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备考时间肯定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还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认真考量,制定一个最合适的备考方案。
本人18年毕业后直接考了公务员,19年以行测73分,申论68分,面试81分的成绩成功上岸山东济南某局。结合自己的备考历程,给你分享我的备考那些事儿。
一进基层忙成狗,从此自由是路人
每次一说到这个问题,我心里的泪绝不比依萍给她爹要钱那天下的雨小,把它放在第一位讲给你听也能看出来我现在是有多后悔当时手贱没好好挑个职位!!!
现在每天写不完的材料,加不完的班,没有尽头的路,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变成一个机器人,没有感情的写材料机器。
没有劝退大家的意思啊,福利待遇肯定是没的说,特别是疫情期间参差更加明显,在别的企业员工担心被辞退的时候,我们在家呆着都能领到完完整整的工资,该有的福利一点都没少。
说这个的目的就是想强调,选岗很重要,不要随意!!!
无论是乡镇公务员还是街道公务员,都属于钱少事多没前途的岗位,往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什么事儿都得干。
各级政府以及委办局的事儿,最后都落到了街道或者是乡镇,基层公务员不干谁去干,新来的不干谁去干,真正忙的时候能忙死。平时几百年都见不到的上面领导,到了要报告、要材料的时候,他们的视线能跟你形影不离。
这几年因为机构改革,很多地方的省考主要以基层岗位招录为主,很多小白看着这么多的岗位挑花了眼,匆匆忙忙就报一个乡镇、街道这样的岗位。
大家报考前可以留意一下报考的岗位是否有一个五年服务期限制,报了这种岗位,不到服务期绝对不能辞职只能被辞退。一旦被辞退五年之内不能继续报考公务员,甚至其他编制内的工作政审都过不了。
想过上那种在办公室里喝喝茶、看看书的清闲日子,选岗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我以亲身血泪史在此奉劝。
下面进入正题,我当时准备了大概五个半月的时间,虽然不是在职备考,但每天能拿出来的学习时间确实不是很多,每天大概2个小时。如果是那种一天除了睡觉都在学习,并且还不划水的备考生,一个月说不定也能顺利上岸,所以我前面说这个东西因人而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既然选择了公务员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备考途中遇到的难题真的会不计其数,上岸之后却也是真香警告!
一个月基础学习:了解行测、申论大致考察内容
《华图模块宝典》对于了解行测基础知识算是个不错的教材,五个模块各有一本书,上面对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很全面,还会有基础篇、提高篇来进行难度划分,看完知识点教材后面还有练习题可以用来巩固所学知识。
《申论的规矩》用来学申论,矮子里面挑高个呗,从我备考的时候就是这本书,现在还是它,各大机构咋都把目光对准行测了呢,申论明明也很重要。
行测和申论每科都是五种题型,用一个月的时间大致了解一遍考察题型的主要内容,心里有个底。
两个月刷题练习:行测、申论专项训练
《阿甘上岸说视频课》阿甘的做题方法一直都是高分必刷,老师是讲一系列简单实用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做题能力。脑海中的基础知识需要一个通道来转化为动手能力,听完课之后把老师讲解的解题技巧联合脑中的基础知识一块运用到做题上去,帮助还是挺大的。按照老师的思路多看多练,通过做题的方式把技巧练熟,分数肯定不会低。
《中公专项题库》和《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都是用来练习行测的,行测对刷题量的要求还是挺大的,这两套题库都还不错,已经按照题型分好类,前面还有考情分析,后面的答案解析也非常全面,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把两套全部用心刷完,那应该就无敌了。
申论也是要按照题型进行练习的,《粉笔决战申论100题》也还不错,里面的题目不多但都是精华,做完认真看答案给的逻辑结构,来找自己遗漏的采分点,做题的时候慢慢总结着,到后面就能有一个用着顺手的逻辑框架。
阿甘也有关于申论的讲解,像材料题中如何找采分点这种都是都有讲到,最后还有大作文的范文模板,空闲的时候可以读读背背,多看总不会错。
我备考的时候看到有很多同学看完申论的基础知识就直接去做套题了,千万不能这样!!!
