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坡面流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

一种利用坡面流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坡面流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

公务员考试网 公众号

注册消防师考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斜坡流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山区、高原地区的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公路隧道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建设隧道消防系统极为必要。这些隧道基本都位于山区,远离城镇,其消防用水都是通过修建水池蓄水来保证消防用水需求。由于受地形、地质、降水等因素的控制,高速隧道消防水源往往采集困难,水源水量保证率低。加之水库选址、建设和管理存在缺陷,造成水库渗水、漏水、损坏严重,无法满足消防用水要求。即使采用洒水车将水运至水库,成本较高,可行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坡面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利用坡面水作为水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水库足够的蓄水量。

[0004]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坡面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包括截水排水沟及急流槽、消能坝、滤水器、沉淀井、低位水箱、泵房、高位水箱及建在隧道附近的隧道消火栓;

[0005] 截水排水沟设有多条,修建在隧道附近的山体上,沿山坡同一等高线修建同一条截水排水沟,汇集山上雨水形成坡面水;

[0006] 所述急流槽沿滤水器附近的山坡修建,急流槽的一端与多条截水排水沟的端部连接;所述急流槽的另一端与消能坝的上端连接,消能坝的下端与滤水器进水口连接;所述滤水器修建在隧道附近低洼处,所述滤水器通过管道与淤积井连接;所述淤积井通过设在井壁上部的管道与低位水池连接;所述低位水池的位置低于所述淤积井;所述泵房将低位水池的水抽入高位水池;所述高位水池修建在高于低位水池的位置;所述高位水池通过至少两条管道与隧道消火栓连接。

[0007] 优选的, 所述急流槽与所述截水排水沟具有一定的夹角; 所述低位水池的容量与所述高位水池的容量相当, 用于向高位水池补水。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低位水池的池壁上部设有溢流孔, 靠近低位水池处设有溢流井, 以储存从低位水池溢流孔流出的坡水。

[0009] 优选地,所述高位水箱与隧道消火栓之间的进水管具有向隧道消火栓方向上升的坡度,所述坡度大于或等于千分之零点五;所述高位水箱与隧道消火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在高位水箱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比高位水箱的最低水位至少低0.5米;所述喇叭口与高位水箱底部的净距离大于或等于进水管管径的0.8倍,所述喇叭口边缘与高位水箱壁的净距离大于或等于进水管管径的1.5倍;两根进水管之间的净距离大于或等于进水管管径的3.5倍; 截水排水沟断面为倒梯形,截水排水沟上表面坡度为5%;截水排水沟等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填设沥青麻布;相邻两伸缩缝间距为10米~15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消防系统,利用坡面水作为水源,可以保证水库有足够的蓄水量,同时降低成本;在山坡的多条等高线上修建截水沟,收集坡面雨水,收集水源更加方便,成本更低;修建急流槽,收集截水沟的坡面水,利用与截水沟成一定角度的急流槽,减缓水速;采用在急流槽与滤池之间设置消能坝,进一步减缓水速,保护滤池;设置低位水箱、泵房、高位水箱,可自动向隧道消火栓提供水压。

【附图的简要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隧道防火系统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所在山坡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水排水沟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水排水沟与急流槽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6] 61-截水排水沟,62-隧道,63-滤水池,92-急流槽,93-消能坝,97-山坡,98-排水沟,99-沙井,910-低位水池。

【详细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在隧道附近山体上修建多条截水排水沟,沿山坡同一轮廓线修建同一条截水排水沟,收集雨水形成山上坡度水;水在截水排水沟内沿山体流动。在滤池附近沿山坡修建急流槽,急流槽一端连接多条截水排水沟端部;急流槽另一端连接消能坝上端,消能坝下端连接滤池进水口;修建时急流槽与截水排水沟形成一定角度,水流到二者交界处发生转向,起到降低水速的作用。 但由于急流槽依山而建,水流自上而下,水速还是很大的,因此在急流槽末端修建消能坝,进一步减缓急流槽内水流速度,减少水流对滤池的冲击,对滤池形成有效的保护。所有截水沟末端均汇入滤水池,滤水池修建在隧道附近地势低洼处。截水沟水顺山势流入滤水池,滤水池通过管道与沉淀井相连。坡流水中的泥沙在沉淀井中沉淀后,清水自动从安装在沉淀井壁上部的管道流到较低位置的低位水池,再经泵房送至高位水池。 由于高位水池位置高于隧道消火栓,消火栓内的水自动形成压力,高位水池高度根据隧道消火栓水压设定,为保证消火栓不间断供水,一组消火栓应有不少于两根进水管,当其中一根损坏时,其余进水管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

