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走近优秀职校毕业生丨她为汉味小吃插上科技翅膀,把热干面销往全球
成人高考上了武汉大学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摄影记者 黄士峰
“biangbiang面挺住,热干面来了!”“许昌加油,热干面来了!”1月8日,一车车满载热干面和防疫物资的货车从武汉市汉南区的生产基地开出,驶向各地抗疫一线。张罗这一切的是武汉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婷。这位热情仗义的武汉女企业家用行动表明:“哪里有困难,这碗热干面就送到哪里,武汉人的精神就传到哪里。”
出生于1980年的刘晓婷是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1999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跨界创业的她,不仅将本土餐饮品牌经营得风生水起,在汉味小吃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上更是竭尽全力。如今,由刘晓婷操盘的“大汉口”热干面通过打造出标准化生产流程,不仅搭上“世界500强餐饮企业”的航母,被端上全国7000家快餐点餐桌,更远渡重洋销往全球26个国家或地区。
求学:中职培养的技能和情商终身受益
刘晓婷是土生土长的“汉口伢”,从小便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了经商之道。但在她看来,真正锻造自己心性和能力的,是中学的成长环境。“我从一职教毕业20多年了,现在身边最要好的朋友还是当年9508班的兄弟姐妹,如今大家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做到了出类拔萃。”
“集体荣誉感强”是刘晓婷对高中所在班级最深的印象,刚到一职教中心时08班的学习成绩不算理想,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班必然是年级垫底。“我们不服气,就要和别人争一争。”刘晓婷说,为了在成绩上努力突破,全班拧成了一股绳,每天课间和放学后都组织学习小组,先进带动后进,全班相互比学赶超,半学期不到,08班就逆袭到年级第四名,引来不少人称赞“中职的孩子认真起来着实令人惊艳!”
“这个班凝聚力杠杠的,体育赛场上更是战斗力惊人。”时任一职教中心体育老师的罗林峰回忆,当年学校组织排球比赛,刘晓婷作为全场唯一女选手和男生同场竞技却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在关键时刻连赢两分,帮班级锁定胜局。“有组织、能战斗、情商高是他们班女生共同特质,这种性格在各行各业都吃得开。”罗林峰笑着说道。
“文化、体育、实践能力、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的锻炼环环相扣,更培养了他们非学科类学习能力。”当年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熊展平感慨,中职学校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为每位学生打好了人生基础。多年来,在一职教中心贯彻多年的“三自三成”的德育理念下,培养出了一大批像刘晓婷这样的人才。
创业:“标准化”让热干面走得更远
刘晓婷把善于凝聚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点带进了企业管理中。“刘总特别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论是抗疫支援还是技术创新,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总能齐心协力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公司行政李莎说道。
在大汉口公司的接待室里,陈列着满满一屋子的专利和获奖证书,每一项证书都是为了让热干面再好吃一点。“近5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现热干面的智能化、标准化和工业化。”刘晓婷自豪地展示着手里的方便型速食热干面产品。“我们整条方便型热干面生产线全部是自主研发,就连车间的机器装备都是根据生产工艺订制而来,每一碗面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晶。”
一种司空见惯的汉味小吃为何要投入如此大的心力?刘晓婷的答案是为了做大热干面市场。“一碗普通的鲜食热干面从楼下端上楼味道就可能不一样了”为此,刘晓婷带领研发团队推出的鲜食热干面产品,就是要通过标准化流程保证面的风味口感,同时延长热干面的保鲜时间。
如今,大汉口打造出了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生产的热干面更是供不应求。2021年,“大汉口”热干面这个湖北美食品牌,成功融入国际餐饮巨头的供应链,并“牵手”肯德基,在全国7000余家门店推出“肯德基版热干面”,热干面也是肯德基进入中国30多年来的第一款面条类产品。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出身的刘晓婷,还通过互联网平台让热干面走出国门,远销加拿大、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26个国家及地区。
“我是一条路走到黑的性格,认准了就不放弃。”刘晓婷说,这些年公司一步步成长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靠的是上下一致,执着的匠人之心和对民族品牌的自信。
发展:希望技能人才得到社会尊重
1999年从中职毕业后,刘晓婷学习的脚步并没有放缓。她通过成人高考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工作五年后,刘晓婷选择再次重拾书本,2013年顺利完成武汉大学EMBA硕士课程。
“工作后,我主要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而学习的过程要用一生来完成。”刘晓婷以自身为例,她表示人在每个阶段的兴趣和视野是不一样的,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可以通过培养兴趣来寻找新的突破,“可能分数会暂时束缚你的个人选择,这不是你的问题,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新的机遇和选择。”
今年,刘晓婷首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武汉市“两会”,她就“大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现状”积极建言献策。
刘晓婷分析,社会大众对于工人,还是普遍缺乏正确认识与理解。学生和家长认为当“蓝领”与大学生身份不符,将自身择业范围变窄,导致错过许多工作机会。对此,刘晓婷建议,“希望社会公众引导年轻人树立‘大国工匠’的荣誉精神,技能之手,匠人之心,不应偏见以待,全社会应共同弘扬工匠精神,以提高匠人社会地位为宣传目标,让‘大国工匠’的荣誉精神,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能量的有力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二、成人高考上大学
成人高考武汉科技大学问:有哪些学校可以不到学校上课而在家自学的?
