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仁,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文心杯”全国十佳作文教育改革之星、全国校园文学社模范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孝感市骨干教师、教学界名师、国内多家报刊特约编辑和期刊。 在《新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及教具500余篇,并参与编写更多超过20本书。 多年担任学校文学社主编、辅导员,将文学社打造为“全国校园示范文学社”和“‘华报杯’全国十佳文学社”之一’”。
作文课,寻找不一样的刺激
在我的记忆中,孙老师身材高大挺拔,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他就像一个邻家大男孩一样友善。 我非常喜欢孙老师的教学方法。 我们语文班的气氛一直是所有班级中最活跃的。 课堂上玩——他总是带我们玩: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走进李白的才情,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走进罗切斯特与简爱相恋的庄园,走进芬芳。 .. 乡村田园... 孙老师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
——丁竹同学
1998年,我带着对美好的无限向往和刚走出校园的青春气息,走进湖北省汉川市汉中中学的校园。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在乡村校园的舞台上,我用自己拙劣的舞姿和青春的激情,纺出了自己的身姿,获得了难得的经历和成长,收获了为人师表的快乐。
在作文教学领域,如果我的学生是绿油油的幼苗,那么我更像是一个农民。 我渴望我教作文的稻田充满生机,在丰收的季节里收获满载金子。 我不敢怠慢,因为一不小心,秧苗就会枯萎,稻田会杂草丛生,连庄稼都会失去; 我正在努力工作,努力求索,把作文教学的阳光和露水撒播到每一个生灵的生命中。
我是一个旁观者。 我看到,农村中学的作文课以“选题——讲解——学生自写——教师批改——组织评语”的固有模式为惯例; 我看到农村中学的语文是普遍存在的; 老师们在作文的循环中苦苦挣扎,学生们叹息连连:“哎呀,又到作文课了!” 我还看到,孩子们的作业里,没有单词,没有句子,没有文章; 陈词滥调和空话。 、大话、胡编乱造; 千人同貌……我也看到了于毅、于英超、胡明道、黄厚江等名师授课的精彩和无限魅力; 我看到了熊芳芳、肖培东、王军等新生代的精彩和无限魅力。自上而下坚持创新、探索……
我是一个思想家。 我在想我们费时、费力、适得其反、事倍功半的作文教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工业流水线可以无限复制,但我们的作品不是流水线,很难复制。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作文基础和不同的兴趣。 如何找到一个支点,让他们爱上写作,写出好作文,成为我思考的重点。
我也是修炼者。 我曾经像一只小鸭子。 面对写作的洪流,我有一种跳入水中与洪流搏斗的冲动,但又因不知道入水的方法和技巧而感到犹豫。 我也像一只领头的雁,带着孩子们遨游文学的世界,在文字的空间里书写喜怒哀乐。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们在心中感受到母语的美丽和文字的力量。 最大的幸福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快乐、诗意地徜徉在汉语的广阔世界里。 写作的路上,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那些追求和探索的日子,忙碌而充实; 那些跌跌撞撞、坎坷已成为难忘的回忆。
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于课堂。 我一直以敬畏的态度对待我的课堂和学生。 对于一堂作文课,我会花几天的时间沉浸在预设的作文情境中,与自己进行充分的对话,分析教学内容的难度,猜测课堂的多种可能性。 不断地崛起,不断地推翻,又不断地再崛起。 重复此操作,让足够的学生、您自己和教室做好准备。
在作文课上,我力求从实用性、互动性、活泼气氛等方面来控制和引导作文课的行为和心理,让学生充分参与作文的思考、感受、讨论和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的质量。作文教学的改进。 有效的。 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生动的人物外貌描写,我主动充当了“模特”。 课堂上充满了和谐、快乐的气氛。 同学们逐句交流着各自的特色,在写作和交流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 为了写出人物性格,我引导学生从电影《老师·好》入手,看看如何把主角苗晚秋刻画得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如果一场意外的雪,我会停止正在进行的工作。 课堂上,他和学生们欣赏雪景、背诵雪诗、讲述雪故事。 一场冰雪文学和写作之旅就此开始。 为了让学生掌握写情节的曲折,我把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的过程视为情节发展的几种形式——一波三折,一是压制后崛起,剧情突变,设置悬念。 ,通过视频,可以近距离直观地体验剧情波澜的设定……我还和孩子们一起从课本的素材宝库中“寻宝”:从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中学习精彩丰富的语言描述朱尔斯”; 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探索写珠线的方法; 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我们体会到了用典型事件来表达人物的手法……从教材中学习写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功效,让学生从典型文本中找到灵感写作的“真金子” 。
