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一群985妈妈的反鸡娃实践:摆脱霸凌,却摆脱不了内卷
本文来源于 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欢迎关注及投稿,符合者将获得【1800元或2500元/每篇】稿酬。
孩子在竞争激烈的海淀知名公立小学被霸凌,童年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她无计可施,把孩子转到昌平回龙观的一所“快乐学堂”。与海淀竞争激烈的公立学校不同,这所学堂秉持快乐教育的理念,试图为学生们搭建出一个世外桃源。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只求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然而在小升初的重要关口,快乐学堂彻底溃败,从海淀漫溢而来的鸡娃氛围裹挟着每一位家长。她们在焦虑和不安中陆续妥协,又把放养许久孩子重新塞回主流教育系统。
张芬不记得儿子天天第几次被同学捉弄了。
二年级期末,天天在校门口买一套煎饼果子,迎着六月清晨的日光,边吃边向校园走去。他有一双大眼睛,戴着小黄帽,歪系红领巾,目光透露着一股桀骜不驯。
在家长心目中,这是海淀的一流公立小学,位于五道口北边,与昌平接壤。每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全校近千人。天天成绩一直很好,数学、语文、英语大小考试几乎都是满分。可他不知收敛,牛气轰轰,有时说话也口无遮拦,成了班里几位同学的眼中钉。书包被塞过烂苹果,椅子被粘过图钉和口香糖,甚至有人把毛毛虫放进他课桌里。
他唯一的朋友是位身材瘦小成绩很差的男生,因为成绩悬殊太大,他们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两人平时一起玩,也一起被欺负。有一次,班里几个男生把他们围堵在厕所,往脚上浇尿,鞋袜全部被尿浸透。那时正值冬天。
张芬和她老公都是985高校毕业生,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为了能让天天进入海淀区优质小学,当初张芬和老公拿出全部积蓄,又贷款近百万,买下一套学区房。没想到,天天虽然成绩很好,但这所学校并未为他提供一种快乐成长的环境,反而成为他童年的噩梦。
这天下课铃声响起,天天用自带的保温杯喝水。感觉味道不对,他立即吐出来,嘴角挂着一抹红色液体。那是红色水彩,密谋的几个同学哈哈大笑,起哄说:“快看,他吐血啦。”愤怒的他把红水泼向他们,班里乱成一团。
天天越来越不快乐,脾气变得更加火爆,谁都不放在眼里。张芬曾越过班主任求校方给孩子调班,被拒绝后,因此得罪了班主任。从此班主任不让天天参与值日,也不让他参加运动会和集体演出。最后演化成更恶劣的情形,几个同学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随时汇报给班主任。
无形的压力降临到他年幼的身体上。天天在日记里写到:“每天上学,胸口像挂着一块大石头,多希望一觉睡去,醒来时已小学毕业,永远不再看见那群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同伴关系”,主要指的是同龄儿童在交往过程建立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不仅要面对合作和竞争,还要处理敌意和专横。张芬意识到,抛开竞争激烈、很不友善的学校氛围,天天的遭遇与他骄傲的性格有关,凭他自己不可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哪怕调班,大的环境没变,最后还是会重蹈覆辙。
与老公商量一番,张芬当机立断,准备为儿子转学。考察的过程中她发现,除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还有第三种选择——非主流创新教育。它们是主流应试教育之外的小型创新学校,大多分布在昌平区回龙观,以“快乐教育”的理念闻名。
相比动辄一年二三十万学费的高端国际学校,和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公立学校,小型创新学校往往藏身于公园、乡村或别墅区,环境清幽,学费从每年七八万到十几万不等,吸引很多中产家庭从城区甚至外地慕名而来。这些家长中不乏清北和海外名校硕博、500强企业精英,也有明星、艺术家。
了解一番后,张芬准备把天天转到回龙观的一所“快乐学堂”,为此她专门前去考察一番。学堂位于回龙观小沙河村,面积约十万平方米,三面环丘,大小两个湖泊,果树遍布。景色可谓相当宜人,张芬一进来便知来对了地方。
图 | 学校的湖泊
刚进校长办公室,一只黑猫跳出来,纵身跃到天天的腿上,慵懒地趴在他怀里。校长告诉他,这猫叫黑妮,是同学们收养在校园的流浪猫。天天很惊讶,学生还能养猫?他跟随黑妮的脚步跑出校长室,看到自由欢快的校园,有人在菜地挖萝卜,有人把吃剩的鸡翅喂流浪狗,没人带红领巾,很多男孩长发飘飘。
张芬观察到,与公立学校相比,这里的学生好像都不学习,但很快乐,很自由,也少了一些因竞争和攀比成绩而产生的戾气。不久后,张芬果敢地把天天转到这所学堂。
回龙观是北京最早实践快乐教育的发源地,从2005年至今,各类学园、学苑、学堂、书院遍地开花。其中有位创办人提出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尊重成长的自然性和自主性,尊重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