答:很多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还有成人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都可以!
三、成人高考上了大学之后,是什么大学
成人高考上了武汉大学答:不是一个档次的,1学费上成教要比普教便宜一倍以上2高考的难度差十万八千里3毕业后的文凭不一样,有的事业但是和用人单位会直接拒绝录用成考学生4学习方式,管理制度不一样5成考的学生年龄层次复杂,可以是跟你同龄的,也可以是跟你父母一样大的6普教学生享受国家补贴,成考无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四、高考763分考入武大,孝女背着瘫痪父亲去上学,现在过得如何
成人高考武汉科技大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身赤贫家庭的黄来女,凭借意志和坚强,硬生生地把苦难改写成了神话。
她背着瘫痪的父亲上学,为了给父亲看病治疗,黄来女几度没钱吃饭,忍饥挨饿,甚至没法读书。
可黄来女却仍对重病的父亲不离不弃,她竭尽所能,不惜举债,终于挽救了父亲垂危的生命。最终,黄来女以高考76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黄来女寒门逆袭的“大孝”故事,经媒体报道,早已传遍了全国,感动了神州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成为了一段佳话。
黄来女苦尽甘来,多年的拼搏奋斗,守得云开见月明。在22岁时,黄来女荣获了“全国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还收获了各种殊荣,在23岁时她荣誉当选了湖北省奥运火炬手。
16年的逆袭之路,简直就是部血泪史。但好在,结果是好的,她熬出了头,硕士毕业后,生活欣欣向好。
很多人都好奇,一个弱小的女孩子,到底是如何熬过生活给她的巨大苦难,又是怎样闯过这层层关卡,获得成功的呢?
这位在16年前,凭着一股韧劲和大孝之心,背着瘫痪父亲上学的黄来女,现如今又怎么样了呢?
赤贫家庭,父女相依为命
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个贫困家庭里,黄来女出生了。因为是女孩子,父亲给她取名“来女”,寓意是黄家来了一个女孩子。
可就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却在几年后,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改写了父亲的命运,被网友们尊称为“铁人”。
从出生开始,黄来女就注定了寒门之子的命运,她生活在偏远落后的农村,跟家人相依为命。年迈又体弱的奶奶,有病的妈妈,正在读书的黄来女,老的老小的小,三个人互相照顾。
一大家人的日常开销,全部要靠爸爸黄道富一个人负担,可父亲靠打工来养家糊口,时常入不敷出,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不幸的是,4岁那年,黄来女的家中突然发生了变故。奶奶过世了,母亲也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了,家中只剩下了父女俩。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后,父亲打零工的文工团解散了,父亲不得不带着女儿到外地帮工、做豆腐脑、做糕点、卖艺。
父亲还会缝纫,懂点中医,拉琴卖唱,父女俩拼尽力气地维持生活,赚点辛苦钱。
俩人辗转漂泊,居无定所,住最破的地方,吃馒头咸菜,连外人看着都觉得心酸。但黄来女却很知足,她觉得只要有父亲在,家就在。父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她的家。
父亲黄道富没什么学历,赚钱很少,女儿跟着自己漂浮不定,吃尽苦头,连三年级都没钱念了,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
只要稍有空闲,父亲就会在煤油灯下,给黄来女补习三四年级的课程。在父亲眼里,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哪怕是女孩子,也要有知识。
就这样,尽管黄来女颠沛流离,前后不断地换学校,因为特殊原因上不了学。但是,黄来女的功课却从来不落下。
再次返回老家时,黄来女一下跳级到了五年级,还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初中。
大概是因为黄来女从小吃尽了生活的苦,她比别的孩子更清楚,读书才有出路,好好读书才能改善家里的日子。所以,无论如何艰辛,她都没放弃学习。
