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男性和女性究竟有没有差异一篇文章讲清楚
武汉成人高考数学试卷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用「性别」,来给很多现象和问题贴标签。
比如:
女性发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所以不要跟她们讲道理,要让着她们;
女性考虑问题总是比较感性,不如男性那么理性、严谨、全面;
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比较差,因此选文科的女生更多;
……
许多像这样的认知,已经成为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们在生活中哪怕不会直接这样讲,但多多少少都会有类似的想法和感受,并且用这些信念去理解和认知他人。
那么,这些认知真的正确吗?男性和女性,除了我们普遍认可的体能差异之外,在大脑上,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今天的文章,我想总结一些比较新的研究,给这个问题一些解释。
希望能够更新你的知识库。
首先,聊聊智力。
智力可能是关于男女大脑差异讨论最集中的领域。很多人认为,女性智力更高,因为在青少年阶段,女生总是比男生更早熟;也有很多人认为,男性智力更高,因为在普遍认为更难的理科上,男生的成绩一般比女生更好。
那么,男女之间,究竟有没有智力上的差异呢?究竟是男性更聪明,还是女性更聪明呢?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 1932 年的一项大规模研究给出了答案。这项研究测试了苏格兰几乎所有 11 岁的孩子的智商,并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智商没有显著差异,唯一的差异在于:女生的智商成绩更「集中」,而男生的智商成绩更「离散」。
也就是说:男生和女生平均来说智商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女生集中在平均智商周围的人更多,而男生群体中低智商和高智商的个体更多。
在随后的数十年间,许多其他研究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不过,也有一些研究,结果稍有不同。比如:2004 年一项元分析认为:男生和女生在6-14岁之间在智力上无显著差异,但在15岁之后男生开始产生优势,在成年人中,男生的平均智商大概要高出5分。(Lynn & Irwing, 2004)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呢?究竟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一个比较接近共识的结论浮出水面:
男性和女性在整体上不存在智商差异,但是各自有擅长的方面:男性在运动、空间和视觉方面较为擅长,而女性在社会认知和语言理解方面更擅长。
因此,如果智商测试的设计过于「偏袒」某一方面的表现的话,就有可能得到男性更聪明或女性更聪明的结论。
而如果排除掉这些因素,单纯测试更加纯粹的「生理特质」的话(比如记忆力),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就消失了。
那么,我们大体上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0)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目前没有一种测试是能够全面、严谨地测量智力的,我们只能依赖智商和认知能力测试,「大致地」去理解和衡量智力。
1)在基本的生理特质上,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异;在大规模(全球)、全方位(多项能力)的测试上,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异。
2)在具体的领域上,男性更擅长视觉、运动和空间能力,而女性更擅长社会、语言和理解能力。
3)一般来说,女性在智商分布上更集中,更靠近平均值;而男性在智商分布上更离散,处于两端的个体更多。
最后一点可以大致参考下面这张图:
虽然我们大体上能够有这样的共识,不过,可能有一些小问题,仍然有待我们去解决。
比如:
理论上说,男性的大脑体积比女性更大,难道对智力没有影响吗?
有些心理学家持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普遍来说,男性的大脑体积比女性大10%,而大脑体积跟智商有微弱的相关性,所以理论上说,这种差异应该能反映到智力上。
但比较新的研究认为,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它更多是依赖于各个脑区之间的联通和协同,因此这种体积的优势即使有,也相当微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男女没有显著智力差异,那么为什么大家总认为女生的数学成绩没有男生好?
一项 2020 年的研究认为:女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很可能跟该地区过于推崇成绩的风气有关。该研究发现:一个地区越推崇数学成绩,会使得该地区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降,而女生似乎更容易受这种效应影响 —— 这被称为「女性放大效应」。(Eriksson, 2020)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女生数学不好,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太推崇成绩,导致大家生活在压力之中,对数学的兴趣减弱,从而降低成绩,而女生更容易受这种社会压力影响,这就导致女生「看起来」数学成绩更差。
为什么男女之间会有擅长领域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什么呢?