天天在这里结识了同班的小李和可可,日后发展为最好的朋友。张芬也和他们的母亲成为闺蜜。
小李和可可都是从一年级就在这所学堂读书。小李如此描绘母校景象:“下课推开窗,一群野鸭在校园池塘上空盘旋,小学部同学在岸边写生,幼儿园小朋友在水里划船。我可以怀抱流浪猫坐在校长对面喝茶,看书,也可以爬上树采一大把桑葚或樱桃。”
图 | 校长室门外
快乐教育的理念之一是把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的脚步和眼界抵达更远的地方。老师曾把他们带到福建的一个古镇,住在村民家里,学生们在这里采野菜,学榨花生油,到集市摆摊“创业”。小李、天天、可可三人摆摊一天只挣了20块钱,他们并不气馁,拿着钱随队伍步行两个多小时。过独木桥,趟小河沟,每天要走数十公里山路。
天天第一次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和放松,与小李和可可建立了友谊,也不那么敌视身边的同学。
课堂上学到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时,老师就带领学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用半个月的时间穿越河西走廊,完成关于敦煌和长城的课题。英语课上,他们不会死背单词,常在教室排练《罗密欧与朱丽叶》、《奇迹男孩》等剧。
图 | 孩子们在沙漠行走
这所学堂完全是逆主流教育而行的,没有期末考试,没有成绩排名。校长在录取学生时,一直坚持过滤掉对学业焦虑的“鸡娃”家庭,学堂几乎不用公立学校教材。世界名著、国学经典、新闻事件、哲学、科学百科,都会出现在学校的“原创”教材里。
他们的语文被分割成三个科目,古文经典、阅读与写作、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课上,学生们要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或者讲述一部看过的大片,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次上课,小李和可可别出心裁,复原了一段马季的经典相声《新地理图》,满满的谐音梗。我去国外看我姨,我姨就是“夏威夷”。我姨给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洛杉矶(鸡),还有红烧斯特格尔摩(蘑)。我姨家非常豪华,地上铺着“巴基斯坦”,点的蜡烛都是“苏门答腊”。班里笑声不断。
阅读与写作课本里,收录了很多像《麦琪的礼物》《项链》这样的世界名著,学习完,孩子们需要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天天在作文里写到:她应该脱离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奔向自己向往的上流社会。小李写到:随着那条项链的丢失,女主角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改掉了所有缺点,不再是一个醉心于贵族生活的小市民。
可可的妈妈刘玉出身于湖南农村,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在是500强外企白领。把孩子送到这所“快乐学堂”,是不愿让孩子陷入无止境的竞争。可可五岁时,刘玉看到小区同龄孩子已经开始学拼音、写字、二十以内的加减乘除,有的孩子提前学到三年级数学,甚至奥数,还有位家长一口气为孩子报了九个班。
“孩子活成那样,太难受了,宁愿学习不好,也不想让孩子过那样的童年。”这种内卷在刘玉看来并无多大意义,果断放弃公立小学的名额,历经一番调研,来到昌平回龙观的这所学堂。
同样放弃公立学校名额的,还有小李的妈妈关怡。她们是在去往昌平回龙观的公交车上认识的,因为同样的经历,两人一见如故,此后做了八年闺蜜。
整个小学期间,关怡从未怀疑过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的决定。“我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受益者,但痛恨应试教育,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关怡毕业于重点大学,后来从事媒体工作,在北京结婚买房。
她出生于辽宁鞍山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在当地知名小学和中学读书。儿时因为性格活泼开朗,有个性,她被老师认为是个不省心的孩子,甚至被老师当众辱骂。回忆起中小学时期的灰暗岁月,她如此描述:学校千人“大厂”如富士康,班级勾心斗角像《甄嬛传》,在电影《少年的你》里能看到自己。
即便考上重点大学,童年时期的阴影和噩梦一直伴随着她,相比于应试教育过程的机械、冰冷、违背内心,考上重点大学的结果似乎不值一提。如今她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孩子身上。
小学期间天天和小李关系最为要好,没了学习竞争,天天牛轰轰的性格在这个宽松友好的氛围里改变很多,有了包容心。有一次,他因为一点小摩擦打了小李一顿,第二天向他道歉,还给他买了一份麦当劳。还有一次放学小李没等他,他哭得特别伤心,第二天小李请他喝了奶茶,两人重归于好。
