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紧急通知:深圳返回人员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即刻执行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据微信公号“鄂州融媒”2月4日下午消息,根据全国最新防疫形势研判,湖北鄂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各地对近期自深圳市返回鄂州人员即刻起执行以下防控措施:一、必须向社区(村)报备;二、落地核酸检测; 三、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四、禁止外出游玩、聚集、探亲访友。
近日,广东省内出现零星散发疫情。2月3日,深圳新增3例病例,均在密接者和重点人群中发现,自1月31日出现新一轮疫情首例确诊病例以来,累计报告11例病例。
深圳“0131”疫情出现后,广东惠州、河源、梅州、云浮也陆续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均为深圳31日病例密接者。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徐亦嘉
成人高考湖北大学录取通知书今年湖北大学的通知书什么时候发
最佳答案如果通知书全部发放,你们学校招生办官网会发公告的如果发出来了 是可以通过准考证在EMS官网查询到的7月10日-16日第一批本科录取 7月17日起发放第批本科...
湖南大学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来啦!湖北8个团队上榜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陶斯微
2月10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湖北省共有8个团队入选。首批名单湖北已有10个高校教师团队入选,截止目前,湖北省共18个教师团队入选。
教育部官网信息
此次湖北省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分别是武汉大学的古籍整理研究所冷门绝学传承教师团队、华中科技大学的数字化材料成形教师团队、武汉理工大学的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教师团队、华中师范大学的农药化学教师团队、华中农业大学的畜禽健康养殖教师团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理论法学教师团队、武汉工程大学的资源利用与新能源开发教师团队与湖北工业大学的新材料与绿色化工教师团队。
湖北入选名单
此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次有教师团队入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该校入选的理论法学教师团队源自中原大学1948年成立时的政治教研室。教师团队现有18人,负责人陈柏峰是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主持1门国家一流课程、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部级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入选团队
近年来,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并于2018年、2022年公布两批名单。2018年,教育部公布首批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湖北有10个高校教师团队入选,分别是武汉大学的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生态站教师团队、华中科技大学的基础医学教师团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教师团队、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史教师团队、中南民族大学的民族药学教师团队、三峡大学的电气工程教师团队、武汉科技大学的共治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和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医学教师团队。
黄大年,男,广西南宁市人,1958年8月生,汉族。2009年12月,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八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享年58岁。
2010年6月1日,黄大年在办公室内工作(资料图 图源共产党员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成人高考湖北大学录取通知书曾被钟南山点赞的新国家局,明确为副部级单位!首任局长曾赴湖北“救火”
中国政府网昨天(2月16日)下午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通知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管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撤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
此前,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隶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5月13日挂牌成立。
随后,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自即日(2月16日)起,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明确为副部级单位,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正副司长职数32名,机关行政编制170名。
新机构将承担五大职能
2021年5月13日10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4号正式挂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成立,标志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全面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和救治能力,新机构将承担制订传染病防控政策等五大职能。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对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职能转变提出以下要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应当强化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网络,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将预防关口前移,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防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推动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强化科研支撑体系,健全决策咨询体系,实现动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据悉,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将下设综合司、规划财务与法规司、规划财务与法规司、应急处置司、传染病防控司、卫生和免疫规划司、综合监督一司、综合监督二司、科技教育与国际合作司等副司局级机构。其中,规划财务与法规司负责组织拟订疾病预防控制中长期规划,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监测预警司负责组织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风险评估,提出预警决策和启动应急响应建议。应急处置司负责组织编制预案并开展演练,承担应急体系、能力及队伍建设工作,提出相关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数量等建议,以及应急状态下物资需求和分配意见。
上观新闻注意到,此次被撤销的卫健委内设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于2006年前后,当时的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更名为疾病预防控制局,现任局长为常继乐。
首任局长曾赴湖北“救火”
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领导成员看,“一正四副”五位领导均有医学背景以及防疫经验。2021年4月28日,国务院任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孙阳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是河北清苑人,出生于1961年6月,早年在天津工作,2016年8月进京担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新冠疫情暴发后,王贺胜于2020年2月南下湖北,出任省委常委,后兼任省卫健委党组书记职务。2021年7月,江苏南京暴发新冠疫情,王贺胜曾赶赴江苏“督阵”。
与王贺胜同时获得任命的还有常继乐、沈洪兵、孙阳3位副局长。
副局长常继乐出生于1963年8月,陕西佳县人,曾在甘肃省卫生厅工作,2013年上调卫生部,后出任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
副局长沈洪兵出生于1964年5月,流行病学家,江苏启东人,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0年,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
副局长孙阳,曾任中日医院院长,履新前为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主任。
2021年6月10日,挂牌不到一个月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再次迎来一位副局长,她就是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卢江。
卢江,女,1965年8月出生,曾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兼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主任,2016年2月至2020年8月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党委书记(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挂职厦门市副市长;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挂职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2020年8月起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组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意味着什么?
有媒体分析指出,成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意味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并调动力量进行防控,还能顺应健康发展新趋势,积极应对人民健康发展新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一些不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成立将补齐这一短板。强化疾控单位的行政权力,有益于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成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机构的成立意味着防控战略前移,有利于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另外,建立一个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全面提升中国疫病防控水平和救治能力。因此,新机构的成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并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防控,开展预防工作。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栾荣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重大改革。国家疾控局的职能更加独立、权限更大,会整合内部分散在其他处室的相应资源,遇到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可以更加迅速高效,减少内部协调的消耗。深圳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调研员张亚飞认为,国家疾控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卫生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选人用人、经费保障及高效运作、发挥职能等。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卫健委网站、北京日报、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健康时报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上官河
湖南大学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武大率先开学!在鄂高校将陆续进入新学期
湖北日报讯(记者田佩雯、通讯员李园园、黄梦婷)“叮铃铃……”2月14日早上8点,武汉大学第五教学楼准时响起上课铃声,同学们鱼贯而入,迎接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新学期第一天,教学秩序井然。教室内,教师们精神饱满、准备充分,学生端坐于课堂、认真听讲。云端课堂上,500多名因特殊原因未能返校的学生,正通过“教室在线直播系统”等方式线上学习。
武汉大学是最早一批开启新学期的高校,从本周起,大部分在鄂高校将陆续进入开学时间。据了解,今年寒假,湖北高校假期时长普遍在一个月以上,如江汉大学寒假共计42天,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寒假58天。随着返校日期临近,“超长”寒假即将进入尾声,根据各高校最新发布的返校通知,大部分在鄂高校的返校时间集中在2月中下旬,如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于2月18日至20日返校报到,2月21日正式上课,武汉理工大学将于2月26日报到,2月28日正式上课。
受疫情影响,多校返校通知中提到,来自中高风险区域学生暂缓返校。湖北经济学院表示,返校报到须持有健康码绿码、绿色行程卡、到校时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14天连续健康监测打卡记录。华中师范大学返校通知中表示,处于中高风险地区以及返校途中需在中高风险地区换乘的同学,应暂缓返校,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规定配合有关工作,并及时向培养单位报告,待该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后,方可返校。
此外,多校在返校通知中明确,返校全程须验4次核酸:师生到校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后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并按要求落实14天健康监测,在第7天和第14天各完成1次核酸检测。为方便师生,多所高校将定期举行集中核酸检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于2月26日和3月5日组织两次全员核酸检测,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将于2月18日至20日安排集中核酸检测。
(通讯员曹海钢、金鑫摄)
来源: 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