父亲的负责任,黄来女的吃苦坚持,让黄来女从小学到高中,即便条件艰苦,却始终都名列前茅。父亲对黄来女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黄来女也满怀期待,希望靠着读书改变命运。
金榜题名
生活难,读书更难,寒门之子的人生路,更是难上加难。黄来女跟随父亲黄道富四处漂泊,维持生计,不得不几度辍学,六七次转学。
漂泊不定的学习环境,看书读书都成了一种奢侈,但这无法阻挡黄来女对知识的渴望。
黄来女一路长大,在地上捡起一张报纸,能阅读免费的文字,她都会开心半天;每次路过书店,她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
只要有空余时间,黄来女就会钻进去读书,“偷学”知识,增长见识。按她的话说就是“在那里看看自己买不起的书,了解外面的世界”。
外人看她实在可怜,没钱度日,生活不安稳,可黄来女却有着丰盈的精神世界,在读书的路上孜孜不倦,力求一个最好的结果。
每次上山砍柴时,黄来女会背诵“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一个人沉浸在诗词的享受中,她早就忘记了双手已经被砍柴刀磨得粗糙难看,完全不在乎那刺骨的秋风、有多么凛冽无情。
每晚昏暗的灯光下,她翻看着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瞬间就淡忘了生活的苦。苦涩难熬的日子,因为眼前的书本,变得妙趣横生,有滋有味。
对黄来女来说,读书就是成年之前,她全部的游戏和乐趣,幸好有书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2003年高考,黄来女凭借扎实的学分,以及少数民族加分优势,取得763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进修计算机与技术专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挑灯夜战的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得知女儿高考金榜题名,父亲激动的泪流满面。但眼看着高考录取通知书,父女俩都犯起了难。家里连100元钱都没有,哪里有钱给黄来女交学费?
好在,学校得知了黄来女的贫苦生活,为黄来女开通了“绿色通道”,帮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还安排了一份在校期间勤工助学的工作岗位,每个月领取120元的特困补助。
就这样,黄来女靠勤工俭学和国家福利,维持着生活和学业。但黄来女也没闲着,为了多赚些钱,她多找了两份家教的活,这样她就能给父亲邮寄生活费了。
日复一日,黄来女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很辛苦。确实,她没有别人的优越条件,但身无分文的黄来女已经特别感恩知足了,她终于圆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大学梦。
同时,还能报答生养她的父亲了。而这一年,黄来女也才只有21岁。
晴天霹雳,父亲意外瘫痪
本以为熬过了多年的苦,黄来女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然而,就像俗语说的那样,你根本想不到生活会在哪个路口,突然就给你一个坎儿。
苦尽并没有甘来,生活又故意跟黄来女,开起了天大的玩笑。2005年,意外来的毫无征兆,黄来女的噩梦,再一次开始了。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黄来女的人生又跌入了更深的谷底。因为家里太穷,黄来女的父亲想帮女儿一把,趁着还能干活,打算出去多赚点钱,尽早还清助学贷款。
于是,2005年元月,黄来女的父亲黄道富,卖掉了老家的房子,高兴的收拾了行李,还特意请人缝了7个大个蛇皮麻袋,装上了所有家当来到了武汉。
他计划一边陪伴女儿读书生活,一边打工边照顾女儿。父亲找了一间出租房,想摆早点小摊。
这一年,父女俩曾开玩笑,要相约一起去看樱花,黄来女说,要等着爸爸来把最高的花摘下来,像小时候一样插在她的头发上,然后笑盈盈地看着女儿,夸她“真好看”。
可惜,没想到的是,樱花还没烂漫开放,意外就突然降临了。来武汉的当天晚上,黄来女的父亲就突然生病了。
父亲栽倒在地,呕吐着,抽搐着,右侧肢体瘫痪动不了了。当时的黄来女,整个人都懵了,她感觉自己的世界坍塌了。
经过检查,黄道富得了脑溢血、脑梗阻。听到这两样病,黄来女的心更是揪到了嗓子眼,父亲的病,哪个都会要人命,就算治好了,也都要很长的康复期。
父亲心里只想帮女儿减轻负担,他若是知道自己这个样子,给女儿添了天大的麻烦,凭父亲的性子,他还能活得下去吗?
