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好啊,我曾经也是铁了心备考的。
放弃了在别人眼中也算是铁饭碗的工作(北方某国企),放弃了一个月上万的薪水,跑去选择一个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就算考上了一个月也只有5.6k工资的岗位。
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我想说的是,上岸三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为啥呢,因为就算是国企,也是有kpi的,17年经济还算可以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已经为了完成任务不被扣工资而加班了。
什么朝九晚五双休,跟我们从来不挨边。挨边的只有996,不,应该是007。
这两年疫情了,就更加变本加厉,据我之前的同事吐槽,在国企不是你想不加班就能不加班的,想当咸鱼不想被卷的,迎来的就是领导的小鞋。
你说你是想穿小鞋,从此评先评优奖金进职称永远轮不到你,还是老老实实加班,当一个领导手底下勤勤恳恳的小兵,按部就班地熬资历,评职称。
我既不愿意选前者,也不愿意当后者,那就只能辞职,换个环境呗。
好在公务员倒是没有过于辜负我的期待,虽然现在时常需要被拉去防疫,但是你真正是有困难的时候,组织也不是不能体谅,一个月也能躲个一次两次的。
(当然也跟我正值壮年是工作主力有关,那些4.50的,才真是各家有各家的“困难”啊~)
好在最近形势渐缓,我也变回了一个日常刷知乎的无聊人士,面对铁了心想要考公的题主,我就来讲讲我过去的备考经验吧。
个人介绍:普通本科,毕业进入国企,后辞职全职考公,参加的是18年的国考,综合岗,行测75.7,申论72.5,岗位综合第一。
如果想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上岸概率,耐心地看完两三篇高质量的考公经验贴至关重要。胖胖我就不多说了,就只说条考公后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吧~~
(全文一共4k字,真的不多,请一定要耐心看下去!!!
友情提示:听说点赞的人都上岸了哦~~~)
本文主要介绍备考过程汇总大家容易踩到的坑,“认真看完这 条考公建议,牢记于心,并且付诸行动,你考公的上岸概率一定会大大提升的!”
(胖胖拍着胸口自信地说,没有上岸的,来辽宁,我请你吃海鲜啊,手动狗头)
1-4条是关于考公的整体建议,
5-9条是行测复习建议,10-13条是申论复习建议。
一、考公整体规划
1. 不用妖魔化考公,更不要神化考公
考公本来就只是一场报名人数比较多,看起来竞争比较激烈的考试罢了,实际上在你报考岗位的竞争名单里面,至少有1/3的人裸考,1/3的人看了几页书,刷了几页题,剩下的1/3才是真正要竞争的对象,而在他们里面,真正掌握方法会考试的人就更少了,只要你能拿出高考的劲头去考公,这次考不上,下一次也一定能考上。
2. 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之前有没有在公众场合讲话的经历,对于公务员面试,都完全不重要!
记住,是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完全不重要!相信自己,你就是我说的大部分考生!
这两年国考省考的形势大家也都知道,有非常多的应届生岗位,大家普遍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起点都一样,所以不用为了不必要的东西而感到焦虑,先把笔试通过再报个面试班练练就足够了。
3. 报考岗位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切忌好高骛远!
好岗位大家都知道,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但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
省直市直人人都想报,这两年一个中部省份省直报名3000人,就招一个,你说你能干得过谁?(当然是大神就当我没说)
乡镇不想去,考虑考虑区的也可以。
4. 考公过程中的心态很重要,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你多看两本书都重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考公的过程中并不会很痛苦,反而会觉得非常充实。
那么,如何在备考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
①给自己下心理暗示(就是单纯地骗自己,死猪不怕开水烫,就不容易因为外界的变化和别人的复习进度而影响自己)
②外部的不断鼓励
人是需要交流的,考公不需要苦行憎,多跟家人,朋友发发微信,打打电话,保持自己跟这个世界的联系,保持愉悦的心情。
(但是不要看完这句话就开始放飞,跑去打游戏看电影了啊……)
二、行测复习建议
5. 行测复习资料以及视频课该如何选择?
这基本上是个历史难题了,每次备考的时候,总能看到有人问,“到底要看什么资料?哪位老师的资料分析讲得好啊?”
其实按我说,这个答案很简单呢,考公届的各大老师——阿甘,李梦娇,高照,顾斐,李委明,唐宋等等,只要是闯出名头的,都是好老师,你只需要挑选其中一位即可。
我建议用的教材和题库是华图的模块宝典(最经典)和粉笔行测5000题,同时看阿甘上岸说,阿甘超多人看,系统课无敌了。老师上课逻辑清晰,讲解也挺到位滴,方法实用,但是我觉得课件有点简陋~~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老师是很用心地在教会我如何拿高分,这一点我忍了,我的内心就四字:高分上岸。
华图的模块宝典我就不多介绍了,实际备考过程中我就没怎么系统看过,都是阿甘的讲义和行测5000题走天下的。(不过还是仍然需要准备一套,以备不时之需)
粉笔的行测5000题也非常好使,比华图和中公的题库都要实用,更新快,答案也靠谱,不仅适合在听课的时候作为随堂测验来做,更适合用来查漏补缺。
6. 行测分为常识,言语,数量,资料和判断五个模块
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模块是言语,资料和判断。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准备这三个模块。
但是数量和常识也不是完全放弃,数量可以跟着阿甘把里面常考的又相对简单的几个题型给学一学,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集合问题,平面几何,函数图像,比例问题。以及速算方法,比如代入排除法,倍数特性法,赋值法,十字交叉法等等。学完这些其实要不了多长时间,阿甘的讲解还是非常言简意赅的,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两道题,就能比别人高好几个排名。
常识的话,最好是利用鸡零狗碎的时间,比如学不进去,效率低下的时候,以及出门坐车,吃饭,洗漱的时候,去听一听李梦娇的常识口诀,考试的时候万一能碰上一两个,多了一两分。
7. 行测的复习,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节奏!