我和同事们也在积极编写实验作文系列,如“深读与巧写系列”、“叙事写作指导系列”、“同步连线系列”、“写作主题系列”等,其中一些系列让学生深入阅读经典,挖掘亮点,学以致用,进行模拟创作; 有的从选题、立意、选材、结构、形式、语言等评分点进行序列训练; 有的根据教材编写单元进行同步指导。 以及杰作展示; 有些根据家庭关系、成长、热门话题和文化等主题提供指导和实践培训。 实践证明,这一训练序列有效提高了作文训练效率和作文教学质量,从而结束了我校多年来作文教学杂乱无序的局面。
微书写,狭小空间寻找密码
还记得我第一次开始微写的时候,正值5.12汶川地震,举国哀悼。 孙老师立即向我们展示了眼前地震的生动镜头和感人照片。 政府和人民如何团结,汶川人民如何坚强,全国人民如何团结……让我们这些尚未深切感受到生活痛苦的年轻同学,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这么近的距离。 随后,同学们深情的话语,触动了他们的心。 每一个字都仿佛充满了血泪,充满了情感。 看完之后,虽然心情压抑,但更多的是温暖和力量。 这更加激励我要好好生活。
——叶天同学
微写作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作文相比,具有内容多样、目标单一、方向明确、字数凝练的特点。 毫无疑问,微写作更倾向于学生运用语言和写作能力的呈现,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语文知识的运用以及选词造句的基本功。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注重社会焦点、生活热点、成长关注。 我本着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事可议的原则,引导考生关注现实,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找到学生情怀。 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想办法打开学生的思路。
每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公布时,我都会利用一两个班的时间开展“感动中国学习写获奖感言”写作活动,和学生一起明确一些获奖感言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感受触动人心的冲击力。 我很震惊,打算写一篇简短而聪明的获奖感言。 我们班的同学不会开“请XX上台领奖”“这个奖颁给谁”之类的玩笑。 每一篇精美生动的获奖感言,都颁给了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或是颁给了保罗、杜小康,或是文字中感动你我的种树的牧羊人。
每到除夕之夜,我都要求同学们敞开心扉,回顾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 让学生围绕回忆遗憾、我的年度汉字、感受正能量、你幸福吗、许愿墙等微话题进行表达。 学生们的心扉敞开,随意的文字在稿纸上飞舞,字里行间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让我看到每一个可爱的学生心中涌动着的不舍与留恋、感动与幸福、憧憬与祝愿、遗憾与失落。
在全国关注留守儿童的背景下,我发起了“让爱不再等待”微写作活动,分为《难言的孤独》、《我的世界是我自己的》和《我想要什么》对爸爸妈妈说“”等微话题,从孩子们的真实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柔软,痴情的等待,以及作为老师的坚强和成熟,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洗礼和震撼。
我还定期开展时代热点论坛和专题研讨会,主要选取已发生的热点事件和与学生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自我、并表达他们的声音。 《我与知识产权》、《毕业典礼》、《暑期生活》、《中国梦》、《国庆阅兵》、《传统文化》、《新新人文》、《中国航天》、《北京冬奥会》等,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华山论剑。 。 多篇言论和言论发表在《新作文》、《华文报》、《初中生世界》等报刊上。 通过一系列的微写作活动,学生不仅表达内心的声音,而且提高感知、表达、思考的能力。 一旦有了更多贴近学生内心的话题,学生的聊天框就会打开,学生的心就打开,我们就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最美的声音、最有洞察力的声音。 。 通过长期的微话题训练,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有表达的冲动和写作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拓宽汉语学习的边界; 许多话题充满正能量,有助于不留痕迹地培养人的道德,积极渗透核心价值观。
除了上述实践之外,我还从解释、描述、评论、应用、扩展、收缩、延续等方面对微写作进行指导和实践。 具体细分为:对象介绍、场景描述、细节描述(动作、语言、表情、心理、肖像等)、学术讨论、学习表达情感、写实用文章(邀请函、信件、文字)留言、留言、广告、通知、主持人致辞等)、推荐词、获奖感言等),重写、放大、缩写、延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一堂课掌握一点教学目标更加单一,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挖掘更加深入,技巧的应用掌握得熟练且实用,课堂上迸发出来的灵感也非常丰富。
俱乐部期刊扩大了作文的范围
写作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我喜欢让思绪倾泻而下,让心情远行。 加入汉中中学凤凰岭文学社的三年,对我来说是飞速进步的三年。 感谢文学社给了我成长的翅膀。 不知道还要多少年,它才能开花结果。 我想我会努力前进,坚持我的梦想。 我坚信,有一天我会听到梦想果实落地的回声。
——原凤凰岭文学社社员 子谦
看到这位曾多次获奖、发表过多部作品的女孩的留言,作为文学社的主编,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温暖。 文学社发展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脑海中。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与文学社的结缘是在2004年。那一年,我主动出击,肩负起担任凤凰岭文学社总编辑、总导师的重任。 面对九年级繁重的教学工作量和成立文学社的困难,我选择挑战自我,下定决心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文学社的雏鸟开始了它的展翅飞翔之旅。
