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景观施工图与建筑施工图不一致。规划方案和建筑施工图均需报消防,已报的图纸需在消防部门备案。景观设计以已审批的建筑图纸为依据,景观施工图完成后,无需报消防,可直接用于现场施工。例如,景观若改变防攀爬面、消防道路的位置,往往在消防检查时暴露出来,此时很难更改,因此留下了瑕疵。3)缺少重大变更补报流程,报验与设计施工脱节。由于现场管控缺失,现场施工前建筑总图、室内外管线没有跨专业图纸审核或套接检查,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变更,甚至重大变更,但发生重大变更时,不及时进行补报。 在验收过程中,又会出现与上报图纸不一致的情况,情况会很严重。 消防爬升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消防爬升面的处理,首先要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消防爬升面的要求以及本地区的地方性消防规定(包括明示规定和隐含规定)进行解读,找到突破口。同时要理清正在进行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施工验收之间的协调关系,加强各个流程之间的协调。 消防爬升面条款解读及规划建议 2.1消防爬升面条款解读。消防爬升面条款解读的结论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消防爬升面相关条款解读汇总表 第4.1.7条解释了消防爬升面的布置要求,也就是常说的1/4建筑长度或建筑一个长边的长度。
4.3.4,解读重点是沿高层建筑两长边设置消防通道。由于消防通道的设置直接影响消防登高面的设置,所以这一点需要注意。补充了2005版消防登高面的规定。注意消防登高面是分段设置的。每段不少于15。4.2.1增加条款,011~b,补充了阶梯式建筑的规定。如果高度大于24米,宽度大于10米小于15米;没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坡度不应大于15%。深圳不应在消防登高面与建筑之间种植高度超过4米的树木或其他影响消防车登高的植物。与佛山相比,深圳的消防通道应满足消防登高面距建筑外墙大于10米小于15米的要求。 消防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得种植高度超过15米的树木或其他影响消防车登高的植物。同时可以考虑将消防车登高面换成不小于15x8米的消防操作场地。2001年上海市出台的《关于高层建筑消防操作场地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是目前可以查阅的最早的地方消防法规,对各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这项法规中,首次出现了15x8消防操作面的概念,但其前提条件是“确实很难”把握。消防登高面的设置是强制性要求,今后必须实施。如何减少消防登高面对景观的影响,主要看规划层面。种植时允许在建筑与高度不超过15米的树木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要了解区域消防部门的底线。 用单一的15x8米消防操作面取代连续消防爬升面的做法,是规划阶段可以借鉴的漏洞,有成功案例,是一个有风险但可行的新思路。2.1牺牲次要景观空间,捍卫主要景观空间的完整性。一个小区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按照消防爬升面的规范来处理,必然会减少景观空间。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权衡”逻辑,牺牲次要空间节点,保证主要景观空间的效果。
小区景观空间层次可简单理解为人口广场、景观轴线、中心庭院绿地、宅旁绿地。从空间重要性上看,人口广场、景观轴线、中心庭院绿地、宅旁绿地。同时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空间价值大小可参考三个原则。 人聚集的空间 人稀疏的空间 人能触及的空间 人触及不到的空间 人经常使用的空间 人偶尔使用的空间 以板式建筑两条长边作为防火爬升面选择的例子,人户侧的空间使用者人数多,使用频率高,相对于非进入面而言价值较高,应在非人户面上选择防火爬升面。 2.2化整为零,分段设置防火爬升面。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分段设置连续的防火爬升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分段设置的防火爬升面长度不能小于15米。 对此在《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5(2005版)条文的理解及常见设计问题的处理》一文中进行了补充。同时还应注意,不设窗户的山墙面不能作为消防登高面。2.2一地多用,消防车车道、折返场、消防登高面。消防车车道、消防车折返场也是消防设计中的必用内容,其基础要求与消防登高面一致。在规划设计消防登高面时,应充分考虑三者的结合,如消防登高面共用消防车车道;将末端消防车折返场作为消防登高面使用等;小区景观步道、入户平台、休闲平台也应尽可能与消防车车道或消防登高面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消防车车道和登高面的基础,同时留出更多的景观绿化面积。
另一出路,消防作业面取代消防登高面。在规范征集过程中,北京、上海两个地区同时出现一种特殊情况,以一处或数处8x15m消防作业场地取代普通消防登高面。具体规定请见上一章规定分析。据了解,各地消防部门也已收到此规定的内部文件,但并未公开。由于不同地区消防部门对此规定不熟悉,部分地区允许以单一消防作业场地取代连续消防登高面。转第147页)’143工程质量与管理焊接应连续进行,每层焊缝焊后应及时清理,若发现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在焊接前清理干净。同一处焊缝的返修不得超过两次。设计要求满焊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检查内部缺陷。 4.7 高强螺栓安装质量控制高强螺栓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储存、管理、发放和使用。摩擦型高强螺栓施工前,钢结构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应按规定对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检,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除设计要求外,不得在摩擦面上涂漆。高强螺栓不得作为临时安装螺栓使用,不得使用气割、膨胀等方法紧固。一般采用从螺栓组节点中心位置向外缘拧紧的方法,拧紧时允许有10%的螺栓外露(1扣或以上)。大六角头高强螺栓应在终拧紧完成后48小时内进行终拧紧扭矩检查。
5.结语综上所述,钢结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只有把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控制好,把质量控制由“事后”变为“事前控制”,把控制结果变为控制因素,真正实现“完善手段,控制过程”的原则,才能提高钢结构厂房整体质量,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参考文献[1]-2001[2]铜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徐关通.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措施.山西建筑.33卷第18期因此,建议在消防应用初期,争取将防火爬升面换成单一的防火面,通过应用。但各地消防部门的要求并不一致,此建议并未得到执行。四. 下列框架图为项目进展过程中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施工、消防验收的流程。框架中的A、B为消防规划流程中的重要节点。A:规划方案阶段,景观专业人员进行概念方案设计,对规划方案提出建议,如建筑布局、消防通道、攀爬面等的调整。B:规划方案审查阶段进行初步消防审查,属于试制阶段,目的是初步明确消防审查要求。
C:景观方案完成阶段应进行消防审核。 D:景观扩建初期可调整消防道路、攀爬面,并与建筑施工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结合景观扩建调整结果推进项目消防应用,景观施工图原则上不允许修改消防道路、攀爬面。 E:景观施工图应与建筑首层平面图、现场管线图叠加,检查是否符合消防要求,现场管线应注意消防攀爬面设计,合理布置消防栓、水泵接口位置。 F:建筑总平面图、景观施工图有重大变更的,应报规划、消防部门进行设计变更,检查是否符合规范。 G:室外项目开工前,应再次叠加建筑、景观、管线,提前预估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 H:在防火验收前,景观工程施工应基本完成,以缩短工期,但后期应注意减少二次变更。本文总结了防火攀爬面的处理,这不仅仅是景观的问题。面对如此强势的规范,景观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在规划阶段就提前预见到将会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于建筑专业的同仁来说,不能只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由于项目的进度多由建筑师主导,如果建筑师能多了解其他专业的共通内容,进度就会更顺利。
作者简介:崔占明,身份证号(续145~i号,监理、设计单位、质检站共同受理,经检验合格方可隐瞒。3)工程变更处理报告制度。凡有设计变更,建设单位须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派驻施工现场提出相关变更申请)工程质量缺陷处理制度。对一般质量问题,由监理工程师发出整改指令;对质量事故,由监理工程师提出事故原因、责任分析及事故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