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考内容受雨露影响。
对于考生来说,综合教育知识是一门涵盖很多内容的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等。 教师招聘笔试除了教学综合考试外,还会考察学科专业知识! 很多备考的人都偏科! 这时,你可以酌情分配一些复习时间给其他科目。 不过,这个时候,请务必随时观察自己的复习进度,确保各个科目同时取得进展。 审稿到了瓶颈期,每天面临同样的题目。 内容也可能会产生厌烦感,因此组合使用、均匀传播是以后评论中必须注意的事情。
2. 拒绝动摇
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勇气,越来越没有决心,总觉得自己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但现在审查的力度日益加大,动摇其实是很可怕的。 既然已经走了一半以上的路,不如认真对待,跨过剩下的沟壑。 依依很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什么。 你周围会有人会放弃,也会有人会劝阻你,包括你自己。 我觉得我不太好,也不完全确定。 我转过身来想了想。 现在找工作这么难,我一定要下定决心去考试。
3.减少自我麻痹
良好的心态固然必不可少,但我也发现有些朋友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自己麻痹在盲目的自信中,总是凭空认为自己能通过考试,或者沾沾自喜。进展甚微。 你几乎不知道,当你自我感觉良好时,你的竞争对手却在抱怨他们工作不够努力。 有很多人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一边打点滴,一边嘴里叼着面包看题(当然生病了就好好休息,不建议为了考试而这样做) )。 学习不管身体健康(哈哈),总会有人比你更努力。 可怕的是他已经比你优秀了。 所以,随着学习的进展,希望朋友们能够正视自己。
4、真题播出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老师的劳动( )(2021年真题)
A、长期
B.模范
C.创造力
D、复杂性
2、“衡量的尺子越多,就会出现越多的好学生”。 这句话的理论依据是( )。 (2017年真题)
A. 个人需求是有层次的
B、气质类型多样
C.人类只能有多样性
D. 人类发展具有共同特征
3.桑代克认为学习必须遵循三个重要原则。 下列不属于他们的是( )(2022真题)
A.准备法则
B.同化法则
C、运动法
D.效应定律
5. 心理学考试准备建议
首先,“生心”与“教心”并重。 2017年和2022年的真题中,“公心”的测试比例远大于“教心”,这是很不正常的。 这也向广大考生传递了一个信息:不能只注重《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而忽视它。 《普通心理学》的学习在学习时要全面。
其次,复习时要抓住重点。 心理学知识相对琐碎且数量众多。 考生在学习或复习时要“着大舍小”,重点关注高频考点或核心考点。 例如,客观题集中在:“关键概念”、“分类”、“重要人物的理论或规律”以及心理影响等。 主观题主要抓住关键章节,即学习理论、学生心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注重心理学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最后,复习时要运用学习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记忆技巧,比如缩写、缩写诗句来记忆一些容易混淆、碎片化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对各章节的知识进行分类和组织,使知识存储清晰、结构化,以便在使用时快速有效地提取。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门功能强大的备考课程,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扫描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并回复【进群】进入苏州23、24备考群,了解地区考试情况
24年笔试全程课程(教学综合+学科)
24个苏州笔试全科班(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幼儿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科学、心理健康)各科新增课程
第一阶段:综合教学、精讲,全面梳理知识点、考点,讲解更详细,即使没有基础知识也能适应。
第二阶段:教学全省重点试题综合考查,综合分析真题如何考查,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教学综合提升,简洁梳理知识点,结合课后练习快速提高复习
第四阶段:教学综合冲刺两晚,思维导图,带领大家把知识点从头到尾过一遍,整体把握,形成体系。四晚苏州真题讲解,掌握写问题的想法
第一阶段科目:精讲、知识点全面讲解、考点讲解、所有考点全面覆盖
科目第二阶段:刷题、做题、讲课、题型全面覆盖、查漏补缺
科目第三阶段:冲刺、全省高频试题讲解、重点试题解析、掌握评分技巧
提供免费课程
1.配套纸质教材
2. 考前模拟试卷
3. 科目背诵讲义
【24期校招面试班】
【24校招结构化面试理论课程】
【24节写作综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