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故事作文1
孩子,我要你学会尊重!
例子:
那天班里有个小男孩哭得满脸通红,跑来跟我告状:某同学打了他四个耳光!我听后震惊了!打他耳光的那个孩子在我面前一向乖巧乖巧,虽然个子高大强壮,但长得非常可爱,品学兼优。更让我震惊的是,眼前这个哭得这么厉害的孩子,也是个才华横溢的孩子,这两个人之间怎么会有摩擦呢!
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乱。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强忍怒火,找到了当事人。平时温和的男孩此时却异常平静!面对我温和的表情,他一句话也没说。我猜他一定生气极了?!
被打的男生显得焦躁不安,哭喊着嚎叫:我说他英语考试时抄书的!所以他打我了!!!我用眼神问他,他没否认,也没说什么。我再问他,他才无奈地说:是啊!但我没作弊!被打的男生终于承认:他不是亲眼看到的,是听别人说的。
现在问题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知道了。首先,我给被打的男生几句恳切的劝告:对于一个曾经品学兼优的人来说,你说他抄袭,这对他的自尊心是一种莫大的伤害!而且,你也是听别人说的。他打你,是为了给你一个教训,人不能肆无忌惮的说话。有时候言语的伤害不亚于武力。他打你,你伤的是脸,他伤的是心!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我好像默认了那个打人同学,周围看热闹的一群孩子都说这人该打,他就是不会说话,一说话就惹得人家生气,想打他。
然后,我对那个依然沉默的孩子说:你的老师可以理解你的愤怒,但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尊重别人。想想你的老师,你的父母,有没有人因为愤怒而打过你的脸?打的是脸,伤的更是心!
这次争执中,两人都犯了错误,错误在于说话做事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所以失去了言行的分寸感。激怒别人的方式有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不尊重。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两人互相道歉,风波就此结束!
第二天,两个人又开心地一起玩耍了!
反射:
我当老师多年,对小朋友之间的打架已经习以为常。只要不是严重犯罪或违法乱纪,都是小事,值得包容和理解。我不是一个很优秀的班主任,很少对小朋友发脾气。我也可以说,这些年来,我已经学会不再生气了。
英语老师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很有道理!谁的成长不是浸湿了泪水和汗水?成长不是在泪水的洗礼下变得越来越坚强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谁也无法感同身受!直言不讳的孩子也许会被几记耳光惊醒,会明白说话是一种潜能,不说话是一种智慧,不听信谣言是一种原则!打人的孩子,看到平时开朗阳光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也终会明白:一记耳光的伤害不亚于一颗子弹。
懂得尊重,应该是青春期的第一课!
临近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躁动不安。德国专家说:如果你能想办法让教育平静下来,你就成功了!面对一群躁动不安的孩子,我想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不煽风点火,不火上浇油。如果我们能像春风一样,轻轻吹过耳边,化作几滴春雨,浸润到孩子们的心里,注入几滴成长的养分,也许真的能看到百花齐放的温暖。我想:这也应该属于尊重的范畴吧?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故事作文2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紧张、艰辛、愉快的秋季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感到高兴、自豪,也有遗憾和迷茫。高兴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经过努力,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和认可;但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留给我追求和反思。
1.业绩与经历。
本学期,我能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备课,利用电子教学媒体适时适度地讲授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围绕两基、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细心耐心地辅导学习困难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我还以优秀学生为重点,做好优秀学生和差生转学的培养工作,努力让优秀学生变优秀、差生变优秀,促进班级学生素质全面均衡发展。自己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家长的表扬和学校领导的认可。 此外,他能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注重人文素养,积累点滴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论文、案例。他撰写的《振兴德育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等文章获市级一、二等奖;《我有责任》电子教学教案获市级二等奖;《论小学生德育课堂的有效性》已报省主管部门评审;教学论文《一句话点燃我心中的希望》已完成,正在准备投稿《湖北教育》杂志,期待佳音。
2.遗憾与反思。
由于我刚转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自然是新手,对课本的重点掌握得不是很好;学生的作业量少,题型也比较单调;当面批改学生作业的次数太少,作业批改不扎实,没有强调学生要立即改正。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课堂气氛不活跃,表现在学生发言热情不高,不积极,学生不发言,老师就无法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3. 改进与展望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沿着教育改革的轨迹不断探索、创新、努力。首先,我将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其次,我将深入学生生活,走近孩子,建立师生“零”距离关系;最后,我将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生作业评比,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故事作文3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材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机械的技能训练和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无用、神秘难懂,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要摒弃过去“断头断尾、烧中间”的做法,努力使数学源于生活、用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要认真学习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术原理、规则,都可以通过追根溯源找到其知识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找其来源,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哪里来、为什么来,在此基础上,在传授新知识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很多学生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不管数学知识多么抽象,只要教师善于在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运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的学习就能变被动为主动,由畏惧学习变为享受学习。
(三)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明白知识要到哪里去,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么走”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材料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机械的技能训练和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要摒弃过去“断头断尾、烧中间”的做法,努力使数学源于生活、用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用在生活中,必须认真学习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术原理、规则,都可以通过追根溯源找到其知识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找其来源,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哪里来、为什么来,在此基础上,在传授新知识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受形象思维支配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很多学生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只要教师善于在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运用抽象数学知识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能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畏惧学习转为享受学习。
