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医生兼任中小学教师”是否是人才浪费、人才浪费,至少需要两个视角。一是历史视角。近代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有过担任中小学教师的经历。二是全球视角。芬兰以教育闻名,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芬兰的师资门槛之高,连一些世界500强企业都比不上。即便是当小学教师,也必须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我们是否尊重教师、重视教育,不能单凭口号来判断。评价一个行业的地位,有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是否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教育是“国家和党的重大战略”,关系和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过去我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教师要有一池水。只有优秀的人,才能教出更优秀的人。教育界有句俗语:“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自然界中,只有大树才能摇动小树。你什么时候见过小树摇动大树?
诚然,这些年来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但与责任使命相比,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才是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基础教育,需要一流的人才。教育如果不能吸引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又怎么能承载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美好向往?而社会上一些人对“医生当中小学教师”如此惊讶,到底是什么心态?
一个人能遇到好老师是一种幸福,一所学校能有好老师是一种荣耀,一个民族能不断出一批批好老师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近日,南京大学陶行知教育学院、江苏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据悉,除南京大学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等江苏省高校也纷纷成立师范学院。将几条信息综合起来,不难看出,这是立足于我国高素质师范人才紧缺的现实,践行“用优秀的人培养更好的人”的教育改革方向。
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社会大众对“博士当中小学教师”也终将形成习惯。
(作者:董媛,原载北京青年报,编辑)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28日,第2版,标题:中国教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