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规范兼职要筑牢制度“防火墙”

规范兼职要筑牢制度“防火墙”熊丙奇要让这一新规既规范科研人员、教师兼职,不因兼职耽误本职工作,又让兼职发挥增加知识价值的作用,就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

熊丙奇

为了让这项新规定规范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兼职工作,让兼职工作不耽误自己的工作,让兼职工作发挥知识增值的作用,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要求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现代化治理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兼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一直存在争议。 此次《意见》提到了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职工资。 不言而喻,兼职的价值和意义很重要,但也很难做到“适度”。 目前,很多舆论最大的担忧就是不能温和。 如果大学教师、科研人员不履行职责而是兼职,或者兼职不增加知识价值而是传递效益,那么兼职工资的负面影响就不容忽视。

为了让这项新规定规范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兼职工作,让兼职工作不耽误自己的工作,让兼职工作发挥知识增值的作用,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要求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现代化治理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实行基于教育、基于学术的管理和评价。 不能让行政和利益因素干扰教育和学术决策,影响知识价值的创造和服务。

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建立科学的科研人员和教师(包括兼职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岗位考核和评价体系。 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是科研人员和教师兼职的前提。 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基于教育和学术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引导教师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兼职。 组织在聘用兼职员工时,还需要明确兼职员工的权利和责任。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所在单位和兼职机构公开其兼职情况,接受教师、学生、职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拥有不同的资源。 有的担任高校行政领导,有的担任院系、学科带头人,有的担任研究生导师。 那么,兼职是否会造成利益输送等问题,我们也需要预防这些问题。 近年来,校内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学术资源)与校外资源在招生、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互换。 这就造成了教育腐败、学术腐败。 如果大学和科研机构不能完善现代学校治理,建立防火墙来遏制影响入学和学位授予的个人权力,那么兼职工作可能会成为一种利益管道。

由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兼职的机会不同,如果高校在推行兼职兼职薪资政策后,通过兼职来解决教师薪资问题,那么不同学科教授之间的薪资差距社会服务赚钱,兼职会带来一系列师资管理问题。 事实上,让每一位科研人员、教师快乐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人尽其才,人尽其才,才是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最重要途径。 对此,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努力提高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素质。 我们应该探索年薪制,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不是试图通过打工赚钱养家。 政府部门不能想着通过允许兼职来提高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工资。 与香港大学一样,学校支付给教师的薪水非常高,但要求他们不能兼职,而是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 这也是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兼职工资新政策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些大学老师表示,他们不再需要“躲起来”。 然而,诸如“广告教授一节课收费过万元,超过其月工资收入”等引人注目的新闻频频爆出,这也让人们担心大学教师兼职工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学教师兼职薪资该如何“适度”?

不用太担心教师兼职过多

张立谦

对于高校兼职教师,社会应尽量减少对高校及其教师的过度规划和价值干扰,给予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足够的耐心,相信承担育人使命的高校教师人们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是公众对这项政策的善意表达; 大学也应改革和创新相应的评价机制,合理、正确地评价教师的智力价值和知识价值,回归学术本身的价值和魅力。 这当然也考验大学管理的智慧。 以及经营理念的好时机。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教授的出场费、建筑大师的设计费、管理大师的讲座费,还是工程博士生导师的专家咨询费,数额自然很高,而且必须是公众我已经听说了很长时间了。 究其原因,自然是由于这些人才的相对稀缺性和相对旺盛的社会需求之间形成的基于自由市场的“默契”以及知识价值的“相互认可”。

应该说,这些大学专家教授的“高薪”不仅主导了大学内部的分配体系,也在强劲的外部社会需求中引人瞩目。 似乎也没有什么政策相关性。 正因为现实社会并不那么完美,人们担心新政策会促使学术权力赤裸裸地转化为现实利益,担心教师追逐利益而失去学术真实性。 这正是对政策预设担忧的本能反应。

事实上,如果我们回到大学教师兼职工资问题的本质,社会可以采取更加宽容和开放的态度。 从政策理想来看,高校教师兼职带薪活动要么与科学研究相关,要么与学术职业发展相关,两者都是学术充实活动。 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高校教师兼职工资无疑有助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教学型大学来说,教师兼职所获得的经验也可以有效地反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就应用型大学而言,倒逼教师与行业行会、企业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自觉与行业精英携手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真正成为“双师资”的合格教师。

同时,大学是特殊的社会组织,具有独特的逻辑和领域。 一方面,大学的运行逻辑应充分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让教师在价值无关的自治状态下自由活动。 事实上,学者不仅仅存在于大学内部。 学术生产力和学术驱动力恰恰存在于以知识为基础的广阔社会世界中。 因此,如果高校教师有勇气、有责任去从事兼职,这难道不是对学者本身最好的“营养补充”吗? 另一方面,在大学的学术领域,学术界的力量足以引导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专注于学术、安心教学。 当然,也不必太担心一些教师会因为兼职过多而流失。

(作者张立谦是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07294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