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湖北荆州“全球最大关公像”启动搬移工程
荆州专升本成人高考咨询电话记者 沈度 编辑 蔡海燕
9月2日,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从湖北荆州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勇处确认,备受关注的关公雕像搬移工程正式启动,雕像头部已卸下。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上游新闻此前刊发的《湖北荆州“全球最大的关公像”正在沉降,未经规划许可未经消防验收》《住建部通报荆州关公雕像破坏古城风貌历史文脉 荆旅集团:积极整改》《荆州“全球最大的关公像”将搬往点将台 搬迁工程耗资4000万元》等报道显示,2016年6月17日,荆州关公义园开园,净高48米、重1200余吨的关公雕像尤为引人注目。雕像下面是一栋两层建筑,名为关公文化展示中心。当时对外宣称该园是“荆州旅游的新地标”,但4年多来,游客和市民并不买账。与惨淡经营相伴的是,关公文化展示中心未经过消防验收营业,且关公雕像基座正在沉降。
2020年10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称,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经批准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通报要求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职责,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荆州市做好巨型关公雕像项目整改;要举一反三,加强监管,坚决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2020年11月17日,荆州市政府微信公号“荆州发布”发表题为《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关公雕像项目整改》的文章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积极推进项目整改。
9月2日,湖北荆州,雕像头部已卸下。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0年12月29日,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发布的《关公雕像搬移工程——像体铜片拆解及异地组装项目报建公告》显示,项目地点为荆州区点将台,建设(招标)内容为像体铜片拆除及异地安装,总投资额4000万元,预计发包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点将台与关公渊源颇深,位于荆州市城郊西北4公里处。点将台本为夯土简易筑就,台高10米,方圆十余亩。据传,关羽北攻曹仁前筑此高台,阅兵点将,操练军士。点将台东北方,有一座十余米高的小山丘,名曰拍马山,据传是关羽北攻前拍马演练的场所。
荆州知情人士介绍,近日,已有工作人员进入关公义园,开始搬迁工作。9月1日晚,关公雕像头部被卸下。
荆旅集团董事长邓勇表示,搬迁工作现正在有序推进。
来源:上游新闻
二、急!!急!!函授和网络教育哪个好一点,专升本的
荆州专升本培训机构答: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吧,有时间去上课就选函授,没有时间去学校上课就选网络教育,多学些比较好!费用大概都在八千左右吧! 网络学历教育、自考、成考、电大等各种成人学历教育学习模式对比 信息转载自深圳奥鹏直属学习中心网站可访问查看 它们...
三、请问我要升本网客服电话是什么
荆州专升本成人高考咨询电话答:悦升显卡客服以上信息经过百度安全认证,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请以官网信息为准官网客服信息请点击:....
四、又见洪湖鱼米乡
荆州专升本培训机构渔政船犁开湖面,驶向洪湖深处,骄阳将万顷碧波化作粼粼金光。秋高气爽时节,记者深入洪湖,探访湿地保护情况。
洪湖之殇
“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勾起人们对洪湖无尽的向往。
洪湖位于湖北荆州,紧靠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
公开资料显示,洪湖属大型、浅水型、草型湖泊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区域之一。洪湖保存有长江中游地区较为完整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是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价值很高。
历史上的洪湖,水面曾达700多平方公里,烟波浩渺,蔚为壮观。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副局长王志芳说,洪湖河汊纵横,芦苇密布,小岛众多,水生植物生物量极为丰富。洪湖水草覆盖率最高达到98.6%,湖面以下生长着44万亩的“水下森林”。洪湖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当地引进围网养殖项目,人们涌入洪湖插竿围网。37.7万亩围网占湖区总面积71%,除了河道外,只剩下约3万亩的成片水面,其他水域都被围网占据。整个湖面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用来围网的竹竿多达1500万根。洪湖从“浪打浪”变成了“竿打竿”,生态急转直下。
由于大部分天然湿地被人为侵占,洪湖水体流动性减弱,水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水禽栖息地消失。洪湖水生植物覆盖率从历史上的98%下降到2004年的40%左右。过度捕捞导致洪湖渔业资源接近枯竭。2018年实施全面禁捕之前,已难以见到大型经济鱼类的身影。受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外源性因素和养殖污染等内源性因素叠加影响,洪湖水质急剧恶化。
洪湖之治
要拯救洪湖,首先必须治理围网养殖。
王志芳坦言,洪湖生态修复一波三折。早在2005年,洪湖就进行过大规模拆围,拆除了全部37.7万亩围网。然而,长期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的影响,渔民仍然坚守湖上,蚕食水面。短短5年间,围网竟然迅速反弹到18万亩。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年8月1日,荆州市政府发布《拆除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业养殖围网设施通告》,要求“围网一亩不留,渔民一户不剩”;9月1日,工作动员会召开;11月15日,县乡拆围专班入驻村场。市、县、乡、村逐级签订拆围目标责任书,上门入户宣传政策,了解渔民需求,做好思想工作。
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仅70天时间,洪湖拆围计划就全部完成,拆除了全部18.7万亩围网,初步恢复了洪湖“浪打浪”的美景。拆围后,洪湖保护局又清理断桩482.9万根、沉网357.8万米,对398条沉船进行定位标识打捞。
拆除了围网,洪湖生态是否就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呢?答案是否定的。洪湖区内还有大量围垸,居住着近1.5万渔民。
“围垸对洪湖生态威胁更大,拆围网就得拆围垸。”王志芳说,但拆围垸并不容易。
围垸内有12个乡(镇、街道办)49个村,房屋面积21.16万平方米,四级公路7.5公里,汽车便道27.84公里,引水干渠23.96公里。退垸就要退人,需搬迁1689户6797人。退垸不仅耗资超过30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还将减少超10亿元。
为了保护好洪湖,这决心必须下!
