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我211毕业,除了打游戏,废物一个!”
武汉大学成人高考录取名单作者 | 桑梓
前几天,一位博主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他从小家教很严,家里从来不让玩游戏。
唯一的放松时刻,就是周六晚上可以看部电影。
所幸成绩还不错,高考那年上了个211。
大学真的开阔眼界,但转了一圈儿,发现还是打游戏有意思。
那以后,他基本就没关注过游戏以外的事。
一晃4年过去,迎来了毕业,却发现自己脑袋空空,啥也不会。
好不容易投完简历,回到寝室后,他发呆地望着电脑游戏的在线时长,4000多个小时。
也就是说,4年来,他平均每天要花3小时打游戏。
最后,他绝望至极:
“真觉得自己是个废物!自动就会把自己归类,看不起自己。
那段时间,我失去了很多自信,以后可能再也找不回来,这是我大学四年打游戏失去的最宝贵东西。”
更令人惋惜的是,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
01
“反弹式”育儿,让孩子深受其害
知乎上有个提问:
“考入重点大学,却因沉迷于游戏而频频挂科,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其中,有个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18岁之前,过的都是地狱般的生活,6点起床,11点入睡,没有任何娱乐,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就是课本和试卷。
由父母采取百分百控制的教育法,确实是对孩子初高中成绩的提升,有极为显著的帮助。
但要命的是,这部分中有幸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自制能力会过度高估。”
我一个02年的表弟,就是这般。
他从小就是我们家族的学霸,哦不,学神。
3岁认识400多个汉字,5岁能背诵50多首唐诗宋词,8岁就能把四大名著里的精彩情节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区、市、省级奖项,他全都拿了个遍,由此也成为全年级唯一一个“大满贯选手”。
家长、老师、亲戚,无一不对他寄予厚望!
他也挺争气,高考以685分被武汉大学金融系录取。
但进校不久后,他就变得很奇怪。
比如,以前从不发朋友圈的他,现在恨不得发10条;
从前作息规律的他,现在整夜泡在网吧,和一群校外朋友厮混。
好几次,他妈妈想去学校看望他,表弟都以学习太忙为由拒绝。
期末,他挂了两科,辅导员气得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家里。
可表弟还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
我忍不住在微信上问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他发了好长一段话,现在读起来都觉得心酸:
“高考前,我都是在被推着走。
每个人都只关心我能被推多远,却从未想过我想被推到哪里去。
机器用久了也会累,也会想罢工,更何况是人呢?”
其实,想让孩子“成才”很容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鸡”他就行了。
但想让孩子“成人”却很难,因为这要求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具有选择权的平等的人来看待。
不少父母很难做到,所以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非“成人”。
如此一来,教育的恶果最终就会反噬到孩子身上。
02
教育反弹,源于父母操之过急
看到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内心止不住地感慨。
好不容易寒窗苦读10余年,有的学生却在步入大学后跌入谷底。
教育会发生反弹的实质原因,就在于父母们操之过急。
因为太急,所以才会把所有赌注和希望压在孩子身上,就像一根弹簧,当它被压迫得越紧,往后反弹的威力就会越大。
前几天,读到了一个北大状元的真实故事。
考入北大前,她品学兼优,名列前茅。
考入北大后,她沦为学渣,好比废物。
上课只去有签到的课,作业都是草草了事,考试前一天才临时抱佛脚。
逃课成了瘾,每天只能在浑浑噩噩中麻痹自己。
转眼来到大三,她开始投简历,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想保研又保不了。
思虑再三决定出国念书,这时才发现成绩这么差,哪都去不了……
堂堂的北大状元,为什么混得如此凄凉?
其原因出在父母的教育方法上——
每一天,她都被妈妈监督着学习。
想看本课外书,看本小说,妈妈会问:“这能帮你考好大学吗?”
报了自己喜欢的象棋社团,却迎来一顿臭骂:“你心思还在学习上吗?你还想高考吗?”
正是这种疯狂的窒息感,才让她在大学中发生了报复性反弹。
突然想起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故事,他说自己小时候功课不错,中学时代就显露出了异于常人的智慧,老师都劝他父亲把杨振宁送去培养,但父亲每次都只会摇摇头说:
“慢慢来,不着急。”
后来杨振宁坦言,正是父亲这种慢养孩子,静待花开的心态,才能让他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把自己的天分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哪怕他日后在给学者的回信中,也多次延伸了父亲的育儿方法:
“我给你的忠告是:让他像正常孩子那样发育成长。我看不出对急于成才有什么好处,而我看得出拔苗助长是有严重危险的。”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不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们身心愉悦。
03
“内驱式育儿”,才是教育的最高级境界
父母想让教育发挥出最大价值,就得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做好“内驱式育儿”,教育才能达到最高级境界。
心理学上说,内驱力的三要素分别为自主、专精、目的。想做到内驱育儿,父母必须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
很喜欢一位教育学家说的话: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但自由的含义绝对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现。
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是给孩子选择权,允许孩子尝试和犯错误。
尹建莉老师曾分享过不陪孩子写作业的事。
女儿圆圆刚上学时,学校提醒家长,应该经常陪着孩子做作业,但尹建莉没有这样做,她从不刻意陪写作业,顶多提醒女儿该写作业了。
女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很快就学会了安排时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尹建莉坦言,“陪”与“不陪”与其说是行为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
写作业,主要是培养孩子在学习上或在其他的一些事情上的自觉、独立意识,防止孩子养成依赖家长、没有自觉性的坏习惯。
● 挖掘孩子的兴趣。
看过这么一个短片:
男孩从小就对化妆情有独钟,经常对着镜子抹口红。
妈妈送玩具分散他注意力,没想到他还给玩具化起了妆。
没办法,妈妈只好尝试着去理解儿子,并引导他在正确的地方化妆。
20年后,儿子成了小有名气的特效师。
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把火,指的就是孩子对兴趣的一颗热忱之心。
为人父母,不仅要挖掘孩子的兴趣,更要好好守护、理解、支持。
唯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专一且求精的精神,兴趣也才能成为通向美好彼岸的那艘船。
● 想让孩子目标感强,父母要给予积极暗示。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案例:“罗森塔尔效应”。
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从中选了18个班,说要对班里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紧接着,罗森塔尔把这份所谓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
