不断奋斗,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
胡连利表示,几位演讲嘉宾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生动实践,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课。10年来,保定学院不断发挥西部教学组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创新新时代德育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使命贡献青春力量。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思政人才培养机制,继续讲好西部教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