2017年10月,湖北省新农办下发《湖北省五大湖泊开展退垸(田、渔)还湖实施方案》,要求洪湖退垸6.8万亩,但荆州市政府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洪湖生态问题,必须退掉所有围垸,于是向省政府申请退出19.9万亩。
2018年7月,湖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洪湖3年内完成19.9万亩围垸退垸还湖的工作目标,明确省财政从2018年到2020年,3年落实30亿元地方债,用于洪湖退垸还湖(还湿)工作。2018年10月,荆州市政府召开退垸还湖动员会,县市政府与群众签订退垸协议,督促群众完成捕捞后退出围垸,再实施破口通湖。对退垸居民,根据国家和湖北省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采取大农业安置和二三产业复合安置。经过3年努力,目前洪湖所有围垸已退出养殖生产,实施破口通湖。
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曾晓东说,洪湖拆围、退垸之所以出奇顺利,是因为妥善解决了民生问题。
以拆围为例,洪湖以船为家的渔民达1206户4351人,渔民居家座船达1572艘,荆州市政府承诺,对上岸渔民,政府实施“三个一”:每户渔民解决一套住房;18岁至60岁的渔民,每人安排一份工作;每位渔民给办理一份养老保险。渔民的生活座船,经第三方估价后由政府回收。
“拆围前,所有拆围政策、拆围对象和补偿金额在村头船尾公开公示。我家有40亩围网水面,每亩拿到一次性补偿200元,全部拆网退出。”瞿生海说,政府对按时主动拆除围网的渔民,按照每米15元的标准奖励人工费。
截至目前,洪湖围网涉及的1206户渔民通过自购、自建、统建三种方式全部搬迁上岸。应就业渔民2929人,已妥善安排就业2639人。瞿生海在保护区负责开船,每月工资5000元,收入一点都不比以前围网养鱼低。
洪湖之变
拆围、退垸只是第一步,修复洪湖生态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设定的生态目标是,洪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构建集防洪、生态、水质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湖滨带、入湖河口浅滩湿地,保持湖滨带的蜿蜒性、连续性,为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监利市幺河口,一艘小型绞吸式挖泥船正轰鸣着将黑泥喷向湖边,形成坡度平缓的滩涂。
洪湖在历史上有大量天然湖滨带和浅滩湿地,王志芳说,整个洪湖湖区围垸圩埂总长度达1919.64公里,围垸土方工程量为3503.83万立方米,退垸后的围埂土方就近消化,吹填成湖滨带或湿地。
距离洪湖大堤2公里范围内的围垸土方,集中堆积形成缓坡型自然湖滨带。在幺河口、桐梓湖、陈曹湾及夜谋沟等各河道入湖口,规划了总面积约6.90平方公里的湖口湿地。这样规划,目的是形成立体化水域—水陆交错地带—陆域完全演替系列—不完全演替系列湖滨带类型,从而对携带泥沙入湖的漫流和地表径流进行截留和净化。
距湖岸2公里以外的围垸土方,人工建设成芦荡,为水禽提供栖息地,与浅滩形成表流湿地,以改善洪湖水质。围垸内的建筑物、树木及其他附属物,则统一外运处理。
洪湖19.9万亩围垸实行永久退垸后,可增加水域面积134.95平方公里,洪湖湖面面积恢复到392.78平方公里,防洪能力也将显著提升。王志芳说,退垸后,洪湖在不向围堤外分洪的条件下,可确保安全防御35年一遇的大洪水。
短短几年间,荆州市在全流域关闭污染严重的“十小”企业14家,封堵排污口54处,完成14家印染、造纸企业清洁化改造,7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和310家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全部关停转迁。
围绕“湖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荆州市建立起洪湖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包括由17名湖长组成的四级湖长制、由两个地方政府和11个市直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由500名村级巡护员和64名村级联络员组成的基层联防队伍。通过湖长制平台,有效处理上下游、左右岸流域问题和跨地方、跨部门协调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兼顾的协同管护机制。
综合施策使洪湖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拆围仅一年,18万亩拆围水域水生植被实现全面复苏,野生荷花面积恢复到5万亩,重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粗梗水蕨,到洪湖越冬的冬候鸟达到10万只,夏候鸟也接近10万只。洪湖水体交换效率提高,由于实施全面禁捕,渔业资源迅速恢复,鱼类小型化趋势得以扭转。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洪湖38.6万亩天然湿地已经恢复,开阔区域水质已恢复到Ⅱ类、Ⅲ类水平,鸟类种群恢复到138个。洪湖迎来了新生!(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
来源:经济日报
五、17亿元建成、155亿元搬走 湖北荆州启动巨型关公雕像迁址
