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是元宵节,本该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欢乐节日,但南京在这一天却十分悲伤。
当天凌晨,南京市政府通报称,南京市雨花台区名商西苑住宅楼火灾死亡人数增至15人,另有44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起火原因是小区六号楼高架电瓶车停放处起火引发。 火势从一楼穿过楼梯井向上燃烧。
火灾后的名商西苑住宅楼
令人难过的是,火灾遇难者中有一家四口和一个刚满4岁的孩子。
在我们哀悼这些遇难者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何时才能彻底解决?
这次火灾最让人痛心的是,名商西苑是2010年左右的安置房,有居民很早就指出,很多住户把电动车停在高架楼层,也就是第一层单元门旁边的走廊里。地面。 存在火灾隐患,引发投诉和媒体关注。
据南京广播电视台《法治直播》栏目2022年4月报道,2019年,该小区因乱放电瓶车而发生火灾。 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近年来,电动汽车引发火灾的新闻屡见不鲜。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较2022年增长17.4%。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021年至2023年全国报告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
小区内随意停放的电瓶车应及时处理,但高层建筑因楼道杂物堆积、线路老化等问题引起的火灾更值得关注和警惕。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3万多起。
其中,2023年,全国消防救援队共接报、处理各类警情213.8万起,其中城乡消防扑救案件87.8万起,森林草原火灾156起,紧急救援案件44.4万起,社会救助、救援疏散案件61.6万起。的人员。 395,000 人。
此前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共发生4057起高层建筑火灾,造成168人死亡。 死亡人数比上年增加22.6%,主要集中在居民点。
其中,发生高层住宅火灾3438起,死亡155人,分别占高层建筑火灾的84.7%和92.3%。
2021年8月27日,大连凯旋国际大厦发生火灾
火灾伤亡相对集中在学校、医院、商场、宾馆、饭店、文化娱乐、交通枢纽、大型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
不难看出,城市的消防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尤其是在高层住宅密集、住户密度大的城市,一旦一户发生火灾,整栋楼甚至整个社区都可能遭受损失。
这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居民来说尤其可怕。
南京火灾中的名商西苑6号楼高34层。 从现场图片来看,火势从一楼开始蔓延。 不过,随着消防人员的到来,底层的火逐渐被扑灭,但火势从22楼开始越烧越旺。 猛烈的,席卷到了第34层。
名商西苑6栋建筑屋顶被烧黑
因此,死伤的居民大多集中在22至34层。
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何火灾发生时,以上楼层的居民无法及时获救和转移。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城市大多数消防梯的工作高度一般为32-52米,相当于17层楼左右的高度,最高也只能达到18层。
也就是说,消防梯的救援能力在50米左右,对于应对50米以上楼层的火灾就无能为力了。
而且,目前消防车水带的最大灭火高度约为60米。
但事实上,如果高度超过20米,由于反作用力较大,消防车的水带无法准确扑灭火灾。 我们只能希望相关楼层的消防喷头和其他设备能够发挥作用。
然而,一旦发生火灾,逃生者还有一个紧急逃生空间——消防安全层。
消防安全楼层主要是发生火灾时人们临时避难的楼层。
根据消防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或公共建筑必须设有防火安全层。 如果逃生受阻,人们可以疏散到最近的避难层。 避难层的作用是让人们躲避火灾,防止烟雾进入对人造成伤害,并等待消防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救援。
如果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楼层按建筑高度3-4米计算,30层以上建筑的消防安全楼层一般设置在12-15层左右。 该楼层不仅是消防避难楼层,也可作为其他情况下的紧急避难楼层。 防火方面当门关闭时,具有防火、防烟、阻尼、防爆等功能。
遗憾的是,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南京名商西苑发生火灾的区域刚刚超过了这一消防安全级别。
也许当发生火灾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消防安全层的存在,或者根本无法逃到这一层。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都知道电瓶车很危险,却不知道更大的火灾隐患是我们建筑物外墙的保温层。
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建筑节能政策,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在建筑外墙加装保温层。
由于当时对外墙保温材料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材料的燃烧性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当时多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氨酯硬质泡沫等易燃易燃材料。 这些材料极易点燃,火势较高。 其蔓延速度快,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存在极大的火灾危险。
聚苯乙烯泡沫板
尽管从2009年开始,相关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有了新规定,但这种隐患在很多老小区和偷工减料的新小区中仍然存在。
更令人不解的是,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物业公司,都形象地讲解了小区的环境、设施、周边购物、学区、医院,却很少有人主动介绍小区的消防安全情况如何保护完成。
即使是一些居住了十几年的小区,物业管理也从未举行过消防演习。 因此,只有相关消防工程师或整个社区负责社区消防的相关机构知道该建筑的消防设施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
不仅是社区,写字楼、商住楼也面临着同样的消防问题。
这再次引发人们思考,代表城市繁荣的高楼大厦真的安全吗?
