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富是歌尔股份公司的一名设备安装技术员,20多年来,他奋战在一线,刻苦学习。 从一名熟练钳工,逐渐成长为新行业赛道的领军工匠和专家技术人才。
所有的成就都源于内心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2000年,18岁的王新富考入哈尔滨一所中专学习机械,从此与制造业结下不解之缘。 刚到公司时,王新福进入车间,成为一名钳工。 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他刻苦学习商业技术,很快就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脱颖而出。
“眼不如手,手不如手”。 这句话是王新富学生意的法宝。 为了快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王新富把研究机械故障当作一种乐趣。 在新产品调试过程中,面对一些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他不断向大师们请教。
王新富说,为了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技术,在车间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 “只要确定了一个方向,我就必须深入研究这个领域的难题。”
“毫米之内”创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2020年,该公司将对生产线进行重大改造升级,需要在产品中加入注塑网。 切割误差精度必须在0.025mm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分之一。 技术难度几乎无法实现,行业通常采用手工切割,效率和良率极低。
这个行业难题已经成为王新富团队需要破解的“硬骨头”。 没有大师带领,没有经验借鉴,只有5个月的时间。 面对新的挑战,王新富团队大胆创新,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了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设备磨损成本。
王新富团队的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当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事在人为”的真谛。
用坚定不移的决心解决行业问题
VR等智能穿戴产品的点胶覆盖均匀性一直是行业的工艺难题。 目前,高产量的自动化生产在国内一直是空白。 王新富主动挑战,勇敢闯入技术盲点,带领团队验证调试、拆解制造工段,在点胶技术、上下料仓机构、智能机器人、维护、机械结构等方面大胆突破.,并创新探索出“无色胶底”“画圆周运动轨迹法”,解决了产品涂胶不均匀、溢胶等问题。 通过运动轨迹的控制逻辑,良率提升60%,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研发过程中,王新富每天收集设备数据,时刻与团队成员保持联系,并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出改进方案。 他坚忍不拔、不服输的工作精神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激发了团队的斗志。 该项目取得巨大成功,实现自动化生产100%突破,达到行业顶尖水平,极大提高了公司在行业的竞争优势。
实现“从0到1”的突破,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 王新富善于学习。 团队利用GPR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采集等最新前沿技术,开发了公司智能模具车间,实现精密加工CNC、放电、石墨加工的无人化作业; 建设公司移印自动线,实现AGV自动上料、自动移印、自动检测、自动包装功能,通过后道包装检测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生产; GPR智能机器人视觉检测集成平台实现量产。 这一创新的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公司带来了显着的成本节约和竞争优势。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王新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用心、用情、用学带领团队,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王新富始终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多年来,他完成了500多个小时的自动化专业知识培训,培训了数千名员工,解决了200多个课题,开发了80多项新技术和工艺。
为了让学徒们更快地熟悉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王新富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全部传授给了学徒们。 他以“真诚、热情、积极”的态度,及时向学徒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鼓励学徒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多年来,他培养的徒弟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甚至走上了领导岗位。 王新富为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58人(其中高级技师20人),高级工62人,指导徒弟40余人。 ,并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王新富始终秉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工作理念,让工作室成员在高水平的创新创造中享受乐趣。 依托创新工作室的地位,王新富的创新团队获得了多项荣誉。 荣获2022年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创新效能竞赛“创新团队”。 2023年指导工作站核心成员完成“歌尔智能工程2.0”,荣获第三名。 第十二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数字经济特别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