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工作定位不准确。 目前的税务评估工作主要采取通过数据分析、评估访谈等方式发现税务问题的形式,类似于案头税务检查。 评估工作的目标和方法也是以查明问题数量为基础的。 为了与审计工作区别,评估过程中一般不获取账簿和凭证,也不走访纳税人的经营场所。 方法仅限于查阅相关经营报表、计算相关经营数据、向企业核实相关疑点。 静态形式的监管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动态情况。 这样一来,势必难以全面审核和掌握纳税人的账簿凭证以及企业经营过程的原始记录。 只能发现一些表面问题或者疑似问题,效果并不明显。 上述评估方法是否可以定位为管理税务评估? 另一种税务评估方法类似于税务审计,但方法与实际审计并不完全相同,即不遵循审计工作程序,仅检查相关可疑问题。 账簿凭证等仅限于个人操作的浅层验证状态。 同时,由于有效的监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税收评估工作设计存在一些缺陷,无法掌握外部相关信息,导致评估存在一些盲点。 评估人员受相关因素制约,未能充分发挥主动管理和监督职能。 大多数纳税人并不把纳税评估视为自我检查和整改的机会。 因此,纳税评估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即通过评估方法和调查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状况进行更全面的管理和监控。
2、掌握的信息量不对称。 无论采用何种计税方法,都离不开详细的数据来源。 在纳税评估过程中,我们力求充分计算和比较评估对象的相关经营指标、实现的纳税指标以及各指标的相关峰值。 全面、定量、定性分析,寻找正确的切入点。 可见,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源,税收评估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因所掌握信息量不对称而陷入困境的情况,比如纳税人提交的纳税申报表数据和财务数据、生产经营信息、企业会计信息以及注册信息、银行账户、账号等其他信息、价格涉税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税务机关尚没有有效的渠道或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复杂的信息,只能针对纳税人提交的报表中反映的“税负”等表面问题。 但由于信息来源不完整或可能有错误,无法充分分析和发现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评估效率低下、审计误差较大。 只有充分掌握以上几类信息,并进行计算、比较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更加正确的评价分析和准确的判断。
3、税务管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无论是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的客观需要,还是税收征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要求造就全面、合格的税务管理人员,即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了解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会计技能等,以及税务管理知识、税收政策、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 但目前从事税务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原有岗位技能划分明确的情况下,运行一定时期的特管员制度演变而来的。 这部分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特点是单一技能较强。 自身后续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跟不上税务评估工作所需的技能要求,税务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方面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税务管理队伍中缺乏足够的专业化、综合性、合格的人才,无法发挥主导作用。税收评估实践中的作用,必然导致评估思路有限、方法有限、效率低下。 有的只能完成一般意义上的看表、算对数、查票等浅层评估。 无法收集、分析、评估深层次、有代表性的涉税问题,难以提高税务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