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9年将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

中国网3月28日讯(记者 吴雨航)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2019年将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西部地区和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设立信息技术应用、新教材编写、农村校长领导力等培训项目,提升教师师德修养、信息素养、国家安全教育等。那么,“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西部地区和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具体内容有哪些?哪些教师可以申报?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方案_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_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计划

● 培训师团队高级培训项目

1.管理者队伍国培。针对拟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省级管理者队伍及培训专家库成员,包括国培项目管理者、省级项目办骨干人员、项目承担单位专兼职培训师等,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5天(30学时)或10天(6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升国培管理者队伍的培训设计、实施和评估能力,打造各地实效师资培训的高水平队伍。

2.师德培训师队伍培训。针对省中小学师德教育专家库成员,严格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以创新师德教育模式、提升师德教育实效性为主题,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5天(3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升师德培训师的培训设计、实施和评估能力,辐射引领各地师德教育有效实施,为培育“四有”好教师选拔培养专家“种子”。

3.信息技术培训师队伍培训。针对省级信息技术培训师队伍,重点关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应用,采取集中面授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5天(3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引领能力和信息领导力,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能力,示范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

● 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项目

1.骨干学科教师培训。对中小学语文、数学、历史、道德与法治、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骨干教师,分学科分年度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在职培训(每年多次,累计不少于30天),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课程改革能力,示范引领地方加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2.紧缺地区骨干教师培训。针对幼儿园骨干教师、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急需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含一线优秀教研员),通过集中面授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5天(30课时)或10天(60课时)的专项培训,补齐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能力“短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以身作则,带动各地加强紧缺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3.重点校区校长培训。针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校长,采取集中面授、影子培训、返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校长巩固办学理念,创新教育实践,培育一批优秀校长。以国家级贫困县和中西部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为重点,对乡镇以下农村校区校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采取问题诊断、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帮助解决办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突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培养一批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农村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军人物。

● 新教材、新课程标准骨干教学科研人员培训项目

1.编撰“三科”新教材培训。面向义务教育思想品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省、地(市)级师资、教研员,以“三科”教材建设落实思想品德修养任务、教材编写思路、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教材重点难点剖析、实施经验分享等为主要内容。采用集中面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5天(30学时)专题培训,准确把握新教材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提升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指导力。

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培训。面向普通高中学科省、地(市)级教研室人员,主要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修订、区域及学校级实施策略、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教学实施、教学重点难点剖析、案例分享等,采用密集面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期5天(30课时)的专题培训,提升高中教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能力。

● 师资培训综合改革项目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省市县教师发展机构、高校开展试点,自主创新设计培训试点项目,在以下方面开展改革创新: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重点开展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等3门学科教师区域性规范化培训;运用人工智能、同步课堂等新技术开展培训;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融合应用模式,提升教师培训信息化水平;探索全省教师自主选拔培训制度,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经验案例。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评审,经批准后,纳入“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予以支持。

● 名师名校长领衔培训项目

针对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优秀中小学校长,通过三年为一个周期的跨年度、分阶段、递进式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赴名校研修、交流访问、返岗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帮助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塑造教风,帮助校长提升领导力、优化管理能力,凝练教育思想,产生标志性成果,努力培养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带动教育家型优秀教师、校长。同时,引导和支持参训教师、校长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教育扶贫,加强对口帮扶、协同帮扶等社会服务,辐射带动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2019年继续开展,不再新增项目。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计划_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_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方案

●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项目

1、新教师入职培训。以农村特岗教师和公费师范生为重点,组织开展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规范化,采用集中培训、跟踪培训等方式,以2-3年递进式培训为周期,主要内容是进行专业感悟与师德修养、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课业工作与德育体验、科研意识与拓展能力等,引导新教师尽快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同时,为市县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提供示范样板和优质资源。

2、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培训、派员培训、研修班培训、名校在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不少于10天(60课时)的师德培训和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从合格到胜任的跨越。

3.骨干教师提升培训。针对市县学科带头人和农村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名校跟踪培训、研讨班培训、辅导班等多种方式,开展为期不少于20天(120课时)的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打造市县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4.培训师队伍培训。对省级培训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研人员,通过集中培训、工作坊培训、辅导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课时),主要培训内容为提升教研培训能力,提高培训师队伍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培育专业培训专家队伍,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项目