“到了六年级,他骄傲的性格依然在,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妥协。”这几年,张芬时刻关注儿子的变化。她认为,如果不把学习作为唯一标准,没有内卷化的思考方式,人跟人不是过度竞争的关系,就不会有过多的内心争斗。
小李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在这里培养出来的,满脑子独特的点子,想象力天马行空。历史课上,老师布置一道开放性课题:研究各朝代的食物。小李在查资料的过程惊奇地发现,如果在秦朝吃牛肉面,会惹来杀身之祸,那时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杀牛是犯法的。他想弄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吃川菜,发现这是明朝之后的事情,明朝之前辣椒还没从美洲传到中国。
关怡平时并不怎么管他,家庭氛围很宽松,从不刻意让他读书学习。她和老公聊天时,谈到某个新闻话题,小李一旦加入就能引领他们。讲一些很古怪的东西,但又很有思想,见解独到。
图 | 小李在教室学习
快乐教育,的确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没有学业压力的氛围。然而随着年级越来越高,这艘主流教育大河里的边缘船只,在行驶路途中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升学问题像石礁般暴露出来。孩子们开始分道扬镳。
最先离开的是可可,三个人当中他智商最为出众,理科天赋极强,学习基本过目不忘。他参加了少年编程,是奥数天才小选手。即将步入初中,刘玉逐渐意识到,他应该到一个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大的挑战。可可也有自己的想法,想去一个能多学到很多东西的学校,考上比爸妈还好的大学。
“现在学堂的氛围,更适合小李和天天,不那么适合我了。”五年级时,他转入一所私立学校。后来直升本校初中部,代表学校参加过少儿编程比赛,如今目标是北京四中。
天天是六年级离开的,看到班里很多同学在五年级之后,陆续回归公立学校,张芬从长远考虑,在他六年级结束时参加了海淀区的小升初派位,回归公立学校。对张芬来说,天天本来就很有学习天赋,只是性格不太好,如今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自然就要离开。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像是她送给儿子的礼物,年龄大了,不得不面对外面残酷的竞争。
“快乐学堂”生源流失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管理和师资。为了节省用人开支,学堂会招一些低学历,甚至没有教师资格、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这在很多家长心中已不是秘密。年级越高,教师水平越低,能否遇到好老师如同抽盲盒。
对于身边同学的离开,小李最深有体会。他读一年级时,3个班共50多个新生,到六年级仅剩16个,合成一个班。最后只有6个孩子留下升入初中部,初二结束时只剩4个人。他习惯了同学陆续离开,但当好友天天和可可的离开时,他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孤独。
他们常告诉他,新学校很大,同学很多,各种社团活动很丰富,也有非常喜欢的老师。这些话会让他胡思乱想,一个人漫步校园时,会情不自禁地哼唱:“无论春夏和寒冬,我都很向往山门外的天空。”
唯独小李一直留在学堂读到初中。
一年后小李见到天天,他戴上了眼镜,从前飘逸的长发重新剃成了球头,宽松的长T恤衫换成一身蓝色校服。他读的是海淀知名公立中学,班级排名前五,考入示范重点高中不会有太大悬念。两人一起聊天,小李明显感觉到天天身上的变化,还像以往那么快乐,但言语中多了些稳重。
快乐教育在升学面前黯然失色。校长鼓吹不和主流教育为伍,坚持不走升学道路,在一些家长眼里,他很像一个成功学大师。疫情时期留学越来越难,如果不加入主流教育,孩子未来的前途更加无法保障。
直到初一结束,关怡仿佛突然醒悟,带小李启动择校备考模式,准备出逃。在依然坚定留下读完初中的家长看来,关怡一夜之间黑化,从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李焕英,变身《小舍得》里的鸡娃狂魔田雨岚。
老师和家长们开始对她劝说挽留,那些声音既扎心又刺耳。“中考,我们只看作一段人生经历,无所谓考多少分”、“孩子成长有无限可能,不止升学一条路”、“你把成年人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她深知,逃离需要勇气,躺平更需要超乎常人的底气。她没有这个底气。
整整一年多,关怡带着小李频繁辗转于昌平和海淀两地,一边是回龙观快乐教育发源地,一边是海淀宇宙补习中心。他们试图弥合这两种背道而驰的价值观。
与海淀“正规军”相比,野路子出身的小李显得格格不入。做笔记时,其他学生齐刷刷拿出3支笔颜色不同的笔,黑笔写字,红笔写重要知识,荧光笔划重点。而小李只有一支笔,在硕大的笔记本上潦草记了几个公式。数学考试,每个人的解题步骤都清晰工整,看到小李的试卷,老师疑惑:“你答案都对,为什么解题步骤让人看得眼花?”
