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加分影响教育公平这一次,我想为湖北政府说两句
湖北省成人高考加分湖北又上了微博热门。
因为他们要给2020年参加中考的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加10分。
尽管这看起来是个好政策,但是不出意外的,湖北又被骂了,又或者说陷入了争议。
针对加分的质疑,主要有三点:
第一:付出的是医生,又不是他们的孩子,奖励不是应该给医生吗,这样对其他孩子公平吗?
第二:医护人员那么缺钱,给他们钱不是更实在吗?
第三:医生虽然很辛苦,但是环卫工人、警察...谁又不辛苦呢?
说实话,看完这些问题,我都觉得好有道理,恨不得立刻马上去把湖北骂一顿。毕竟,这段时间以来,他们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
但当我再接着看下去的时候,却看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信息,让人有点意外。
我觉得有可能,这一次,我们真的误会湖北了;医务人员子女中考的这10分,也许真的该加。
而且,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其他思考——
我们究竟怎样做,才是最好地保护一线医护人员?
01
为什么说这一次我们误会湖北了呢?
因为针对加分的这个批评,很多人指出,给他们经济上的鼓励不会更实在吗?干嘛整这些虚头巴脑的。
说这话的人,或许不知道,中考加分只是政策中的一条。
如果你不只是在网上喷,而是认真去看了政策,你会发现,湖北这次的关爱和激励措施,非常完善,也都很有针对性。
甚至搞得我都忍不住想夸夸它。
通知一共有5个部分,涉及了医务人员的方方面面。
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看过无数这样的新闻,医务人员口罩一戴8-9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好几个小时不上厕所、自制医用鞋袋。
因为人员不足,有人一天工作的时间达到了15-16个小时,最长的一天,工作了20个小时。
这些湖北都看到了,于是他们通知的第一部分就是“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从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到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甚至连他们家人的生活都考虑到了,不可谓不贴心。
有些医务人员在一线拼命,回去后却被孤立,甚至他们的家人也被孤立,还有感染人员故意撤下医务人员的口罩,对其吐唾沫,让人十分心痛。
于是,这次出台了这样的政策,告诉人们,法律决不会姑息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
当然,这些仍然都是最基本的身心安全保障,最最重要的,也是大家都呼吁的来点实际的,那当然就是给钱。
今天,大家可能看到国家发布了政策,给一线医务人员临时补助提高1倍,薪酬水平提高2倍。
但其实,几天前湖北发布的这项通知里,一共有6条,都在谈医务人员待遇问题。
1.落实临时性工作补助
2.对一线医务人员发放一次性慰问补助
3.核增绩效工资总量
4.落实卫生防疫津贴
5.开通工伤认定通道
6.鼓励建立专项保险
这6条的每一条,都有专门的细则。
当然,这些只是日常的,通知最后一条规定,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还要进行专门的表彰奖励。
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但是看完这份通知的全部内容,我觉得凭良心说,湖北的政策制定者,是真的做了全面认真的调研,去精准洞察医护人员面临的问题,又通过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
这些政策里写满了“别让医护人员流血流泪又流汗”几个大字。
我当然知道,湖北在这次抗疫过程中,犯过许多错误,这些错误让全国上下都承担了许多本不该承担的成本。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就永远说他错,即使他做了正确的事。
如果这样,哪个犯了错的孩子,还愿意改正呢?
02
那么,针对这项加分政策,另外两点质疑是不是有道理呢?
给医务人员的奖励,怎么能给他们的子女呢?这样不是对其他人不公平吗?
说实话,蛋蛋姐一开始也觉得大家的质疑有道理。
直到我看到了知乎网友@怕熊怕熊怕怕熊的观点,他说这项中考加分政策,是一项补偿性措施,而不是奖励性措施。
那么这次疫情,我们组织了数十万医护人员在一线抗战,对他们的子女究竟有没有影响呢,尤其是4个月后即将参加中考的医务人员子女?
就像那位答主说的,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前提:这次疫情何时结束,尚未可知。
假设你现在是一个14岁的孩子,4个月后即将参加中考,你爸或者你妈,又甚至他们两个人此刻全都在抗疫一线。
你正面临着繁重的备考压力,但你的爸妈却不在你身边。他们没有办法陪读,没有办法给你洗衣做饭,没有办法帮你辅导功课,一切你只能靠自己。
也许有的人爸爸在家,从来不做饭的他,炒个菜炒糊了,忘记放盐了,或者做咸了。你看了看,更加想念妈妈。
功课是繁重的,日子是辛苦的,但这一切对你来说都不是最难的。
真正难的是什么呢?是担心。
你一刻也不停地担心妈妈的安危,她可是你最亲的人啊,正在抗疫一线,而且时刻都有生命危险。
尤其是当你看着新闻上不断增加的医护人员感染数字,甚至医护人员死亡时,你的心都跟着揪了起来,妈妈没事吧,她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样的新闻,这样的担忧,亦或者是伤痛,别说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了,就算是个成年人,又有几个人受得了呢?
你说他们的爸妈在最危险的一线抗疫,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子女的中考呢?