知父莫若女,病床上的黄道富,此时已经丧失了求生欲,满心只想着赶紧死掉。他不想拖累自己心爱的女儿,这么多年,黄来女为这个家受的罪,已经够多了。
另一边,黄来女也欲哭无泪,她不明白,命运为何偏偏专捉弄苦命人,麻绳为啥专挑细处断!她也搞不懂,为什么老天要跟她开这么大的玩笑。
但是,有一点,黄来女非常清楚,也特别坚定。那就是无论如何,她都要救活父亲,治好父亲的病。可是,昂贵的医药费,让还在上学的黄来女,再次陷入了绝望。
每次回忆,黄来女都觉得:“那是我过得最凄凉的一个春节,一个不想再回忆起的人生阶段。”
不屈的脊梁,孝心感天动地
父亲病了,咳嗽、便秘、拉肚子,天天折腾,除夕那天他终于累的睡着了。房子里特别冷,外面还下着雨。
无依无靠的黄来女,四处借钱给父亲看病,好话说尽。终于,凑齐了钱,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黄来女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一间简陋的民宅,扛起了养家的重担。她独立自主,打理家务照顾自己,还要伺候瘫痪的父亲一日三餐、吃喝拉撒。
令人难堪的是,父亲便秘不能自理,黄来女一个未出嫁的大姑娘,急的团团转。父亲的脸也是羞得通红,青一阵紫一阵的。
黄来女心疼的要命,于是把心一横,蹲下去拿手帮父亲解决排便问题。这样尴尬又无助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这一年里,黄来女跟父亲同住,早上天不亮6点前就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替父亲洗漱喂饭,帮父亲打针吃药,再花半小时到学校上课。
中午和下课后,一到课间休息的空隙,黄来女就从课堂飞奔回来看望父亲,替父亲做饭熬药,陪父亲说说话,给父亲做按摩理疗。
父亲长期卧床,身体很不舒服,黄来女还特意学了按摩指法,帮体重100多斤的父亲做康复。
晚上,黄来女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努力多赚钱。最多时,黄来女一个月做3份家教,还在学校实验室打工做一份勤工俭学,4份工作忙的她焦头烂额。
每晚,昏黄灯光,深夜临近,安顿好父亲,黄来女才有时间打开书本,争分夺秒地学习。好多次,黄来女身体透支,面色憔悴,趴在床边只是打个盹,就能睡着了。
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黄来女的坚强,就放过她。在正月初三,父亲又因为脑瘫住院。随后,父亲突发脑溢血,先后3次住院,还在2006年年初接连查出了糖尿病,膀胱癌。
频繁的住院奔走,一连串的打击,黄来女都心痛到麻木了。一次次带父亲进医院做化疗,亲人家属的钱都借遍了,好多人都劝黄来女放弃吧。
有的亲人说:“你父亲瘫痪了,还有绝症病,很难治愈,会拖累你一辈子的!千万别到头来,钱花了,债欠了,人没了,这就是一场空的结局啊!”
可是,黄来女每次听见这话,全都当了耳边风,她一再坚持:“我不会放弃,能守着爸爸,照顾爸爸,我觉得很幸福。”
黄来女孤立无助,单薄瘦弱的样子惹人怜惜,谁听了她的故事,都会被这份孝心感动。
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们,得知了黄来女的家庭现况后,都被她不屈服的精神所折服,大家纷纷伸出了援手,给黄来女捐钱,几块、几十块、几百块,凑钱也要帮黄来女减轻医药费的负担。全院同学3次自发捐款,给她捐了3万多块钱。
还有热心同学,给黄来女写信鼓励:“想帮你度过难关,绝对不是出于同情。你不是弱者,你是不畏艰难敢于面对生活压力的强者。”
同学们的言行,让黄来女感动不已,她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宁愿选择笑对人生的挑战。”
一些热心的同学,还自发的到病房帮忙照顾她的父亲,大家经常送来可口的饭菜,肉片、肉汤、新鲜蔬菜,给父女俩改善伙食。对于同学和好心人的帮助,黄来女特别的感动。
爱的力量很伟大,黄来女靠着一股韧劲和孝心,在坚持着。她每天医院、学校、住处,三点一线的奔波,多次病危的父亲,终于在悉心照顾下,病情稳定下来,不再恶化了。逐渐地,父亲会说话了。
黄来女不断鼓励父亲,坚持给父亲做康复训练,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大概是上天睁开了熟睡的眼,不忍心再折腾这个小女孩。父亲的康复状态很不错。
那天,黄来女正在给父亲按摩,就听到父亲的喉咙发出了“嗷嗷”的声响,眼睛里闪着泪花和熟悉的柔和。
见到父亲的样子,黄来女激动的大喊着“爸爸”,拍打着父亲的身体,喊着:“医生,我爸醒了!说话了!”
