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员:废墟中的福尔摩斯,用双手扒开真相的守护者

一场火灾发生后,冲在最前方的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消防员,待火被扑灭后,火灾的原因是什么?谁该为这场事故负责?这时就需要“火场福尔摩斯”——火灾调查员…

公务员考试网 公众号

注册消防师考试

他们虽然不像消防员那样用水枪灭火,但却无数次用赤手空拳,在火灾后的废墟中掘进;他们没有三头六臂,但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梅州市消防支队消防监察科科长胡晓斌是一名资深火灾调查员,他始终践行“用事实说话、依靠技术”的工作原则。

消防靴的性能和用途_消防战斗靴图片_消防战斗靴的图片

胡晓斌在火灾现场寻找线索。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在废墟中寻找真相

“别人眼中的垃圾,对我们来说却是宝藏”

火灾现场勘察头盔、N95口罩、火灾勘察服、橡胶手套、消防靴、手电筒、摄像机、工具箱……火灾发生后,胡晓斌和同事们迅速赶赴现场,调查火灾原因。“越早到达现场,收集的证据就越全面,就能越早拿出结果,给公众一个交代。”胡晓斌说。

火灾现场,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烧焦残留物,一些零部件散落在各处,一堆堆烧焦变形的金属碎片……火灾的起因就埋藏在其中。“我们进入火灾现场,会先观察建筑结构、家具、电器等不同物体的燃烧碳化程度、倒塌变形痕迹、烟迹等火灾特征,初步判断火势蔓延的方向。”胡晓斌说。

“在别人看来是‘垃圾’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却是宝物,都是我们进行火灾事故调查、确定原因非常重要的证据。”胡晓斌说,被火焰“舔”过的墙壁、地板、柱子等物体,都会留下不同的痕迹。根据这些痕迹,通过逆向推理,推断出它们的一些特征,就有可能还原火灾发生前的一些场景,从而指向一些关键的突破口。

有一次,兴宁一家汽车修理厂发生火灾。胡晓斌和同事在现场转了很久也没找到起火点。他们询问现场目击者,但他们也都表示没看清楚。“除了现场寻找证据,我们还要询问现场的人,但因为涉及到责任、赔偿等问题,他们可能会隐瞒真相,甚至撒谎。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现场勘察的技巧了。”

随后,胡晓斌和同事在起火的汽车喷漆房外排气管一处隐蔽的缝隙中,发现了热切割的痕迹。“看到这个痕迹,我们判断,起火原因极有可能是有人在金属排气管上进行热切割时产生的高温,点燃了附着在管子上的油漆。我们立即把现场的工人叫来再次询问,并指出了证据。迫于压力,他们才承认是操作不当导致起火。”胡晓斌说。

在执行每一次火灾调查任务时,胡晓斌都认真采访知情人士,分析判断火势蔓延的迹象,不留盲区地在火灾现场取证,大胆假设,认真核实事实,一步步做到一丝不苟。

离开现场后,他一直守在电脑前,仔细比对分析收集到的视频、痕迹物证、现场照片以及相关人员记录,逐渐接近火灾真相。“如果细心、细致,就能发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细节,这些细节或许能引导我们发现火灾真相。这个过程挺有成就感的。”胡晓斌说。

水清则真相大白,潮退则贝壳露面。火灾调查员的工作就像在大海中捡贝壳,在一堆堆垃圾中寻找有用的证据,然后把它们捡起来拼凑出真相。

依靠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建模、航拍等。”

看似简单的火灾现场取证,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和知识,最终的结论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

在邻市的一次火灾调查中,胡晓斌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那是一家化工厂,工人们在倒液体可燃工业原料的时候,正好有一名工人在打开旁边的配电箱。从监控视频看,好像是他们突然起火,但并不清楚是哪一方先起火的。”

经验丰富的视频分析专家胡晓斌想到,将视频分成每秒24帧,也就是24幅画面,通过这些画面,我们找到了火灾的初始位置。“利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起火点。工人在倒入易燃液体时,产生了挥发性气体,同时,液体与塑料桶分离时,产生了大量静电,无法排出,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点燃了易燃蒸汽,引发火灾。”

火灾原因可能涉及物理、化学、电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查明火灾原因,需要掌握摄影、录像、平面测绘、现场建模、电子证据提取、视频分析等多种技术,对于一名火灾调查员来说,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

“遇到汽车起火事故,我会马上学习汽车的结构;遇到有电器起火事故,我会学习这类电器的相关知识。经验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随着我们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建模、航拍等,都是为了更准确、更迅速地分析起火原因。”胡晓斌说。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同事眼中,胡晓斌是一位“技术能手”。“他调火很少出错,因为他对工作要求很高,他常说‘用事实说话,靠技术立身’,我们都很佩服他。”综合指导科的连元英谈起胡晓斌,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提高实战经验,胡晓斌经常带着团队出去参赛。今年4月,他们参加了广东首届火灾侦查与新闻宣传大赛。经过不眠之夜的角逐,他们参加了火灾现场取证、现场建模、视频分析、电子数据提取与恢复、模拟实验、现场测绘等一系列比赛。他们所代表的梅州队最终荣获三等奖。

“教导、帮助和指导”新移民

“火灾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吸取教训,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虽然火灾调查人员不在火灾最前线,但火灾后的废墟也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为了保证自身安全,火灾勘察人员需要佩戴头盔、口罩、手套,穿着厚钢板的鞋子。“火灾后的废墟环境十分恶劣,可能存在泄漏、毒气、坍塌等危险,我们进场勘察前需要进行安全测试,包括电源测试、毒气测试、坍塌测试等,确保环境安全后才能进入。”

去年7月,大埔县某乡镇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为了尽快调查出结果,胡晓斌和十几个同事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时正是炎热的夏日,废墟处温度极高。胡晓斌和同事们在现场调查了一会儿后,不得不出来透透气,然后立即返回现场。

当时,胡晓斌英俊的脸上布满灰烬,看不清他的面容。当他脱下消防特勤侦查服时,里面的衣服已被拧干了水。他的橡胶手套上满是汗水,双手被汗水浸透,泛白。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胡晓斌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地奋战。“我们轮流休息,但他真的一点都没休息。我们都很佩服他,他很能忍,别人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他也能做到。”连元英说,在火灾排查工作中,自己始终以胡晓斌为榜样,以他为榜样。

火灾现场调查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次次考验着一个人的体力和意志力。回来后分析证据也是一项非常累人的工作。“这个过程其实很繁琐,需要整理图片、分析视频、建模还原现场、做笔记、整理文件等等。”但凭借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和对火灾调查的热爱,胡晓斌坚持了十年。

在从事火灾调查员工作之前,胡晓斌是一名消防员,大学毕业后进入消防队,后因对火灾调查工作感兴趣,于2011年成为一名火灾调查员。

“大学时选修过调火课,很感兴趣,但第一次做的时候还是觉得有差距,现场看到的和书上学到的不一样。”胡晓斌笑着说。他也遇到过无从下手的情况。当年是师父一步步教他调火,现在他也以师徒的形式把自己的经验和所学传授给新人。

“我们在废墟中寻找真相,调查火灾原因,是为了吸取教训,指导后续防火工作,向民众宣传防火知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胡晓斌对火灾调查工作有自己的理解,他希望“用血和生命得到的教训,不应该再用血和生命去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方硕教育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10148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