近 10 来年的研究,开始从单纯的智商测试,转移向脑成像研究,来探究我们在处理不同任务时大脑的活跃和使用。一些初步的结论是:
- 女性的智力更多依赖于额叶,而男性更多依赖于颞叶和枕叶;(Narr 等, 2007)
- 男性的智力跟大脑白质的联系更密切,而女性的智力更多表现为神经连接效率;(Yan 等, 2011; Ryman 等, 2016)
- 男性的智力更多表现为左脑和右脑的内部连接性,而女性更多表现为两个半球和全脑连接。(Ingalhalikar 等, 2014)
……
这些结论共同表明了一个观点:两性之间在大脑的使用上有其自己的偏好,而这种偏好可能会导致擅长领域的不同,但就整体而言,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根据前文,我们已经理解了: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并没有显著差异。那么,所谓的「男性更加理性,女性更加感性」,或者说「女性更加情绪化,容易受感情影响」,正确吗?
也对,也不对。
为什么这样说呢?传统的观念是:女性的情绪波动会更大、更不稳定,这导致在许多跟情绪相关的实验中,都会排除女性参与者,以免误导结果。
但 2021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男女在情绪变化和波动上并无显著差别,「女性更加情绪化」可能只是我们的刻板印象。(Weigard 等, 2021)
这项研究招募了 200 多名男性和女性,展开为期 75 天的调查,让他们通过填写问卷来分析情绪。结果发现:男女的情绪剧烈性、周期性和不稳定性,基本没有差异。
当然,很多人的基本认知是:女性的激素分泌可能会造成更剧烈的情绪波动。因此这项实验特地增加了一组,让参与者通过服用药物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和调整生理期。结果发现:服用药物、不服用药物和男性,三个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说,女性更容易产生情绪、情绪波动更大,其实很可能并不成立。一种可能性是:我们很可能只是简单地把男性的情绪解释为「热情、有活力」,而把女性的情绪解释为「情绪化」 —— 实际上,他们所产生的情绪,很可能是一样的。
但为什么说这个观点也有对的部分呢?
一个原因是:女性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更活跃,这导致她们更容易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共情能力更强」。
因此,当男性和女性面临同样的情景时,女性所接收到的「别人的感受」相关信息会更多,这些信息可能会导致她们产生不同的判断,做出不同的选择。
另一个原因是:前面讲过,女性在智力上更擅长社会认知,与此同时,女性大脑的全脑连接更强,这导致女性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会考虑更多的信息 —— 包括考虑他人的感受、立场和观点,从而,显露在外的,可能就是更加温和、感性、犹豫,没有那么「果断」。
但说到底,所谓的「果断」,其实也只是我们的社会所构建出来的「优势」而已,它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就是「更好的」。
所以,简单的结论是:女性跟男性在情绪上并无太大不同,两者最大的差别,可能是女性在考虑问题时,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从而导致需要纳入思考的信息、需要权衡的问题会更多。
至于这具体是好事还是坏事,就需要视具体情境而定了。
那么,两性在性格上,有没有差异呢?我们能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行为,就说他「更像男性」或者「更像女性」呢?
2015 年的一项实验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研究人员扫描了 1400 名参与者的大脑,年龄跨度达到 13 - 85 岁,主要集中在 29 个大脑区域,试图找出普遍的男女差异。(Joel 等,2015)
结果是什么呢?答案是:没有结果。
大多数人的大脑结构从整体来说都是相似的,而从细节来说又各有不同,但这些不同无法按照性别划分成两种。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规律。
因此,结论是什么呢?
男女的大脑从先天来说基本没有差异,并不存在哪个脑区,男性比女性普遍更大、更厚,或是女性有而男性没有 —— 差异基本都来自后天对大脑的使用和训练,包括职业、爱好、生活方式……这些因素的影响远远高于先天。
简单来说,在大脑的结构上,两性是基本一致的,差异只是在大脑内部神经元的连接上。而神经元的连接极大程度依赖于后天,比如你所成长的环境、遇到的境况、面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它们塑造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显露出微弱的「两性差异」(也就是前面讲过的大脑差异)。
与之对应,一个组织 clearerthinking.org 做过一系列的研究,针对 1.5 万人,分析了他们的性格特质。结果发现:在总计 600 多个跟性格相关的问题上,男女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
唯一存在微小和中度性别差异的,只有 18 个问题。根据这 18 个问题的不同,男性基本上会更愿意冒险、更愿意评价自己、心理承受能力更强;而女性基本上更加平和、善良、有同情心。
而即使是这 18/600,整体的差异也非常小。大约只有1%的男性和女性拥有「非常鲜明」的性别特征,绝大多数参与者基本都靠近平均值。
一个相似的结果是:2014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 100 多种不同的行为,测量它们在男性和女性中常见的频率。结果发现:我们无法仅仅按照性别,把结果分成2组。
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性格和行为中,男性和女性基本都是「混杂的」。并没有哪些性格特质更倾向男性,也没有哪些行为是女性的专属。
这些研究可以给我们什么结论呢?