我觉得,99%的概率会。
而且,即使他们的父母平平安安的回来,这被影响的几个月,却永远都无法补回来了。
为什么加分政策限定在2020年,我想这就是原因。
给他们今年中考的孩子加分,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这才是对他们的公平。
当然,加10分,算不算合理?或者说,究竟加多少分才算合理?
我想这个标准答案,谁都答不出,因为它太难量化了。
但有些地区,显然就有点过分了,比如说山西,给要中考的医务人员子女加30分。
要知道,烈士子女也不过加二三十分。
适度加分是一项整体上还算暖心的政策,暖的是那些因为担心父母无法安心备考的孩子的心,暖的是在抗疫一线拼命担心孩子生活学习的父母的心。
有人说,那高考呢?
其实,湖北把要进幼儿园、进小学、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些处于学习最关键节点的孩子,都考虑到了。
大部分优先就近安排入学,但像高考,涉及的人太多了,湖北省也没有那么大的权限,就给予入学后优先调剂专业的自由。当然,这些都仅限2020年。
可能还是会有人说“这不公平”,我觉得,我们当然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能达到绝对化的公平。
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经验告诉我们,绝对化的公平只可能是一个理想。
我们不能因为,它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政策,就束手束脚什么也不做。那样的结果,我们可能什么也做不了。
我也不知道政策是谁制定的,但我觉得,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精准补偿他们人生关键节点失去且永远法无弥补的时光,也还算得上贴心。
至于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警察、环卫工人等等,我相信,也会有相应的补偿政策。
只是,人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再多给一些耐心。
03
湖北省出台的这些政策,可以说是精准,契合了医护人员需求的方方面面。
其实,如果你观察的足够仔细,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我们整个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支持,已经从一开始的粗放、一刀切,越来越趋向于精细化了。
我们都知道,女性医护人员为了方便工作,也防止感染,去一线时需要剪发,上海仁济医院就考虑到了这个需求。
他们只用三天时间就筹备开业了一家“仁济Tony理发店”,专门为150多位准备上前线的医护人员剪头发。
这位“Tony老师”还十分贴心,剪之前,会先问他们,希望剪成什么样子,剪完之后还会让他们伸手摸,感觉长度怎么样。
这既让医护人员可以安全工作,又能漂漂亮亮上前线。
疫情初期,由于长期戴口罩,很多医护人员脸上出现了很多勒痕,甚至面部受伤。
虽然这被称为“最美勒痕”,但没有人不心疼。
海军军医大学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研发了预防口罩和医用护目镜的防护性凝胶贴片,这些贴片可以保护脸部口罩和防护镜接触的皮肤,降低挤压,促进血液循环。
首批的6000份,已经送到了火神山医院。
河南一家企业,经过半个月的反复实验,研发出了新型隔离帽,也可以可有效解决医护人员同时佩戴护目镜、口罩时面屏雾化、脸部勒痕等问题。
防护用品的特殊需求,大家注意到了。
更暖心的是,连饮食也跟上了。
害怕山东医疗队在前线吃不惯米饭,山东当地一家企业加工了十万个山东大馒头,运往湖北。
2月18日,当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收到馒头时,四名医护人员在镜头前开心地做起了“馒头吃播”。
挂在她们脸上的,是真挚的笑容。手里握着的馒头,是真实的幸福。
于是,想要捐赠的人们知道,前线的医护人员们,想念家乡美食了。
接着,山东人民又给前线捐赠了12吨鲅鱼水饺。
论吃,山东人怎么能少得了煎饼,黄冈市民自制山东杂粮煎饼,连着大葱和面酱,一起送到了临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手中。
每天喊着想吃火锅的我们,怎么都吃不到。海底捞一想,远在湖北的医务人员是不是也想吃火锅啊,直接每天送20000盒自热火锅到了一线。
他们还想送更多,但奈何生产力只有这么多。
一个真正理想化的社会,是通过政策和各个机构,让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小群体,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显然,这个理想还很遥远。
但此刻,当下,也许我们可以从精细化满足医务人员的幸福做起。
从这一点来说,湖北政府这一波总算做得还不错,而我们全社会都做得越来越好。
尾声
2月17日,一份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透露,全国已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中包括1716名确诊病例。
从抗击疫情至今,已经有13位医护人员牺牲。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说,很多人问他,疫情结束后想干什么?
他说:“我这个年龄了,还真没想做什么。但此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尽快结束,大家的工作生活恢复正常,这支队伍130人来,最后130人都能平安地回去。”
是的,疫情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搞得人心惶惶。
但我们大部分人,都躲在家里,给自己头顶装上了一块厚厚的隔板,以免剑掉下来的时候砸在自己头上。
而就在这时候,原本可以像我们一样,安安稳稳待在家里的医务人员,却毫不犹豫地拿掉头顶的屏障,奋不顾身地冲到了剑下。
因为他们要去保护那些被砸到的素不相识的普通人。甚至,用自己的身躯去给他们当人肉盾牌。
而我们再贴心一点,去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一下,倾听一下他们最真实又迫切的需求, 并力所能及地去精准解决他们的忧虑,让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奋战一线,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我想,保护好那些毫不犹豫牺牲自己、只为保全这个社会中大多数的人,是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最基本的公德。
而此刻,牺牲自己冲在最前面,去保全大多数人的,就是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