父亲看见女儿开心的模样,轻拍着女儿肩膀,老泪纵横:“乖,女······”
“爸爸,我是你的乖女儿啊!”黄来女反复大喊,差点就跳起来了。此情此景,在场的人都落泪了。
医生说,父亲能创造医学奇迹,真的太不可思议了。这都是黄来女的孝心,带来的意外惊喜。终于,黄来女的脸上,笑容终于逐渐多了起来。
绝处逢生,苦尽甘来,传递奥运火炬
吃尽了生活的苦,终于换来了一丝甜。黄来女在陪伴父亲治病期间,仍然刻苦学习,保持不错的成绩,还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同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武汉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黄来女上学期间,被授予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武汉大学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同时,黄来女高考763分、背着瘫痪父亲上大学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流传开来。
她的感染故事,经过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引起了一番舆论热潮,得到了大众一致好评。
2007年,黄来女还当选了2006年度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2007年9月,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年底当选“荆楚十大新闻人物”。
不过,黄来女以公众人物出现在大众面前时,还是当选奥运火炬手的时刻。
这一刻,太激动人心,太让人热血沸腾了。这也是周围人都觉得,最荣耀的事情了。黄来女担任08奥运会火炬手,惹人羡慕至极。
不过,面对各种夸奖,黄来女有点羞怯,反复跟人说:“我很幸运,特别幸运”。
在黄来女的心里,照顾父亲是自己的分内之事,付出再多,就算是举债或是交付生命,那都是身为女儿该做的事。大家嘴里所说的孝心,真的只是“一件最平凡的事”而已。
黄来女甚至还说:人人都能当“火炬手”。如此神圣的使命,在黄来女看来,其实就是传递一种乐观向上,永不屈服的精神。而这些,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应该做得到。
黄来女说:“支撑我走过最难日子的是信念,是希望和关爱”,她始终都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坎儿是迈不过去的,她也一直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人爱着她,她觉得自己一直都很幸福。
但是,了解黄来女这么多年、经历过的艰难后,没有人不对她竖起大拇指!黄来女不仅有一番孝心,还有着无疆的大爱。
汶川地震时,黄来女自己还不是很富裕,房租、医药费、吃饭等花销,几乎让她成了月光族。但黄来女却捐出了父女俩半个月的生活费,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对于这份钱,她觉得自己贡献的太少了,真的没法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
为了弥补愧疚感,传递一份大爱,黄来女还当起了网络义工,参加“汶川孤儿心理救援小组”。她尽着自己所能,想帮助受难群体,报答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
正如黄来女自己曾说过的话:“接受了那么多的帮助,我没有办法一一回报帮助过我的人。但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持完成学业,然后在我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会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黄来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付出行动去做的,从未食言。
坚强精神,洗涤心灵!16年后,黄来女活在当下
黄来女自强不息,乐观顽强的拼搏精神,使她成了知名人物。湖北省内许多大学、中学,都邀请黄来女去做报告,号召大家学习她的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敬老爱老等品质。
2006年9月13日,武汉大学全体新生都安静地听黄来女的发言,听她用最朴实的真诚,讲述自己艰辛的经历。
尽管她的语言无华,没有什么渲染,但很多新生听到她的故事,还是泪流满面。
有的同学说:“黄来女不仅赚钱养活自己,还养活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挥霍父母的钱?还不用心搞好成绩呢?”
