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教育部和全国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联合发布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六项基本内容。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权利。 不得有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热爱工作、奉献精神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奋敬业,乐于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
3、关爱学生
关心和爱护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仁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得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歧视,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他善于教学,孜孜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 为他人树立榜样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着装得体,说话礼貌,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父母。 做人要正直、诚实。 自觉抵制有偿辅导,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 终身学习
倡导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标准》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 “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知法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①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而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实施;
②教师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2、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教育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教师专业活动必须处理好的根本关系。 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成长进步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祖国富强联系起来,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作为一名教师,敬业精神是热爱工作的重要体现。
3、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师生关系是教师专业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 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师生关系。 教师只有真正从心底里爱学生,才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宽容学生,原谅学生的“过失”,才能团结学生,增强学生的集体士气,润物细无声。默默地,以激情激发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充实灵魂。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也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 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关爱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道德行为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 性格。
5、当教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即“学为人师,为世人做榜样”。 为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支柱,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学习,严谨敬业,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胸怀远大志向。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经过“十二修”,即:
⑴练习你的声音,使其具有吸引力;
⑵练习自己的语言,让它变得有趣;
⑶培养眼睛,使其表现力丰富;
⑷培养你的表情,使其充满活力;
⑸践行自己的行动,使其规范化、专业化;
⑹ 培养你的知识,让它像泉水一样流动;
⑺培养脾气,让它变得可爱;
⑻培养自己的个性,使其明亮、美丽;
⑼修养自己的心,使其宁静美好;
⑽修养自己的气质,使其不凡;
⑾修养自己的灵魂,使其高贵、圣洁;
⑿践行你的生活,让生活变得阳光、快乐。
6、终身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3、提倡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
4、他律与自律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