有很多童鞋对视频课不屑一顾,整天拿着本5000题坐在书桌前“埋头苦练”,红笔在题目上画了一个又一个错号,但是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题目,照样会做错。
我强烈反对这种上来就刷题的做法,除非你真的是天赋异禀,是大神,能在刷题中直接发现最实用的做题技巧和方法,不然这样的复习效率是极低的。
行测听课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在短短的120分钟时间里面能够多做出来几道题啊!所以行测的复习,大家一定要听视频课啊!
尤其是阿甘,时间不长,内容还干,用1.5倍速去听正好,我一般就是边听课边记笔记,把重要的知识点和案例全部记下来,课后整理好笔记之后再去做5000题里面对应的真题部分。题型再难,一天最少也能搞定两个题型,正确率也没有下过75%。
8. 行测5000题到底该怎么用?
第一次用的时候,是跟着阿甘的进度和节奏走,听一个题型就做一个题型;
第二次再拿出来的时候,就是听完全部的视频课之后,从头到尾,把之前没有做过的题目做完,之前的错题再做一遍,然后就是开始整理最新的错题:
①每天晚上都要把当天的错题整理一遍;
②除粗心做错的,和特别偏特别难的题目之外,其他的都需要整理;
③想省事可以直接在粉笔APP上面,用拍照识题的功能把错题收藏起来,或者直接选自己的错误答案,录入错题本。
④每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方法,写在专门的本子上,再是不是拿出来看两眼,按照第二天,第七天,第30天,考前的频率进行。
9. 行测真题作用大吗?
超级大!!!不要觉得已经考过的题目不会再考,就不去做以前的真题。真题是用来测试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及找出历年出题规律来的,超级重要!
考省考的,不仅要做自己省份的历年真题,其他相邻省份也需要,国考也需要。毕竟国考是省考的风向标。
真题用谁家的都行,大家都大同小异,不过就是纸张和答案解析的差别。我用的是粉笔家的极致真题和真题80分,以及自己省份的真题套卷。
做套卷的时候,记得一定一定要按照考试时间来安排啊!!
三、申论的备考建议
10. 申论最重要的是刷真题
千万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什么模考卷子上,没太大意义,琢磨好真题就完事了,没必要搞那些押题之类的骚东西。
胖胖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正确且朴素的申论学习方法——听课,刷真题,适当积累素材!
其他花里胡哨的操作都是补习机构想要收你的智商税。(啊……我这话……但大家也得承认这是实话吧)
注意:如何辨别智商税项目呢?
只需要再问自己两个问题就行了:
他说的这些对我最后刷真题到底有没有帮助?
这玩意花费的时间和我最后的成绩到底能不能成正比?
(不需要害怕我做真题太早,做完了怎么办?放心吧,申论的真题本来就不能只做一遍,常做常新,才是申论刷题的常态。)
11. 对素材的回顾不要间断,否则以前看过的素材都会忘掉
虽然积累素材在申论的备考过程中不能占据主要地位,但这确实是需要细水长流的一件事情。每天不用花太多时间,30分钟,趁着自己学累的时候,看新闻调节调节情绪,总比最后最需要冲刺的时间用大片大片的时间来背诵素材和范文来好得多吧。
申论积累素材最好用的就是人民时评,是人民日报每年的一套评论精选,有书可以看,里面的文字相对来说是很清新自然的,结构也很严谨,是我们能够模仿的作文范本。
我会专门准备一个素材本,把自己能用得上的金句,规范词,好的开头和结尾,都记录到素材本上,每天早上拿出来看,在记录新的素材之前也回过头看,这样不用专门背诵,看多了自然就有印象,考试的时候差不离就能写出风格一样的文字出来,事半功倍。
12. 除了历年真题,申论还需要用到哪些资料?
我当时选的是粉笔的申论全家福吧算是,申论的规矩,决战申论100题,粉笔极致真题,真题80分等等。
之所以选粉笔,就是因为粉笔在申论教材和真题的编写上是最靠谱的,甩某公和某图几条街那种。
视频课同样我也听的是张小龙的,没听980,我觉得稍微有点浪费时间了,直接用申论的规矩+张小龙就够了。
申论的规矩打基础,张小龙做强化,听完课之后就去做上面的例题以及申论100题里面对应题型的真题,第一遍找不全要点就隔几天再做第二遍,第三遍,只要你把最近几年的真题做到三遍以上,申论真是想考不高都难。
13. 申论大作文需要引起重视,毕竟是40分呢!
我知道很多童鞋直到上了考场才写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大作文,主要就是大家认为作文不好拿分,备考的性价比不高。
但其实,只要尽早整理出有自己风格的作文模板,然后进行大量的实战演练,再多上手写一篇文章,写多了自然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啊,终于结束了,这篇文章花了我三天的时间。觉得有帮助的,就请点个赞鼓励一下吧~
考公加油啊,各位小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