16年前,黄来女的事情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许多人封闭的心,让大家相信生命不息,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体会到了孝心、坚强和大爱。
异地他乡的求学之路,高考763分的黄来女,住着破旧不堪的陋室,朝不保夕。父亲6次住院,父女俩举目无亲。
但是,困苦压不垮黄来女的感恩之心,贫穷没有毁灭黄来女的大孝之情。她用顽强不屈的精神,战胜了一切困难,挽救了父亲,成功逆袭了。
现如今,16年过去了,黄来女现状如何了呢?黄来女成绩优异,母校鉴于她的表现,对其提出了留校任教的邀请,但黄来女放弃了这个机会。
随后,黄来女来到了广州,进了知名企业宝洁公司工作。由于黄来女踏实努力,业绩出众,个人能力强。
后来,公司提拔她为部门经理。工作方面,黄来女如鱼得水,解决了生活经济的大难题,父女俩苦尽甘来了。
16年过去了,现如今,黄来女的父亲健在,她仍然过着照料父亲的生活。黄来女每天上班和孝敬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自己的日子,赤忱孝心天地可鉴。
现在,黄来女的生活平淡如普通人。她常说,生活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值得每个人珍惜当下。太阳下山可以回家,而不是去医院,那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对于当下的生活,黄来女很知足,很感恩,也很珍惜。
16年前的黄来女,背着父亲上大学,孝女为父撑起一片天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洗涤心灵。
现如今的黄来女,不屈的精神,传递在中国大地,感动着每个华夏儿女。每个读到她的人,都该给她一个赞。
五、看完武汉大学的学生日常,才知道考名校的意义,你或许上了假大学
成人高考上了武汉大学中国大学有近3000所,参差不齐的学校,各有不同。但名校,却是很多人的梦。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在读大学之前并不知道大学的真实情况,其实竞争和努力永远存在着,次一点的大学学生更自由一些,名校跟高中一样永远日常努力着,这就是名校所体现的名校氛围。
武汉大学,学校5195亩,始建于清末1893年的自强学堂,一百多年来,培养了无数的社会英才,现在有专业123个,34个院系,4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当之无愧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大家所知的名校。除了教育力量雄厚外,武大的校园环境也堪称为武汉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是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之一。
光听介绍,我们不难想象武大的实力繁华和景色美丽。名校其实更重要的是氛围。
学生围着老师像是在“吵架”
在武大经常我们看见学生围着老师,七嘴八舌地说不停,不知道的人下意识都以为是产生了争执,其实如果你多转几个课堂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多了,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学生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生,这样的“吵架”氛围,我们不得不羡慕。要知道这种学习氛围即使再高三也是比较难见到的,名校就是不一样。
高中阶段,我们有可能会遇见这样的情况,但是高中的学习比较紧张,比较应试,即使讨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高中比较拘谨,不是那么自由地提问和探讨。高中老师的学识也有限,有些问题学生经常会难住老师。
晚上11点依然有学生在学习,而且这是常态
高中阶段,优秀的学生或许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在武大,已经是大学阶段了。这在普通大学,一般大一大二基本属于懒散阶段,武大则不然,本来你会以为晚上八点半应该教室就没人了,但是晚上十一点你再去看,你会发现依然有人在学习,不是谈恋爱,只是在默默地学习。而且这本身是一种常态。
名校有其名校的气氛
高考是公平的,有什么样的分数就有什么什么样的结果。名校和普通大学的最大区别就在气氛上。第一是学习的气氛,名校学生的专研学习习惯以及学校对考核的把控、教师知识的传授等等,所构成的学习气氛值得人们羡慕。第二是环境的气氛,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激发什么样的人,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更利于人格和知识的养成。名校有名校该有的气氛,这值得更多普通高校的学习。就像高中时候很多高中学习衡水中学一样,气氛本身就不是一个档次。
上大学后我们该如何向名校生看齐
第一: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
对时间的合理管理是成年后生活的基础,只有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我们才能更能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节奏,更好的有目的地完成目标。其实从小学开始,课程表和作息表就告诉了我们对时间的管理技巧,但是大多数人都不能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合理的时间管理。管理好学习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学习,这其实是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时间管理,学习这件事情不能快速达到的。
现在的大学生,有太多的懒散太多的惰性,打游戏、睡觉、搞对象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三大爱好,这听起来虽然荒唐,但是却是学生现在颓废的生活写照。我们更应该管控好自己的时间,更加好好学习。
第二:保持学业第一为基本原则
上了大学后,生活周边出现了很多的诱惑,学生会、社团、校外其他组织等等,众多兴趣因素、性格因素、社交因素等成为阻碍学习的原因,很多人把社团活动当作比学习重要的事情,把学生会工作当成比学业更重要的事情,因为恋爱荒废学业的也比比皆是。
其实我们更应该保持清晰,保持学业为第一原则的基本信念,好好学习,努力做好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事情。这是一个基本态度,态度决定了方向。
第三:树立考名校研究生的目标
名校依然是需要我们奋斗的,大学生毕业的几条出路告诫我们,升学深造读名校是我们最简单最值得的出路,读书依然可以改变人生,不要被社会上的复杂信息干扰,好好读书,自有自我天地。既然高考没有考上名校,那么考研也要考上名校,一时的失利不是失利,名校会给你带来更好的明天。
小结:名校生的学习氛围值得我们学习,对于高考的学子来说更是一种鼓励,要努力奔向名校,才能获得更好的知识源泉。您的学校氛围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如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