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为祖国强而努力”。 为庆祝教师节,本刊推出系列报道,以刚刚结束的2023年暑期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从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不同角度呈现教师数字化学习的模式特点和机制创新。部门、学校和教师。 ,分析教师培养模式的演变,探索教师培训的发展路径,希望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
为教师培训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制定教师培训的各项标准和流程,推动上海教师培训步入常态化、长期化发展轨道。
文/《在线学习》主笔刘增辉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习了‘数字素养提升’的所有课程,并做了详细的学习笔记。与我在一线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数字化教研挑战相比,我确实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方法。” 8月31日,上海2023年暑期教师培训圆满结束,一位拥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表示,与传统的线下教研培训相比,线上培训省时、省力,更容易进行深度培训。和学习。
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试验区,上海“十一五”以来尝试依托平台和数字资源-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的“年度计划”。 支持全市教师提高政治素质、师德和教学育人能力。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教师培训后,上海已将暑期和冬季教师培训纳入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计划,并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作为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之一。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教师在线教学素养整体提升,教师在线学习习惯得到巩固,教师培训步入常态化、长期化发展轨道。
以制度机制为培训提供保障
“十二五”以来,上海逐步构建基于上海教师教育管理系统等平台的“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教师培训环境,教师可以在线选课、开发课程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 在线或离线学习。 2021年起,上海将继续大规模推动教师数据驱动因材施教能力提升,成为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 这些为后续暑假、寒假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师资培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制机制先行,建立思想灵魂建设的引领机制,构建常态化、长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多方联动的宣传机制,健全师资培训的监督机制。广泛参与,形成严密的落实责任机制。
在2023年暑期培训中,上海市教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根据本市教师培训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规划,加强统筹规划,结合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培训特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分级分类实施。 培训覆盖全市所有大学、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 通过明确各区教育局、高校、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确保任务落实到学校、责任到人。 要求各区、学校逐步完善暑寒假培训常态化机制,把培训作为推动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创新教师培训形式,线上线下融合,自主学习与线下结合。研讨,强化实践转化,有效提高教师学习效果。
为保障教师学习权益,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上海从技术层面进行技术融合,打通了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的数据接口。 教师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获得的学分,培训结束后可同步至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直接计入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此举有效激励教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暑期培训。
按需培训注重结果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了优质资源。 提供学习机会、监督指导是各市、区的主要任务。 发现资源价值,真正发挥资源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关键在学校。 在2023年暑期培训中,上海市教委支持鼓励各级学校将教师暑期培训与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内容相结合,结合各学校暑期教师培训特点,整合智慧教育上的暑期教师资源面向全国中小学的平台。 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平台上的各种资源; 关注群体差异,鼓励教师自主结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结合上海数字化转型现状和自身专业发展,有选择性地学习、反思、交流和讨论。
上海各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专项培训。 杨浦区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与区暑期校本培训相结合,以人民教育家于毅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师德模范引领”等资源,开展网上集中培训。 黄浦区将暑期培训与区“十四五”规划任务结合起来,为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典型,打造师德师风品牌”。 从提高培训深度的角度,崇明区围绕暑期培训开展案例征集活动,鼓励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重点选择1-2个课题进行深入学习和反思。
各学校的培训具有鲜明的校际特色。 上海大学结合学校需求与暑期培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发展活动。 一是以市教学创新大赛为基础,策划组织系列培训,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在市教学创新选手培训中,学校邀请华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江爱民、吉林大学教授田红军等校内外教学专家授课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和诊断,帮助他们更好地备战。 教育发展中心将相关培训存档,作为后续教师的培训资源。 二是依托上海市教委“上海大学本科示范课堂”活动,开展校级“教学创新月”活动暨首届上海大学教师教学改革创新与教师发展论坛,邀请由校内外教学专家担任学校全体教师。 赋能活动吸引了国内50多所高校的近400名教师参与,取得了预期效果。
上海高校教学创新大赛颁奖典礼现场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转型实际,将校本培训项目与提高教职员工整体素质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实效。 学院邀请长三角职业教育专家来校进行教师数字化转型、教师数字化素养、数字化教材开发等专题培训。 同时,允许教师组建信息化教学创新培训团队和信息化项目开发建设团队,推动培训成果落地。 培训团队采用集中学习、课堂实践、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设计微课教学,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 开发建设团队利用内涵建设项目开发模拟实训软件和微课资源,完善教学资源。 培养能力,应对信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线上培训机构开展现场教学
上海市宝山区羊台实验中学开展个性化线上线下校本培训,内容对接并延伸国家级、市级内容。 暑期培训期间,集中开展了“教师在实践中体现责任”专题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实践经验、专题研讨”,并涉及“二十大精神、新课程标准”等。 。 学校利用校本培训的集中专题学习时间和日常教研时间组织教师开展项目式宣讲。 组织初中教师“师德专题论坛”,畅谈“新课标”学习心得,分享“新中考”心得; 组织“数字化转型”应用小组,进行课堂示范观摩和案例交流; 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题智库报告,大家在分享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上海市宝山区羊台实验中学组织教研组组长为各教研组分享平台资源应用方法和策略
此外,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结合学校数字技术的情感教育特点,开展了“做四素教师,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培训活动; 建平实验小学以教研组和教师平台培训为单位举办集体培训,组内交流,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教学方式向数字化教学转变
2022年寒暑假教师培训、2023年暑期教师培训,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培训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丰富教师假期培训业态,不仅夯实教师“人人、随时随地”培养习惯,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更加注重政治素质、师德、教书育人等能力的提高。
通过培训,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或优化教学的比例普遍提高。 教师立足课堂,通过科研教学取长补短,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加强数字化教学创新,在教学能力竞赛、教学成果奖等方面荣获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在上海市宝山区羊台实验中学,一些教师通过培训和展示脱颖而出,成长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校骨干、区级骨干。 有的参加城市数字案例征集并获奖,有的获奖。 他们被选拔参加每年的区教学资源征集,有的在区进行公共教学示范。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始终坚持“满足教师成长需求,引领教师发展方向”的理念。 20年来,上海围绕这一理念形成了教师培训的各种标准和教师培训的诸多流程,形成了上海教师教育管理平台和近1500门教师培训课程供教师学习。
上海培训体系围绕“满足教师需求、引领教师发展”形成
在此基础上,上海将继续深化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综合利用平台、技术和数据,依托国家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等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技术,对教师人口特征、教师教学行为、教师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和建模,实现教师专业特征刻画、教师教学行为智能诊断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更好地支持教师培训发展,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一批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为全国教师培训做出贡献,为世界一流城市发展提供关键团队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3年9月号(总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