[0019]为保证供水充足,低位水箱的容量与高位水箱相当,当高位水箱的水用完后,低位水箱可向高位水箱补水一次,保证一次灭火时,两个高位水箱的水都供给到消火栓。

[0020] 为防止进水管内积聚空气,高位水箱与隧道消防栓之间的进水管向隧道消防栓方向设有大于或等于0.5%的坡度。

[0021]为保证高位水箱内的水能自动流入进水管,高位水箱与隧道消火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在高位水箱一端设有向下的喇叭口,喇叭口至少比高位水箱最低水位低0.5米,喇叭口与高位水箱底部的净距离大于等于进水管管径的0.8倍,喇叭口边缘与高位水箱壁的净距离大于等于进水管管径的1.5倍;两进水管之间的净距离大于等于进水管管径的3.5倍。

[0022] 寒冷山区进水管必须有防冻保护措施,因此在高位水箱与隧道消火栓连接的进水管外侧包裹泡沫或防冻棉绒。

[0023]进水管应采取防腐措施,高位水箱与隧道消火栓连接的进水管喷有除锈、除油或防酸涂层。对于地下埋地管道可采用沥青保温防腐处理。

[0024]如图3所示,截水沟断面为倒梯形,截水沟上表面坡度为5%,用于排出坡面上的地表水。截水沟每隔10~15米等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填以沥青麻布。

综上所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

1.一种利用坡面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水排水沟及急流槽、消能坝、滤水器、沉淀井、低位水箱、泵房、高位水箱及建在隧道附近的隧道消火栓;截水排水沟设有多条,修建在隧道附近的山体上,沿山坡同一轮廓线修建同一条截水排水沟,收集山上雨水形成坡面水;急流槽沿滤水器附近的山坡修建,急流槽一端连接多条截水排水沟端部;急流槽另一端连接在消能坝上端,消能坝下端连接在滤水器的进水口; 所述滤水器建于隧道附近低洼处,并通过管道与沉淀井相连;所述沉淀井通过设在井壁上部的管道与低位水池相连;所述低位水池的位置低于所述沉淀井;所述泵房将低位水池的水抽入高位水池;所述高位水池建于高于低位水池的位置;所述高位水池通过至少两根管道与隧道消火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坡面水为水源的隧道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急流槽与截排水沟具有一定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斜坡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低位水箱壁上部设有溢流孔,低位水箱附近设有溢流井,用于储存从低位水箱溢流孔流出的斜坡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坡度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低位水箱的容量与高位水箱的容量相当,用于向高位水箱补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坡度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高位水箱与隧道消火栓之间的进水管向隧道消火栓方向上升的坡度大于或等于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坡度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高位水箱与隧道消火栓的进水管在高位水箱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喇叭口,喇叭口至少低于高位水箱的最低水位0.5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坡面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与高位水池底部的净距离大于或等于进水管管径的0.8倍,喇叭口边缘与高位水池池壁的净距离大于或等于进水管管径的1.5倍;两根进水管之间的净距离大于或等于进水管管径的3.5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坡面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排水沟的断面形状为倒梯形,截排水沟的上表面坡度为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坡水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截排水沟等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填设沥青麻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坡面水为水源的隧道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道伸缩缝之间的距离为10米至15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坡面水作为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利用坡面水作为水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水库足够的蓄水量。在山坡的多个等高线上修建截水沟,收集坡面雨水,取水更加方便,成本更低。修建急流槽,收集截水沟的坡面水,与截水沟成一定角度的急流槽用于减缓水流速度。急流槽与滤水器之间采用消能坝,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保护滤水器。设置低位水箱、泵房、高位水箱,自动向隧道消火栓提供水压。

【IPC分类】-10、E03B3-02、E21F5-00、E03B7-07

【公众账号】

【申请编号】CN2

【发明人】宋英、陈静、谢明宇、李少娜、刘竹、魏晓楠

【申请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5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方硕教育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09436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