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云成 林燕 陈秋萍 林俊杰
龙岩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通过回顾近十年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文献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年龄、职业压力、性格特征、社会支持等因素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学历、婚姻状况、城乡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领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性格;职业压力;社会支持;
作者简介:赖云成(1982-),男,汉族,江西龙南人,教育学博士,龙岩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原文引用请下载:赖云成,林燕,陈秋萍,林俊杰.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测量与影响因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3):155-159。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受到很多人的认可,学前教育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幼儿教师的数量也随之增长。但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也是一个琐碎多、压力大的职业,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程度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可以预测其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职业认同度越高,工作满意度往往越高,离职倾向往往越低。[1,2,3,4]因此,分析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基于近十年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测量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在不同地区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例如,对北京五区370名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对重庆、成都269名不同性质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无论在岗与否,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都处于较高水平。[6]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3地278名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7]对河北省某县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8]对湖北省109名转岗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高于平均水平。[9]
2.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测量
国内测量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主要使用以下工具:一是王彩凤编写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愿、职业需要四个维度,共1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五级计分制(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值1至5分);[10,11,12]二是使用或修改魏淑华编写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用于测量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4,13,14]三是王静编写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问卷》。该问卷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愿、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意义、工作动机七个维度,条目采用五级计分制,问卷分数越高,职业认同程度越高; [2] 第四份是高小敏、刘刚编写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问卷》。这份问卷包括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专业认知、专业意愿、专业情感、专业技能六个维度。[15] 从这些测量工具来看,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专业认同的结构理解不同,但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同至少应该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意愿三个方面。
3.影响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
(一)年龄及执教经历
年龄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张拴云、胡涛的研究表明,41岁及以上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40岁及以下幼儿园教师;教龄21年及以上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教龄不足21年的幼儿园教师。[14]由此可见,整体上看,幼儿园教师年龄越大或教龄越长,其职业认同往往越高。其原因可能是,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幼儿园教师随着工作投入和工作阅历的增加,对幼儿教育形成了深厚的职业情感,从而对幼儿园教师职业更加认同。
(二)教育背景
学历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已在一些研究中有所涉及,但尚无定论。对山西省运城市幼儿园教师的一项研究表明,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低于中学、高中或初中学历的幼儿园教师。[15]对四川省幼儿园教师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14]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越高,其职业认同越高。其原因可能与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关。幼儿园教师职业目前是一个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职业。这使得高学历(如研究生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容易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的“学习没用”,从而导致职业认同感较低。 从此来看,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学历越高越好,不同学历背景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表明,未婚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已婚幼儿园教师。[1] 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已婚幼儿园教师为家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婚前相比),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使得其容易发生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结婚后,家庭开支会增加,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不高,这使得其职业认同度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已婚幼儿园教师在职业情感、职业意义、工作动机等维度上均高于未婚幼儿园教师。[2] 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与未婚幼儿园教师相比,已婚幼儿园教师往往拥有更长的教龄,这使得其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有更深的感情; 另一方面,已婚教师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使命、职业责任和职业价值的理解,从而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四)城乡因素
城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一问题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张拴云、胡涛对四川省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城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14]高小敏、刘刚对山西省运城市的研究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最高,县城幼儿园教师其次,城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最低。[15]
(五)职务名称
相对而言,关于职称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影响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与职称较低(或无职称)的幼儿园教师相比,职称较高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程度更高。例如,朱金荣等的研究表明,有职称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高于无职称的幼儿园教师;[5]张拴云等对四川省部分地市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特征的研究发现,高级职称教师的职业行为倾向明显高于初级职称(包括职称不定)、中级职称教师。[14]一般来说,高职称的教师年龄较大,教龄较长,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其教学成绩得到他人的认可,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也有更深厚的感情,这使得其职业认同程度更高。
(六)立场
幼儿园教师的职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职业认同,具有行政职务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高于不具有行政职务的幼儿园教师。[1]原因可能是具有行政职务的幼儿园教师之所以具有行政职务,是因为他们喜欢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专业能力较高,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认同度较高,所以才担任行政职务。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与薪资有直接挂钩,且受到传统官本位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与社会地位挂钩;另外,具有行政职务的幼儿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培训、参加活动和交流,更有利于加深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的了解,进而积累一定的职业情感,提高职业认同度。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具有行政职务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更高。
(七)准备工作
编制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尚无统一意见。例如,对重庆和成都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显示,有编制与无编制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无显著差异。[6]徐炜和汪家宝对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表明,有编制与无编制幼儿园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无显著差异,但在职业情感和持续承诺方面,无编制幼儿园教师显著高于有编制幼儿园教师。[9]艾娟和杨桐的研究表明,有编制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显著高于有编制幼儿园教师,但在职业情感和工作动机方面显著低于有编制幼儿园教师。[2]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无编制幼儿园教师虽然可能缺乏专业技能,但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职业情感,工作动机也更强。 因此建议国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真正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人士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并对其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八)机构性质
根据幼儿园性质,幼儿园大致分为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两大类。幼儿园教师的公立或民办幼儿园是否影响其职业认同?目前这一问题尚无确切答案,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梁玉华、苏静对河北省某县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表明,公立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并无显著差异。[8]李丽娜对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表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高于公立幼儿园教师。[17]