时间一晃,8个月后他们再来到这所小学,惊奇的事儿发生了。
凡是那些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自信心和求知欲十分强烈。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实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任意挑选的,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只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
这8个月里,老师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大希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又将这种积极暗示传给了学生,所以学生才能给予老师更加积极的反馈,从而在学业上获得最大进步。
这项研究表明,孩子对自己的信任,能促使他们的目标感坚定不移。
而孩子之所以会对自己充满信任,完全取决于大人是否信任孩子。
04
听过一个很棒的演讲: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
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
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越是望子成龙心切,就越是要让他慢慢来。
养育孩子,就如同读一本书。
遇到不懂的要查资料,翻字典,还要在旁边写批注。
所有的囫囵吞枣,操之过急,到最后都会走偏方向。
所以,从现在起,做一个“慢慢的家长”,让孩子慢慢来。
这条路上,我们不求快,只求稳。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区,收获自己的世界。
—— End ——
作者:桑梓,用心写字,用爱成文。专注婚姻、育儿类文章,让您在婚姻、育儿路上少走弯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今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的录取名单及分数在哪里
武汉大学成人高考招生简章答:查不到,拜托了,谢谢!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三、“国泰民强”四胞胎高考录取结果:老三考上武大,其他兄弟考咋样
武汉大学成人高考录取名单备受关注的“国泰民强”四胞胎,他们兄弟四人的高考成绩、录取结果一直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四兄弟当中,高考成绩最出色的是老三,分数为626分,超过了一本线。
高考成绩626分还是比较理想的成绩,要知道,2021年湖南高考600分以上的考生数超过了13000人,老三李庆民的成绩并不低,不过大家也很关心,他其他的兄弟都考得如何?
“国泰民强”四胞胎高考录取结果:老三考上武大,其他兄弟考咋样
大家十分关注其他的兄弟考咋样?老大李庆国的高考成绩为537分,老二李庆泰的高考成绩没有老大和老三高,但也过了本科线,最好就是四兄弟中最小的老四,他的高考成绩没有过本科线,有些可惜。
如今,“国泰民强”四胞胎的高考录取结果已然出炉:老三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顺利考上了武汉大学,武大作为985、211高校,一直是众多学子心中的理想学府,该校创办于1893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老三李庆民能够考上武大,让人所佩服和羡慕。
其他的三个兄弟的录取结果如何呢?据了解,老大李庆国考上了湖南工商大学,是一所财经类高校,相信他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会获益良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老二李庆泰考上了湖南工程学院,是一所优质的理工类大学,校内共有5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的实力强劲。
最后老四李庆强的分数没过本科线,考入长沙的一所院校,虽然他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高考成绩并不能决定未来的发展高低,如果能够在校期间有清晰的规划、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技能,未来也会有不错的发展。
老三李庆民考上武汉大学建筑方向的专业,可以带妈妈看武大樱花了
四胞胎中的老三李庆民,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武汉大学,选择的是建筑方向的专业,也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李庆民坦言,数学成绩只有120分其实没有达到自己平时的水准。他想着带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去看一看武汉大学的樱花,这个愿望也可以实现了。
其实再早填报志愿的时候,老三李庆民填报了多个志愿组,高考成绩626分也是压线被录取,他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很感谢当初帮助、鼓励自己的家人朋友,能够带着妈妈去看武大的樱花,在他看来,这应该是最值得高兴的事了。
兄弟四人的录取通知书还没到手,他们的母亲表示,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带着他们回到出生的医院给医生和护士报喜。四胞胎能够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当初精心照顾他们的医生与护士。
母亲为了感恩,以“国泰民强”四个字给孩子们取名,四个字有着美好的寓意,希望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然而这位伟大的母亲也曾为孩子们深深地担忧过。
四胞胎的的母亲曾担心孩子“一个都活不下来”
四胞胎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他们的妈妈,这位伟大的母亲在30岁的时候通过剖腹产生下了4个孩子,她曾担心早产孩子容易一个都活不下来。
幸运的是在医生家人的关怀与照顾之下,四胞胎平安健康地成长了起来,高中阶段的四兄弟成绩上不分上下,性格却各有不同,看着孩子们逐渐长大至成年,他们的母亲便不觉得辛苦。
每当回忆起四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是十分感慨,老三的体质比较好,当时比较艰难的是最小的儿子,孩子当初的医疗费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一笔不小的负担,好在“全城支援”救了四兄弟,通过医院的帮助、市民的捐助,为她的家庭减轻了负担。
随着几个孩子的长大,母亲对他们的期盼是“快乐健康就好”,而四兄弟十分争气,高考结束后,四兄弟随着人群出来了,四人的高考成绩也都比较理想,如今又考入了各自心仪的大学,这份喜悦相信他们的母亲感触最深。
看着即将迈入人生崭新阶段的四个儿子,母亲表示,希望他们可以实现各自的人生愿望,还是那句话,快乐健康就好。
笔者寄语
四胞胎的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十分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没有阻碍兄弟四人努力拼搏的斗志,他们越发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四个兄弟相互鼓励、支持、陪伴,是彼此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家人、朋友。期待步入大学后的兄弟四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有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朝着正确地发现前行。
【今日话题】你有哪些话想对“国泰民安”四兄弟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