尽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说某些行为「跟女人一样」或者「跟男人一样」,但实际上,这些只不过是社会的刻板印象和标签而已。
从严格意义上讲,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哪些行为,更「男性化」,或者「更女性化」。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男性和女性,从大脑上,并不存在太多的先天差异。两性的差异,基本都是后天被社会所构建出来的。
我们这个社会,总是喜欢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规训:男人就应该如何如何,女人就应该如何如何;男生更适合什么,女生更适合什么;男性就该有男性的样子,女人就该有女人的样子……
一个男人如果优柔寡断,我们就会说他「婆婆妈妈」;
一个女人如果大大咧咧,就容易被人说「女汉子」;
一个男性如果去从事传统被认为偏女性的职业,就容易引来歧视和鄙夷;
一个女性如果在传统被认为偏男性的领域做出成就,也很容易招来更多的关注和审视。
但这些「应该如何」「适合什么」「该有的样子」真的存在吗?真的正确吗?
其实并不然。
一个人的出生,在他所有已经被决定的先天因素里,能够影响他未来发展和成就的,性别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了。
当然,我不是说男性和女性完全不存在差异 —— 比如身高,体能,生育,在这些「身体上」的方面,两性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毋庸置疑。
但在「大脑上」的方面,比如智力、性格、行为等,两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仅仅来自于社会的构建。我们的社会认为两性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才造就了它们现在的样子。
所以,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你都没有必要被社会的认知所束缚。你想做什么,你想怎么做,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这些的决定权在你自己,而不在别人手上。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身,但我们永远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
与大家共勉。
二、求文档 成人高考的数学试卷
成人高考数学真题答:中国教育在线网站上数学类有 地址链接 c h e n g k a o.e o l.c n/s h u x u e_g_7 5 3 1/ 链接发布上来,把空格去掉就可以了
三、来做数学题目了!要过程的哦!成考的题目有能力的进来做
武汉成人高考数学试卷最佳答案我好久没有摸过课本了先接一个题吧∵S1=A1,∴S1=A1^2/6+1.5 从而 6A1=A1^2+9 得A1=3;A2=A1+d; S2=A1+A2=6+d;代入上式 得 d=+3或-3.
四、拜登做了一道惊人数学题
成人高考数学真题拜登:美国新冠死亡人数>一战+二战+越南战争+9·11死亡美国人总数
美国东部时间11日晚20时(北京时间12日9时),美国总统拜登向全美发表电视讲话,回顾美国因新冠疫情封锁一周年。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刚刚消息,拜登在讲话中谈及美国过去一年新冠死亡病例数。
CNN:拜登谈及(新冠)死亡人数、损失以及疫情对美国人造成的精神伤害
CNN说,拜登讲话中,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迄今为止死于新冠病毒的美国人数量。
“截至目前,”拜登说,“美国(新冠)死亡人数有527726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和9?11事件(美国)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
“这些人中有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祖父母、朋友,邻居、年轻人和老年人,”拜登说,“他们留下的亲人却无法真正地去哀悼,无法被治愈,甚至无法举行葬礼。”拜登表示,过去一年里死去的每个新冠患者,他们不只是因新冠病毒而死,他们也因孤独而死。
拜登:加速接种疫苗,家人朋友7月4日前也许能一起聚会
在演讲中,他警告说新冠疫情在全美造成分裂,呼吁各州团结合作。他还表示,正努力加快新冠疫苗的接种速度,家人和朋友们也许能在7月4日“独立日”前再次一起聚会。
拜登发表黄金时段演讲