图 | 小李在海淀黄庄补习班
英语班听写,小李虽然全对,却被扣了一半分,并被要求重新抄写。标准的听写模式要写出词汇对应的英文、中文词义,并标注词性,而他只写出潦草的英文。
海淀黄庄的星巴克、麦当劳和培训班休息区,节假日全天挤满等孩子下课的爸妈。他们聊起区排名、校额到校、1+3、六小强,每个妈妈都化身专家,精准掌握升学备考的各种信息。中午,排队买盒饭的家长将便利蜂、711包场,人流只能侧身进出。甚至有的妈妈背着保温箱从家里送饭过来,陪孩子在补课班吃。
关怡从不跟海淀妈妈聊天,她深知自家孩子已被甩了十八条街,没学过奥数,没考过剑桥英语,没有区排名,没有游泳、围棋、钢琴几级证,更不是三好学生。一位补课班的妈妈直言:“如果小李赶紧转到正规学校留级一年,还有救,不然考高中完全没戏。”
海淀黄庄的人海压在小李脑袋里松懈多年的弹簧上,这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仿佛更为真实,更为残酷,一种莫名的斗志也从心底悄然升起。他记起好友天天身上的变化,更加迫切地想要逃离昌平那所佛系母校。此后他开始参加各类考试,北京公立重点高中国际部的加试、知名国际学校的招生考试、上海“四校八大”测试、托福考试、国际学校联展、开放日。
“把孩子比作演员,我就是他经纪人,安排满满的行程,飞奔赶场。”关怡说。每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她没有太多喜悦,而是查看支付宝,算算各种补课的花销。择校备考一年花了12万,早已超过学校每年11万的学费,孩子也付出了所有双休日和寒暑假。但对她来说,这一切都值得。
历经选拔,小李最终考入一所知名高中国际部,和来自名校的同学组成新班级。唯有他的过往没有三好生、优秀干部、学习标兵这些光环,但在同学心中,他最大的不同是阅历丰富,思想自由。小李把告别母校比喻为“下山”,他说:“现在我比任何时候都痴迷于学习,经历过放牛班的自由,我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份成熟来自他被长期放养的经历,也来自主流教育体系试图把所有螺丝都拧紧的竞争氛围。可能没那么快乐,至少相对安全。
人生第一次军训,要表演团体操,小李剪掉长发,穿上红白相间的校服。头顶烈日,高喊口号,身影淹没在行进的方阵,伴随着歌曲《万疆》,挥舞的红花拼出国旗那一刻,他脑海闪过母校的伙伴们。
图 | 小李被教练纠正站姿
那时他和天天、可可身穿救生衣,驾驶皮划艇,呼喊冲过瀑布激流,繁星、篝火、帐篷、电吉他在脑海里交错,皇后乐队《波希米亚狂想曲》响彻山谷。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他们在昌平建立的友谊依旧稳固。去年暑假,小李和妈妈到奥林匹克公园,参加每年最重要的老同学聚会。他和天天、可可在草坪上疯狂追跑,妈妈们唱起小时候的歌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聊起快乐学堂的过往,刘玉感叹,儿子可可在那里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张芬深信,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天天现在的改变离不开那段经历。公园里突然响起《年轻的战场》这首歌,感性的关怡瞬间泪目,哼唱起来——今天我,将要走向胜利的远方,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她认为,孩子们将来无论是高考、留学、艺考,还是选择其他道路,现在都已正式迈开脚步。
- END -
撰文 | 崔冠怡
编辑|吴 寻
武汉市成人高考成绩在哪里查询怎么查成人高考成绩查询
答: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进行查询!因考生众多,等到查询入口开通后,应该避开查分系统高峰期。
湖北成人高考查询老父母千里远行,只为儿一个心愿
传递温暖,见证美好,由湖南卫视王文团队打造、元气森林冠名播出的事件型人文关怀节目《今天你也辛苦了》即将开启“团圆周”特辑,聚焦生活中平常而不平凡的普通人,传递团圆带来的暖心与感动,会有哪些团圆故事和大家见面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故事。邓德民是一名航天工作者,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学院航天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他,虽然在团队里年龄最小,但他的性格沉着冷静,对团队的每个工作岗位都了如指掌,是组长的得力助手,负责全局的统筹。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航天工作者们一直过的都是月球、火星时间,常常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才结束工作回到住所,这样颠倒的作息让他们错过了地球上的许多事情,也错过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年关将至,由于月球上的“小兔子”离不开航天工作者的照顾,所以韩组长决定组织大家,提前吃一顿团圆饭。吃着熟悉的茴香饺子,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在韩组长的鼓励下,邓德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与此同时,一个惊喜正在悄悄发生...