荆州专升本成人高考咨询电话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称,湖北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此后,荆州市成立项目专班,推进项目整改。目前,巨型关公雕像迁址工作已经启动。
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报道,仅建造该雕像当地就花费1.729亿元。记者在湖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查询发现,“关公雕像搬移工程”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目前项目最新进展如何?当地主管部门如何回应?
据湖北荆州关公义园附近居民介绍,从9月1日起,巨型关公雕像的头部已经完成拆卸。
公开资料显示,荆州关公义园于2014年开始动工,2016年6月开园。这座净高48米、重1200余吨的巨型关公雕像成为景区最大亮点。雕像下方是一栋两层建筑,名为关公文化展示中心。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荆州关公义园已经停止向游客开放。
这座总高57.3米的巨型雕像,与荆州古城墙距离仅300多米,属于古城历史城区的开放空间。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秦军在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曾表示,根据《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有关规定,雕像所在的区位建筑物最高限高24米。
秦军说:“《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六章第2到6条,主要规定了对建筑的高度限制,限制到了建筑沿口的高度。所以当时(建雕像)的时候,还是存在认识模糊,认为这个主要是对建筑物有明确限高,对雕塑没有明确规定。从现在来看,关公圣像还是偏大偏高。”
如今根据当地整改规划,雕像将被迁址到荆州市西北城郊的点将台。点将台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点将台那边没有什么景点,现在好像刚开始要施工,以后关公像就搬到点将台那去了。”
湖北荆州巨型关公雕像
这座巨型关公雕塑的造价达到1.729亿元,那么,巨型雕像的拆装、迁址又需要多少钱?
去年12月29日,湖北省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发布的《关公雕像搬移工程——像体铜片拆解及异地组装项目报建公告》显示,项目地点为荆州区点将台,建设(招标)内容为像体铜片拆除及异地安装,总投资额4000万元。
另据湖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关公雕像搬移工程计划开工时间是2021年1月,建设性质为迁建,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一栏中提到,用地面积约50亩,除像体铜片拆除及异地安装外,还包括像体内骨架拆除、原址基座及广场修整、关公基座及像体骨架重建、新址广场及景观工程。项目总投资1.55亿。
据施工团队介绍,关公雕塑拆除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整体拆除大约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荆州市城管局执法科工作人员表示,将根据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来函,对雕像拆除和迁址工作进行监督。
这位工作人员说:“就是搬走,不是拆除,是移址。移址就是通过规划部门认定的,自规局来函认定。不管是移去哪个位置,点将台或者其他地方,如果他们(荆州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没有合法的手续,那么城管就依照(规划部门)的认定进行拆除。”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关公像移址点将台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目前相关手续仍在办理当中。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这个雕像的修建涉及很多部门,为了稳妥起见,修建雕像的手续一定要稳妥、合法, 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这可能还要一些时间。这个手续不只是我们部门,还有文物局等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参与,(确保)一定是个合法的手续。”
这名负责人同时还介绍,目前只是在进行雕像的拆除工作,拆除之后的迁址工作具体安排还需要各部门进一步协调。他说:“(手续)正在办理。现在只是拆除,但是拆除并不意味着一拆就马上建,可能要边拆边办手续,等那边手续办完了之后,这边也拆得差不多了。现在不是说一拆下来之后马上就去修建,拆下来之后可能是先放着。现在只是暂时先拆下来,等手续都办好以后再修建。”
事件相关进展,中国之声也将持续关注。
文/记者 李行健 韩雪莹
来源: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