拜登当天警告美国人说,新冠病毒仍然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死亡。路透社称,全美已有接近53万人感染新冠死亡,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报道称,拜登表示,他正在命令美国各州在5月1日前让所有成年人都有资格接种新冠疫苗。到目前为止,约有10%的美国人已经接种了疫苗。
英国《卫报》称,在讲话结尾,拜登以一种充满希望的语气说,家人和朋友们也许能在7月4日“独立日”之前再次团聚在一起。不过他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一大群人可以聚在一起,只是“一小群人”而已。
截至北京时间3月12日9时25分,美国已确诊新冠病例接近3000万例,达29214412例。
拜登谴责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这是错误的,必须停止”
CNN还提到,拜登在讲话中谴责了疫情之中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
“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恶性仇恨犯罪让他们遭到攻击、骚扰、指责,成为替罪羊。”拜登说,“他们站在疫情最前线,试图挽救生命。但他们只是走在美国街头,却仍然被迫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是错误的,是反美国的,必须停止。”拜登补充说。
来源:环球网
五、让她掉下眼泪的不是成考的难题
武汉成人高考数学试卷◎千千蔚
我的抗疫故事
只要考完,就算带走集中隔离都乐意
2021年10月24日,成人高考最后一科,数学,冰蓝最后一个交卷,抠搜抠搜好多题还是不会,但是,她到底还是最后一分钟出的考场。她的意思是:我要用全力以赴来证明我成考不是心血来潮。诚心可嘉。之前她拉朋友一起报名,态度特漫不经心:“特好考,会写名字就能过,不用考太好,考多了浪费。”瞧她糊弄人的劲儿,根本对不住报名费。
不过,回头看看,冰蓝这次成考着实不易。国庆期间,需要出差,好几个地儿,她挑了离家近的城市,出差期间哪儿都没敢乱串,10月5日乘高铁去的,10月7日任务完成她老老实实返回。当时疫情似乎过了紧张劲儿,家门口的小区都撤了岗,出差回单位也没要做核酸。不过她还是做了核酸,她当时想,不过就是60块钱。
10月21日,冰蓝的城市有媒体报告,“本市新增2例外省输入本地无症状感染者。”一夜之间,十个小区封锁,儿子放学回来说数学老师没来上课,他的小区封了,老师让下载钉钉,数学网课开始。学校发了链接让有相同轨迹的人填表。路径不是冰蓝去的地方,可她心开始吊吊着,发慌,坏了!成考会不会推迟?当天下午快五点了,考试院让做四十八小时内的核酸。
凌晨,一个老师在朋友圈发的,“赶紧查考点,本科的可能在县城,抓紧定酒店,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全程戴口罩,另外,万一今年考不了还有明年呢,安全最重要。考试院没通知延期就是风险能把控。加油!”这安慰,也阻挡不了冰蓝的焦虑,考试就到眼巴前儿了,千万别出什么意外了。
10月22日有媒体报道,她国庆出差到的那城那区,出现了新冠阳性病例。尽管她是7日回来的,跟那些人时间上没有重叠,但是,紧接着,社区通知,凡10月5日以后外地回来的,都须报备。
报吧。绿色行程码、绿色健康码、火车票、地址定位都发给了社区主任。
报后,社区主任通知:“5日以后回来的,得居家隔离。”
“考试怎么办?怕什么来什么。”高考那时候她都没这么紧张过。打印好的一大沓材料,眼看着都没用了。
社区主任大姨安慰她:“别急,我去沟通,你等信儿。”又具体陈述了一遍去的哪儿、时间、事件……她干脆动笔写了一遍,写作文的六要素都用上了,拍照,发过去。
等待,忐忑。
十分钟后,消息来了,“可以考试。不过,考完居家隔离两天。”好!只要考完,就算带走集中隔离都乐意。
成考是冰蓝脑瓜一热报的名,徐娘半老,工作平稳,家庭也不用太操劳,考着玩呗,她也知道自己,这玩性来得快,就得一鼓作气考过,万一推迟,可能就彻底放弃了。人就是这样,拥有不珍惜,一旦要失去,那挖心挖肉的疼很痛苦的,怎么着也得争取。
10月23日,成考第一天。考点在城北,距家是真远。有一个同事的考点在外县,疫情管控不让出市,只能放弃。冰蓝庆幸自己分到了市内。
安检,进考场,左看右看,好多没来的,就这一刻,她决定每一科都坐到最后一分钟。
10月24日上午,考完,心稍微舒坦点儿了。终于完成了有史以来最难忘的一次考试,语文、英语都还行,数学一塌糊涂,她挺惭愧,没复习好。
深夜,安顿好一家老小,做完家务,冰蓝用滚开的水沏杯奶茶压压惊。刷视频,恰好看到某个城市,23日,考场,因某考生小区有新冠密接者,全考场考生被隔离在教室……
奶茶就在这时候顺着吸管到了嗓子眼,烫,冰蓝都没觉出来。看着视频,她眼泪就哗哗止不住了,让她流出眼泪的,不是滚烫的奶茶,也不是考场不会做的难题,而是大疫之下,这届考生有共同的永恒的记忆。成考过程有惊有险,还好,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