(三)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明白知识要到哪里去,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么走”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故事作文4
上一堂让自己满意的课,不容易,回想上课的过程,收获颇多,这是我上完《观潮》这堂课后最真实的感受,就这堂课而言,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我正在教《观潮》第二课,第一课时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就以汇报收获的方式进行介绍。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课前我充分了解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汇报收获时,不仅了解了知识,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想突出以读促懂、以懂促读的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产生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在这堂课中,我和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积极的情感互动过程,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去体验、去理解。为了达到以读促懂的目的,我安排的每一次阅读都是有目的性的。快速浏览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第四段,边读边体会自己的感受;欣赏、点评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看完视频再读,提高理解,同时从阅读到背诵。为了达到以读促懂的目的,我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理解。听潮汐的声音,边听边想象画面,理解后再读第四段;理解后再欣赏、点评阅读; 看完视频再读,力求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在进入情感、领悟情感、激情澎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不只停留在领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磅礴,还领悟了作者把握形声变化特点的写作方法,以及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这让我想到“感悟出自外,领悟出自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感悟就是让学生用感官、用心去接触语言对象,用思想感情去体会语言作品,去发现和领悟语言作品的深层含义,并把这种感受沉淀形成语言能力,从而达到语言素养的提高。俄国作家果戈理曾说过:“体面地阅读一部作品……需要与作者分享心中洋溢的崇高情怀;需要用整个心去感受它的每一个字句。同时,在朗读的声音中,可以听到一种真实的内心激荡。” 阅读的过程就是领悟、欣赏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与作者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感知语言的精妙之处,领悟语言的精髓,把握语言的情趣,达到“他的字句都仿佛在我嘴里,他的意味都仿佛从我心里发出来”的同化境界。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提高。在课堂上,学生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表达出来:读书、画画、写诗、说对联……这些都能体现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个老师的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我下功夫去摸索。上课的时候,赵忠尧说:“老师,我又想看录像了!”我当时有点不知所措。现在想想,如果我抓住这个机会(如果你能充分地朗读出自己的感受,老师就满足你了;别人要看吗?),不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另外,学生的感受是到位了,但老师朗读的引导没有跟上,学生体会到的东西没有充分表达出来。这跟我平时的教学和指导学生朗读有很大关系。至于第三段要不要教,我的本意是看学生的需求,不想过多地向学生介绍第三段,虽然听课的人觉得不够完整,但学生却不这么觉得。 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更加完整,尊重学生的想法,在第三节课中安排学生朗读全文,并进行作品展示。
我高兴,因为我得到了同事、领导的帮助;我高兴,因为我在成长、在进步;我高兴,因为我有更高的志向!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故事作文5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记得有一本书上写过:“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就学会了自信;孩子生活在认可中,就学会了爱自己。”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容易受到周围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尊”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自觉不自觉地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造成学生“敢想而不敢说”、“有话想说而不想说”的局面。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吐露心声。老师不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不知道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这种师生之间的精神隔阂,既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又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喜悦和痛苦,不愿意对老师坦诚相待,那么谈任何教育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建立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蒙者,更要做慈爱的父母、亲密的朋友。要成为这样的多重主角,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应仅限于课堂上隔着课桌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式的交流,而应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和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采用看、聊的方法了解学生。看,就是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内心世界、爱好和语言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两种方式,我对每个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和学生交流时,我从不把自己当成老师,而是当成大朋友、倾听者去真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也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觉得没有距离感,愿意跟你讲道理,愿意让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我把这种认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心里就踏实了,师生配合得很默契,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比如在跳绳活动中,当学生看到老师也参与进来,他们的积极性就被大大调动起来。在自由活动时,学生会自动地、创造性地移动,有的跳花样,有的双人跳,有的成群结队地跳追人。这时,我也会走到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移动,一起讨论其他的花样。 一堂课的教材完成得很顺利,而且常常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于我以真诚的态度、诚实的态度与学生交朋友,才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我能够从容不迫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小学教育作文相关文章:
★ 5篇最新小学教师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 5篇关于小学教育的文章
★ 小学教育论文5篇范例
★ 小学教育短文5篇
★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论文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育作文5篇
★ 5篇关于小学生的教育文章
★ 小学体验教育5篇作文
★ 小学教师论文5篇,每篇800字
★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