(九)薪酬水平及薪酬满意度
多数研究表明,薪资水平显著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低职业认同通常与低薪资、高工作相关。例如,朱金荣对北京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表明,月薪低于2000元的幼儿园教师,其职业认同水平低于月薪2000元以上的幼儿园教师。[5]闫静等的研究表明,薪资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强。[18]我们认为,薪资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薪资满意度,薪资满意度越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强。
(10)性格
目前,关于幼儿园教师人格与职业认同关系的研究较少。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会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例如,王刚、张大军对川渝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自信心、希望、乐观、韧性与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职业认知、职业需要、职业意愿、职业情感呈显著正相关。[11]罗小曼、何浩的研究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希望水平能够正向预测职业认同程度。[16]胡涛、尹子晨对四川省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的自尊水平越高,其职业认同往往越高。 [13]胡芳芳等对安徽芜湖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专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4]艾娟、杨桐的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灵活性与专业认同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人格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2]因此,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自信、希望、乐观、韧性、自尊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帮助维持或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
(十一)选择职业的动机
择业动机因人而异,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也存在差异。有的幼儿教师将自己的先天素质、爱好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将幼儿教师职业视为自我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即使物质条件、社会支持、社会声望等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他们仍然将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喜欢与幼儿相处作为择业动机,因而职业认同度较高。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兴趣程度较低,迫于生计、家庭、朋友等原因,被迫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具有这种动机的幼儿教师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职业认同度不高。例如,有研究表明,择业动机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 以“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动机的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最高,且其职业认同度高于以“工作稳定”、“主要受他人影响”或“被迫”为动机的幼儿教师[17]。
12.职业压力
目前,关于职业压力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影响的研究较少,但结果趋于一致:职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王刚、张大军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工作量与职业认同的四个方面(职业认知、职业需要、职业情感、职业意愿)呈显著负相关;[11]罗小曼等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职业压力可以负向预测职业认同。[19]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要注意缓解其过大的职业压力。 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幼儿教师队伍来降低平均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会议,也可以通过培训幼儿教师掌握调节职业压力的技能,或者优化家校协同育人等方式来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
(十三)权限
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内在心理结构。[20]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能力可以缓解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其职业认同感;职业压力较低的幼儿园教师,随着能力的提高,职业认同感并没有显著提高,而职业压力较高的幼儿园教师,随着能力的提高,职业认同感显著提高。[12]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应重视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在职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如书本学习、网络学习)和实践等方式提高专业能力。
1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及其维度(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而影响离职倾向;[3,21,22]感知社会支持及其维度(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感知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也可以通过影响自尊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13]这些研究都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维持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也有助于防止幼儿园教师离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不仅需要为其提供客观支持(如增加其工资福利、改善其客观工作环境、为其提供专业培训等),还需要为其提供主观支持(如尊重和关心等)。 此外,应重视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同事、父母等的支持),让幼儿教师了解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鼓励他们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例如,了解和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维护和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感。
四、结论
回顾近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测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该领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参考价值。但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中还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如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城乡、人员配置等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还需尝试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领域的研究:第一,加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师生关系、亲师关系(指儿童父母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关系的研究。亲师关系较差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可能较低,而职业认同度低的幼儿教师师生关系质量较差,不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儿童的发展。 因此从实证角度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向幼儿教师咨询幼儿家庭教育相关问题。另外,新时期幼儿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缺乏高质量的陪伴、家庭教育困惑等),因此,具有较高家庭教育素养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承担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工作,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认同。未来可以从实证角度研究幼儿教师家庭教育素养与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第三,加强幼儿教师人格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培养和幼儿教师的招聘工作。第四,加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相关变量(如工作投入、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等)的跟踪研究,明确变量间的关系。
参考
[1]丁洁.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及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艾娟,杨桐. 幼儿教师专业认同、专业灵活性对离职意愿的影响[J]. 教师教育学报, 2016, (1): 33-41.
[3]刘芳,袁燕,刘建.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兼论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文理学院学报,2017,27(5):98-101.
[4]胡芳芳,邱云霞,桑青松. 幼儿教师专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54。
[5]朱金荣.北京市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社会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6]温娅.编外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7]侯春娜,刘志军,张少波.黑龙江省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现状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3,(10):140-141.
[8]梁玉华,苏静.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感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3):81-84.
[9]徐炜,王家宝. 调岗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调查与分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10):72-77.
[10]王彩凤.幼儿教师人格类型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王刚,张大军.职业压力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应对方式、心理资本的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57-163.
[12]王刚,苏志强,张大军.幼儿教师能力素质、职业压力对专业幸福感的影响:专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5):622-630。
[13]胡涛,尹子晨.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领悟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6,(2):92-96.
[14]张拴云,胡涛.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特征研究——以四川省部分地市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7):88-93.
[15]高小敏,刘刚.山西省运城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28-33.
[16]罗小曼,何浩.农村幼儿教师志向水平现状及其对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研究版),2016,(1):11-14。
[17]李丽娜.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18]闫静.基于职业认同的幼儿教师培训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19]罗小曼,何浩,邵明星.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其对职业认同的影响[J].陕西幼儿师范学院学报,2016,(7):92-95.
[20] Ye ,Zheng Qing,Dong 等。
[21] Hu ,Sang sang sang,在学龄前教师的职业身份,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J]。
[22]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