首先申论每种题型的考点和答题方法都不同,做专项训练能强化对题型和答题方法的记忆。才学完基础知识对题型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晰,如果这个时候直接做套题,那答题方法可能就在脑海里乱成一锅粥了。
其次申论小题的出题方式通常是仅针对于一个材料,不需要看全篇材料,不行再买一套专项练习的话,用套题也可以直接做专项题型的训练。
提示:一套题中的题型是需要自己去依靠题干进行辨别的,如果辨别不出来,说明第一个月的基础学习不好,抓紧时间回顾弥补。
做完一个章节的题目就要及时进行统计分析,看看自己哪个部分错误最多,把错题全部整理到错题本上,认真分析错误原因。
一个月能力提升:行测、申论刷套题
直接买的《华图真题练习》,当时就是懒不想自己上网找资源,真题就摆在那,各家的质量其实都大差不差,也没怎么纠结,花钱买方便嘛。
粉笔APP上也会偶尔组织模考,我也会积极参加,用来检测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上面还有电子题库,空余时间不充足的时候可以用这个代替纸质,效果很定会大相径庭,不过还是有点用的。
做题量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周各两套刚刚好。过分追求练习的数量会降低学习的质量,不要有为了完成任务而做题的错觉,这样会很容易产生敷衍、厌烦的情绪。
没有时间分析错题也会导致错误反复出现,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时间久了自信心也被打击没了、
做题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查缺补漏,做完后更重要的是分析和总结。以行测为例,做完题后一定会统计每个模块的正确率,对比查看自己的弱项在哪方面。
具体到每一个小题,都要分析出错误的原因,把错误原因、相关知识点以及正确思路都写在错题本旁边,避免以后犯相同的错误。
半个月错题回顾:行测、申论提升篇
就是对以前做过的题目再进行简单回顾,把重点放在之前整理的错题本上。
这些错题最好再做一次,如果某个模块的正确率依旧没有提升(比如行测模块基础篇的错题仍然出错,或申论小题采分点依旧比答案少很多,或者大作文仍然在抄材料),就得严肃对待,仔细分析自己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知识点没掌握就回去看教材,技巧没掌握就再把阿甘看一遍,总之要抓紧时间解决。
半个月能力巩固:行测、申论接着做真题
行测做模拟题也可以,但申论一定是真题。做的时候依旧经常查看正确率,如果之前的错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也认真练习了各个科目的话,目前的成绩应该已经非常不错而且稳定了,正确率和速度都会有不小的提升。
半个月能力定型:这格式件基本能力已经定型,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题就行了,保持良好的状态。申论最好做以前做过的真题,并与以前的答案相对比,这更能看出自己的能力提升水平。
另外以前做错的所有题目都需要再回顾一遍,查缺补漏。
一些注意事项
关于报班:
学习初期建议自学为主,如果内心有报班的想法,一定要先找到老师的公开课去听、去看。
一看课程内容讲的怎么样。用申论来举例,听完老师的讲解,如果会对材料认识得更深刻、答题思路更加清晰,这种班绝对是值得报名的。如果一节课中老师用一大半时间来吹牛讲笑话,那我觉得这课上的就没什么意思了。
二看老师的教学风格是不是适合自己。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讲课节奏和言语习惯,有些老师的普通话可能会带有地方口音,这些也都是衡量是否报班的考虑因素,毕竟这不是嘴巴一闭一张的事,毛爷爷送出去就不好要回来了。
关于申论:
申论不要做模拟题:做真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押题,现在的命题特别灵活,像国考考过的水的精神、想象力源泉,想押也很难押到的,干脆就别有那个心思。
做真题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出题人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方法,每年的材料内容不同,但答题思路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模拟题往往难度不如真题,材料内容也十分粗糙,主要还是出题人绝对不可能比出真题的那些专家用心。
国考也好,省考也好,题目都是众多专家打磨数日的“集智”成果。模拟题根本无法与真题相提并论,模拟题做的多了,就会偏离真题的答题本质,也就离我们上岸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申论作文必须写,不能空想或者只列出大纲:有很多人除了在考场上答题之外根本没练习过作文写作。这就好比一个从未摸过枪的士兵突然被赶到战场上,被迫与训练有素敌人决,不用比胜负就已分。答题能力是通过对真题的数次思考和打磨锻炼出来的,仅靠主观臆想半点都不会提升。
申论的“参考答案”要综合多家机构之所长:官方的给分标准和标准答案至今从未公布过,以后应该也不会。看各个机构给的答案没一个敢叫标准答案的,都叫的是“参考答案”,说明这些答案是机构老师整理总结出来的,仅供参考。
各个机构的答案有出入是正常现象,面对版本不同的参考答案,要做到以下三点。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答案时可以多参照一些机构提供的参考答案,进行综合整理、博采众长,没有必要只听信"一家之言”。
2、不要过多纠结于争议题。
3、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答案的意义并不完全是看自己的采分点有没有找全、一共错了几道题,更重要的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题目设置的考点,思考答案为何这样呈现。
以大作文为例,对于大作文而言,最重要的是论点的确立,论点决定了我们的文章是否跑题。针对同一套真题,作文或许有不同的写法,但中心论点一定都是相似的。
可以参考多家机构的范文来确定自己的论点是否正确(一般大机构给出的中心论点要比小机构准确得多)。
在确认自己的作文没有跑题的情况下,可以看看范文的论据填充(论据如何展开、运用何种论证方法等)、开篇结尾的写法、材料内容的运用以及亮点内容的添加,再对比自己的文章找不足。
另外,对于机构给出的范文来说,大家也不要盲信,并不是所有的范文都正确、都精彩,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判断。
有些机构的文章看上去辞藻华丽,实质内容简单、思路单一,这就相当于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判断一篇范文好不好,首先要看的是内容的呈现,而不能被强势的排比、雕琢的文辞迷惑。
以上就是全部了,备考的过程或许会很累,但一次考试,舒坦终生,累点又有何妨?!!
诸君,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