1885年,10层的家庭保险大厦在美国芝加哥建成。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和第一座高层钢结构建筑。 人类城市从此进入了摩天大楼时代。
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也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早期,摩天大楼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土地的集约利用,还可以促进城市人口在有限的城市面积内增长和集聚,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
这些体现人类建筑智慧的巨型地标建筑也客观反映了国家和城市的建筑和工业发展实力。
因此,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许多城市迅速卷入了摩天大楼建设的“竞赛”。
根据CTBUH全球高层数据库的数据,中国目前有近2000座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总数最多的国家,也是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
世界十大超高层建筑中中国占6席,分别是:
上海中心大厦(632米)、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99米)、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北京中信大厦(528米)和天津117建筑天花板高达596.5米。
上海商城大厦
城市住宅也患上了“身高综合症”,纷纷抢建高层、超高层建筑。
所谓“高层”、“超高层”泛指住宅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十年前的建筑规定:10层以上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但现在,在最新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规定:1-3层为低层; 4-6层为多层; 10层及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 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属于超高层。
同时规定6层及以上建筑需配备电梯,10层及以上建筑须设计相应的消防规定。
随着各地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等城市建设工程,城市也掀起了高层建筑的浪潮,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密。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高层建筑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标准特征,以营造都市感。 在很多地方,城市几乎所有拆迁地都被改造成高大时尚的高层社区和商业建筑。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各地蓬勃城市化的代表之一就是随处可见的高层建筑的建设。
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摩天大楼”效应,逐渐改变了建造高层住宅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初衷。
开发商也非常活跃。 同样的土地利用率,自然楼盖得越高,赚钱的机会就越多。
超高层建筑,往往高达400米甚至500米,让城市看起来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隐患。
例如,消防安全问题不仅存在于住宅楼,消防设备较多的高层写字楼也同样存在。
南京因高架引发的火灾,实际上是高层建筑火灾特有的“烟囱效应”。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势一般会以3-4m/s的速度垂直蔓延,导致天花板、门窗、走道等不同位置发生火灾,外风的作用会使火势加剧。
也就是说,由于风速越往上走越快,所以火灾发生后,风往往会助火,火就会利用风的力量,火就会越烧越旺。大力。 居住在较高处的居民面临的风险更大。
同时,高层建筑往往人口密集,火灾常常引起人们的恐慌。 除了烟雾和瓦斯之外,拥挤、踩踏和惊慌跳楼也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
高层住宅火灾可能只会造成“整栋建筑受损”,但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却可怕:在高温或火焰的作用下,极易导致玻璃幕墙烧毁。破碎落下,形成恐怖的“金属玻璃雨”,堪比世界末日的场景。
由于国内超高层建筑在建筑防火、消防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而我们目前还无法彻底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国家多次下发文件禁止各地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
2020年4月,住建部、发改委表示,“500米以上新建建筑一般不允许”;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单独提到“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同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明确“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2022年7月,为治理“贪大、拍洋、求奇”等建设乱象,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严格限制城镇化建设。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 建设方面,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高层建筑的相关要求
这份被誉为“史上最严高空疏散禁令”的通知指出:
城镇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城镇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另外,根据通知要求:
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建设150米以上高层建筑,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建设250米以上高层建筑,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批准、抗震、防火审查,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查备案。 。
没有其他办法。 在国内的摩天大楼建设热潮中,许多高层建筑只是在自取其辱。
截至2020年9月,该国81座未完工的摩天大楼中有66座尚未完工。
未完工的天津高银金融117大厦
虽然目前的高层住宅很少达到500米以上,但高达50层、60层的超高层住宅并不少见。
这些站在楼下必须抬头才能看到屋顶的住宅楼,真的让你担心它们的消防安全吗?
一个简单的统计:普通人下楼大约需要 30 秒。
如果发生火灾,50层及以上电梯无法使用,居民只能从消防楼梯跑下,这一过程至少需要15分钟。
不难想象,在火势蔓延、浓烟滚滚的环境下,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
想象一下 15 分钟后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
那么,如果我们居住的高层建筑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如果确认着火点在地板以上,且走廊内没有烟雾,毫无疑问应该向下疏散。 不要因为贪图财物而耽误逃亡。
如果火势低于该位置,请勿冒险尝试突破火势。 应尽快查明搬迁大楼的消防安全等级(请平时与物业确认); 移动时最好用湿被子裹住身体并弯腰。 低调的运动。
如果确实无法找到消防安全楼层,应尽量转移到靠近建筑物内主要通道的位置,以方便救援人员立即救援。
2月24日,宁波市江北区一社区一栋住宅楼13层发生火灾。 所幸疏散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其次,逃生时严禁乘坐电梯。 必须走楼梯疏散。
由于火灾常常引发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人很容易被电梯井道冒出的浓烟包围,导致他们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后窒息而死。
如果门外起火,不要冲出去。 相反,请用手背轻轻触摸门把手。 如果感觉很热,那就打开门,火焰就会向你扑来。
此时应待在屋内,将床单、被子等浸泡,并密封门缝。 尽量防止外界火焰冲入屋内,并通过挥动手电筒或敲打窗户的金属盆来求救。
平时希望大家养成随性汇报的习惯。 对于楼道内堆放杂物、停放电瓶车的现象,我们会一并报告,留下报警记录,并向辖区居委会、消防部门报告。
别说举报没用。 如今,政府越来越重视消防安全。 您的举报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顾及整栋楼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没有人敢忽视它。
最后,我们强烈建议大家,尤其是居住在高层住宅的人们,购买消防口罩、消防毯等救援物品,并将其放在家中触手可及的地方。 如果你不想在有生之年使用它们,你应该拥有一本,这可以大大增加你的逃生机会。 机会!
附:消防救援图(上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