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民办高校确实有“差”,但也有“好”民办高校。
前段时间,笔者和几位研究生聚在一起,聊了一个话题:“这两年,硕士、博士毕业生去高校当老师值得吗?”
聊天中,当谈到一位民办大学硕士朋友的现状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你看XXX的朋友圈了吗?她每天四点后半小时内都有。”下午炫耀她的花或喝下午茶。”
大家一直抱怨:“博士很复杂,硕士很难,上大学不容易,工资不高,离职率也很高……”等等。
其实,生活不仅仅是口口相传的故事。 现实或许并不完全是这样。
我在浏览社交媒体时,看到了这样的帖子——
一位网友根据自己的经历表示:“除非实在找不到工作,否则不要去民办院校担任任何职位。”
结果,当我打开评论区的时候,很多网友都表达了【反对】——
“我是私立大学,我们学校的离职率确实不高。”
有没有流动率低的私立大学?
嘿嘿,还真有啊。
根据大学人才网历年来合作的单位以及求职者后续的反馈:
【一些民办高校不仅学校本身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还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度。 】
这些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拥有较高的幸福感,主要原因是他们拥有个人“生存”空间,而不仅仅是一份“生存”工作。
而且,他们提到的对现状感到满意的原因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性:对大学生活非常满意的教师普遍感觉学校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很重视教师。
有些大学老师确实很累,一周的课都排得满满的。 即使是一位老师也必须教好几门课。
但有些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到高校当老师后,可能连一周都排不了几节课。
其中,有的非必修课老师每周连两节课都上不了。 (不得不放弃,但同时,高昂的学费也无需谈)
但没关系! 其工作报酬并不限制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
由于高校的空闲时间,一些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在校外兼职。 此外,凭借“大学教师”身份加注,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到其他学校兼职专业教学、以一定单位名义工作。 职位和其他“副业”都很成功。
而且,高校教师的外部收入是合法的、普遍的。 前几年K12(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双减政策”,并没有对这些大学的教师造成丝毫影响。
终于
建议去大学读硕士、博士生之前,最好和学校的老师沟通一下,了解一下情况,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倾向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毕竟,虽然刻板印象是绝对的,并非毫无根据。
从我身边大学老师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大学老师有困难,有的大学老师有困难。 下午,你可以在朋友圈看到她在浇花、制作乐高、喝下午茶等。
而且,这并不意味着非公立大学的工作就一定是短期的。 我也有很多朋友在民办院校工作了七八年,目前正在准备升职材料。
俗话说:“勤奋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考试”。 如果你把生活放在工作之前,而且你的经济状况还不错,只想安安稳稳地睡觉,那么大多数人都会去上大学享受生活。 有人在这里。
原文链接:
如果你想直接与各高校的硕士、博士人才交流,了解就业情况等,可以私聊我【进群】,注:知乎。
本文为大学人才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