我永远不会忘记,2011年,文学社第一次邀请作家孙道荣到学校讲经、赠送宝物。 这些从未见过作者的农村孩子争先恐后地互相诉说。 讲座结束后,孩子们在周日记中写道:“我也想像孙道荣老师一样,用我的笔写下人间的温暖,让人们感受到爱,传递爱。”
我永远不会忘记,2012年,文学社帮助张全志的婆婆成功当选为“全国十大良心人物”之一。 我和文学社成员周波、孙子英、邹俊义、孙子贤采访了90多岁的婆婆张全志。 屋外寒风凛冽,下着大雪。 屋内温暖如河水般让我感动。 我和孩子一起创作的人物简讯《九十岁老人烈士亭五十年》参加了搜狐网、京华时报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良心”活动全国30家主流媒体,并成功帮助张奶奶入选“全国十大良心人物”之一。 文艺社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同时,大家都感受到了文字所承载的温暖和力量。
我永远不会忘记每学期举行一次的盛大作文比赛。 俱乐部成员和汉语老师们在这个舞台上奋力拼搏,展示自己的才华,呈现最好的作品。 虽然全校学生只有500人左右,但经过老师的精心挑选,提交了100多篇优秀论文。
我永远不会忘记每一次潜心编辑、组织社会杂志《凤凰岭》的经历。 每到寒冷的冬日和炎热的夏日,孤灯下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 有时我忍不住自嘲:家就是编辑部,《凤凰岭》杂志就是我的第二宝。
我永远不会忘记许多名人的鼓励和支持。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余颖超、胡明道、程翔;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全国汉语言学会秘书长顾志川; 作家格非、马国富、孙道荣、丁丽梅、朱成宇、张力军、乔野; 许多知名报刊的主编都对文学社感兴趣。 善意的话语和鼓励。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的无数奖项以及在各级报刊杂志上的曝光。 学生在“新作文大胆作文大赛”、“中国纸杯作文大赛”、“初中生世界作文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500余项。 《新作文》、《译林》、《创新作文》、《华文报》、《全国优秀作文评选》等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曾多次向文学社推荐和展示。 600余名会员作品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 凤凰岭文学社荣获“中国百强文学社”、“中国十佳文学社”、“全国99强文学社”、“艺林文学社联盟排行榜第四名”、《凤凰岭》杂志荣获荣获“艺林2013年度全国优秀社会杂志”、“全国九十九本最佳文学杂志”、“孝感市最佳文学杂志”等多项荣誉,凤凰岭文学社博客荣获“‘中华报业杯’”称号全国十大文学博客”。
……
2020年7月,我告别工作了20多年的汉中中学,来到新成立的汉川(金东方)外国语学校任教。 但我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文学社情结,毅然承担起建立和发展学校文学社的重任。 金徽文学社是在学校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和幽静淡雅的人文美中诞生的。 《金徽》第一期成功出版。 文学社秉承“勤奋读书,管家报国”的校训,崇尚文道,提倡读书写作。 专题讲座、经典鉴赏、复习沙龙、征文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保持兴趣,充满活力。 文学社沐浴着阳光雨露,蓬勃发展,成为学校第一批优质社团。 被誉为“华文第一报”的《华文报》,设有专版进行宣传。 迎着清风、鸟鸣,伴随着美好的时代,文学社将绽放出金徽之美,用青春的活力书写辉煌的篇章。
回顾二十多年的作文研究和实践,感触良多。 虽然过程很艰难、很累、很痛苦,但当看到学生作文成绩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我的作文教学步入正轨时,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和甜蜜。 作文教学和实践中的许多问题还需要探索和研究,比如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更加个性化、生活化; 如何构建学生独立写作模式、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研究永无止境,我的研究实践之路永远不会结束,愿一路上鲜花盛开。
(本文发表于2022年第10期《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杂志)
【写出有意义的文字】
●语文教师的幸福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上找到对岸的桨,用亮笔书写自己的个性,展望未来。 而我们的罪过,就是扼杀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或者压抑了他们写作的火花,让作文的世界变得荒芜、杂草丛生、充满悲伤。
●作文课需要设计,学生思维需要唤醒。 好的作文课有温暖、有宽度、有深度、有厚度。 这是从井底之蛙到千里眼的华丽转身,从绝境到阳关道的恍然大悟,从赏花到窥春色,从看花而见。 云看向无边无际的天空,从局促的空间里看向广阔的世界。 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翻转,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 思维一旦被点燃,文字就会妖娆丰富,绽放光彩。
●本应属于美好岁月的纯真、青春、活力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苍老、忧郁、艳丽。 当学生一一成为所谓的说书人、演说家、抒情家、历史学家、空想家时,他们恰恰失去了作文中不该失去的要素——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