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面试?
按照官方的说法,“面试是在精心设计的特定场景中,通过测试人员与被测试者之间面对面的对话和观察来评估特定科目相关素质的一种方式。” 通俗地说。 换句话说,面试是通过考官对候选人的观察来考察候选人的智商和情商的测试。 一般来说,国家公务员的面试大多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结构化面试的形式。 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少数国家部委采用结构化与无领导相结合的方式外,绝大多数面试均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 所谓结构化面试,也称为标准化面试,是指这种形式的面试的流程、问题和评分标准都有一定的标准。
2、面试会考什么内容?
结构化面试通常测试应聘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通过相应的问题来测试的,比如“APEC会议期间,政府保留了蓝色”。天空通过数量限制、排放限制、停工等方式,但有人说这不会持续太久,你觉得呢?” 本题通过社会热点来考察考生综合分析现象的能力。 当然,每年也会有一些创新的题型,比如漫画、情景模拟、素材题等,国税系统也会审核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铁路警察会审核视频题。 每年的面试问题范围为4到7个问题。 一般来说,大部分职位有4个问题,20分钟。 证监会、银监会等职位也会考专业知识和外语。 一般有6个问题左右,面试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3. 如何参加面试
一般来说,国家公务员面试通常采取考官读题、考生听的形式。 考生座位上有草稿纸和笔,一般在考试结束前2分钟会有提醒。 考试成绩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后取平均分。
4. 如何准备面试
1、熟练回答常见面试问题。 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人际沟通、应急反应、组织管理等仍是主流题型。 其他创新题型也都是由这些题型衍生出来的。 因此,考生需要对常规题型有全面的了解。 总结对应的答题思路。
2、关注社会热点。 多年来,国家公务员面试都是围绕近期社会热点话题来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因此,考生有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社会现象。 常见的网站有新华网、人民网、半月谈等。当然,华图官网也定期根据每月社会热点整理面试模拟题和相应分析,帮助考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3、对自己所应聘的职位有准确的了解。 虽然大多数职位面试时并不测试专业知识,但偶尔也会涉及到专业背景或相应的工作场景。 比如,国税系统测试“请你们组织一次税法宣传活动,你们如何组织?” 如果考生平时能够对税务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的回答就会更有针对性、更有特色。
4. 重复练习是唯一的规则。 面试与笔试不同。 需要大量的口语,包括小组练习、互评、充分模拟等。只有在现实场景中不断训练自己,才能逐渐适应面试高强度、高压力带来的紧张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