1.信息管理团队培训。对市县中小学信息管理团队骨干成员进行不少于5天(30课时)的集中培训,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提高全校教师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能力,提升全校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示范校骨干教师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示范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不少于10天(60学时)的集中面授培训,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扶贫中的应用等为主要内容,帮助他们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精准帮扶的能力,缩小城乡教师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

3.未来教育引领队伍培训。针对高素质中小学校长、学科带头人,以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教学模式应用、教学、管理和方法创新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为期不少于10天(60学时)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引领课程培训,帮助他们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新发展,打造未来教育引领队伍,为未来教育发展储备师资。

● 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项目

对于初任农村校长、骨干校长、优秀校长,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要求,采取农村校长“三阶段”培训、校内诊断式培训、校长研修班培训等方式,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骨干校长提升培训和优秀校长深度培训,提升校长治校能力和教育改革领导力。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方案_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计划_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 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培训项目

对于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采取巡回报告、派员进县培训、网络培训、园本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组织实施,示范带动全体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贯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严格落实《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条规范》,宣传展示新时代师德模范典型事迹,剖析幼儿园师德典型反面案例,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教书、以德育人,努力做具有“四个素养”的好教师。

● 新入职幼儿园教师标准化培训方案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从部分市县幼儿园选拔新入园教师,制定《幼儿园新入园教师规范化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在岗实习、在岗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展新入园教师规范化培训,在此基础上凝练经验、形成特色,为各地新入园教师培训提供样板。

● 非幼教教师专业薪酬培训项目

对于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或转岗教师的幼儿园教师,针对其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不能及时适应教学工作的突出问题,将重点围绕《幼儿园工作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大纲》和《3-6岁以下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内容,采取集中面授、跟班实习、工作坊研修等方式,开展为期不少于1个月(180学时)的专业补偿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与方法,提升科学教学能力,防止幼儿园“小学化”。

● 乡村幼儿园教师关爱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教师,采取重点培训、派员下乡、园所驻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具有学前教育资质的区县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实施,重点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观察、理解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将幼儿保育教育融入儿童日常生活。选派区县学前教育教学研究者、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开展不少于10天(60课时)的专题培训,重点提升骨干成员派员下乡专题培训的能力。区县是派员下乡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主要依托当地骨干教育团队,通过现场诊断、课件示范、实践指导、展示提升等形式进行教育,并与专题园所驻园培训活动有机结合。对口高校协作组织实施,提供专业支持,确保乡村教师得到有效指导。

● 幼儿园骨干教师赴知名学校进行浸入式培训

选择参加培训机会较少的骨干幼儿园教师,采取全浸入式培训方式,赴省内外高水平示范幼儿园开展为期不少于20天(120学时)的跟踪实践培训和提高培训,通过强化示范观摩、实地考察、情境体验、在岗培训和培训后指导等方式,为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建立学习社区和移动学习平台,拓宽骨干教师教育视野,提升骨干教师科学教学能力。原则上,省外培训比例应不低于一半。

● 幼儿园园长法制及安全教育培训项目

对于民办幼儿园园长,我们采取集中面授、网络培训等培训方式,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为重点,对民办幼儿园园长开展不少于5天(30学时)的专项培训,强调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身保护方面的法律培训,强化幼儿园园长依法办园、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各省要制定幼儿园园长法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规定每年必须完成的培训学分;各主办机构要精心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 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提升幼儿园管理能力

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园长,针对其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围绕校长三大角色、六大职责,围绕主题,立足提高,采取集中面授、名园访学等形式,开展为期不少于10天(60学时)的专项能力培训,重点提升农村幼儿园园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园能力。

● 民办幼儿园园长标准化培训方案

对于民办幼儿园园长,针对当前民办幼儿园规范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理论与实践、优质幼儿园观摩交流等内容,依托省内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采取集中培训、名校参访等方式,开展为期不少于10天(60学时)的专项培训,帮助民办幼儿园园长更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

据悉,教育部将每年组织开展“国培计划”成果展示和培训活动,遴选“国培精品项目”“国培精品课程”,对全国师资培训工作进行示范引领;并将定期组织“国培计划”专家工作组进行可视化指导,采取现场调研、入户讲课、网络监测、学生评价等方式,实现对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指导评估全覆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09090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