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教师聚焦学科培训,关注学科教学,听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在“互联网+”新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

当天,与会专家从教师素质、研究培训方法、政策制定等方面探讨了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学生发展了核心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强调能力,但能力的制定必须有标准感。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兴起和考试改革的深化,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教师培训必须与时俱进,发挥引领和引导作用。 近年来,在线教研、校本教研、混合式研究、个性化发展等都成为教师培训的形式。 政策的制定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优先排序、政策倾斜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据了解,首都教育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做出了多种尝试。 中小学开放教学实践活动和北京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站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毅表示,要探索构建全面的教师素质培训和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行为数据的积累和应用,了解和运用教师的优势,帮助教师提高素质。教师不断发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小学_小学计划专业发展教师工作总结_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摄影/记者 云凯杰

想法一:

对教师发展所需的素养标准的认识

在一些关于21世纪教师核心能力的研究中,都以美国和欧盟为例,说明实施核心能力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教师能力的提升。 欧盟还从三个层面列出了教师的16项基本素质:团队合作、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应用、融入社会。 可见,要提高教师素质,就必须制定基于教师“专业”的教师发展标准。

“教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它有一个职业。”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云淼强调,一个职业必须有底线和进入门槛。 教师必须持有资格证书,必须具有精湛的教学技术和证据意识。 “整天靠表演来支撑自己职业的老师,有点脱离现实了。有证据意识,才是支撑职业的有力保障。” 教师必须学会研究和分析学术状况,并与证据相结合,这将是他们专业发展的方向。 ,这也是应该具备的标准意识。 加强教师专业领域国家标准建设,是提升专业内涵、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学生要发展核心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注重能力。 香港大学郑启明教授认为,“以学生为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学习为先,经验与科学相结合”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师应该意识到,教育领域正在快速发展,经验并不能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素质标准涉及面很广,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素质、能力发展和学科知识等。 教师应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持续的个人学习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帮助学生为长远的未来做好准备。

想法2:

“互联网+”流行师资培训混合发展

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也推动和催生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面对信息环境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张晓兰认为,创新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教师需要发展什么? “互联网+”背景下他们的个人职业如何? 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互联网+”环境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哪些支持?

张晓兰教授指出,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发展首先是理念的发展,其次是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这主要包括: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如何形成、专家在信息化教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等。 未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专业学习将呈现多元化、混合式的培养方式。 在线教研、校本教研、混合型研究、个性化发展等都可能成为未来教师的培训活动形式。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培训混合发展,北京市通州区率先尝试了一系列创新。 据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副院长、通州区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马耀国介绍,2016年,通州区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开展了在线教师培训。和使用互联网的培训项目。 整合教学科研、信息数据资源,建立培训网络平台。 该平台不仅可以通过数据衡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还可以根据问题向教师推送具体的研究课程,通过听课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备课指导、专题讨论等混合发展路径的教师培养模式,让教师整体提高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想法3:

政策引导教师发展靠制度保障

对于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财政项目的支持,是实现教育创新改革、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 那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如何制定相关政策呢?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政策制定和项目制定要“为教师想、为教师说话”,优先做好教师工作的规划、投入、保障。 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在政策制定和项目支持方面给予更多倾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推动各地制定师德建设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引导教师以德修身、立学成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 同时,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和监督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教育质量监督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方面,要求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督评价机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注重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性和适用性。 同时,完善教师薪酬和社会保障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和职称制度也非常重要。

■典型案例

教师成长的区域实践与教研转型的效益

教师为何要实现专业发展? 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自己更有意义的人生。 谁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教师中的关键少数,各级教学科研人员和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北京海淀的师资队伍发生了较大变化。 海淀继续教育学校罗斌介绍,全区4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 中学新增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1.6%,小学教师比例达到53.5%。 “目标受众变了,需求变了,培训机构的专业成就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北京市海淀区构建区域教研、持续教研、校本教研三级联动培养计划,通过提升教研人员多维度能力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他们解决课程改革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积极实施培训转型,教师培训重点从学科教学转变为课程教育,教学目标从知识获取转变为素养提升,教研内容从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教师教学为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培训从专家报告向众筹学习转变,在教研中采用微课等新形式,将教师培训转变为众筹学习。 “教育4.0时代,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民主管理的趋势凸显,教师课堂个性化程度很高。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 罗斌校长说道。

■立即访问

奉献和社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崔云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我们现在在哪里? 中国在专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如奉献精神、社区、师友互助、教学和科研机构提供的专业细致的支持等。 当我们谈论教师发展的挑战和创新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优势。 第二,我们要去哪里? 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专业精神。 职业需要精湛的技能和专业的实践。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国家标准建设是教师发展的方向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落实在课程中。 必须处理好课程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培训应以课程开发为重点,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文/记者 雷玲 Susan 张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08785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