第二个故事是滑雪少年的成人礼。刘一非是一名刚满18岁的滑雪运动员,14岁开始学习滑雪的他,已经滑过了4个雪季。虽然已经在黑龙江省滑雪比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滑雪少年的梦想并不止于此,为了心中更大的舞台,刘一非每天都会早早的来到雪场训练。
看似平静的雪场,其实时刻面临着危险,几乎每个滑雪运动员身上都有伤,刘一非也不例外,脚踝上的旧伤让刘一非更加刻苦的训练,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动作,虽然现在的一非离全国第一的距离还很遥远,但他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到达。
开始练习滑雪后,一非就再也没有回家过年了,每年的生日也只能和队友一起过,本来以为今年18岁的生日也没有父母的陪伴,殊不知父母早就来到了他训练的地方,在食堂听到生日歌、看到父母端着蛋糕走来,一非的眼眶微微湿润,一家人团圆的时光真是太温馨了,但惊喜远远不止这些。
第三个是五分钟的团聚故事,飞行员彭悦祚和乘务员兰橙是一对“空中夫妻”,十年前的一次偶遇,让来自东北的兰橙嫁到了长沙,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虽然夫妻二人同在一个航空公司上班,但是很少能碰到一起,基本上都是错峰上班,照顾孩子也是夫妻轮流着来。
要努力工作,又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导致兰橙已经很久没有回东北老家看望自己的妈妈,因为疫情和妈妈身体的缘故,兰橙也不愿让妈妈长途跋涉来回折腾,这让兰橙对妈妈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都越发浓烈...
这天,丈夫彭悦祚和妻子兰橙难得飞同一个航班,而且目的地还是兰橙的老家——长春,于是,一个计划悄悄在丈夫心中产生。在飞机落地机组工作人员休息的五分钟里,等待兰橙的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她到底会见到谁呢?
第四个故事讲的一顿特殊的团圆饭。对于新冠疫苗研发人员来说,疫苗的研发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在研发最紧张的时候,所有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在疫苗方面所有的成功都是靠研发人员的辛苦付出,没有辛苦是不会有成功的。
对于疫苗研发的工作人员来说,除了工作,各自牵挂的家人是他们怎么也聊不完的话题。家人,也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当他们深夜在研究所加班时,楼下停车场早已停满了前来接他们下班的家属们,家人的信任和支持,也是他们专注于工作的底气和动力之一。
当武汉街头的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氛围里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也迎来了一顿特殊的“团圆饭”,虽然没能和家人一起吃饭,但是依旧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与爱。
最后一个故事,要从三个心意盒饭说起,对于天底下的父母来说,在外打工的子女就是他们最牵挂的人,消防员王志广的妈妈、在元气森林上班的刘丽爸妈、在供电局工作的谢依倩的妈妈,都在准备着孩子们最爱吃的菜,除此之外,还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不知道在外工作的三人,吃到爸妈做的饭菜,收到这份神秘惊喜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珍珠和奶奶的团聚、客车司机邓兰舟和女儿的团聚、侯国庆与家人的团聚、俞迎春与父母与儿子的团聚...对于每个人来说,家人就是努力的动力,和家人团聚就是最好的礼物。每周一到周四晚7:30,记得到湖南卫视集合,收看温暖与感动~
来源: 湖南卫视
武汉市成人高考成绩在哪里查询成人高考的成绩怎么查询
答:登陆你所在省市区的招生考试院(教育考试网),找到成人高考栏目,点击进入后后就可以看到成绩查询提示。
湖北成人高考查询打了新冠疫苗能查了,有人已分享朋友圈
目前
湖北接种新冠疫苗的人越来越多
那打了新冠疫苗之后
怎么查询自己的接种信息?
湖北省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查询方法
第1种:支付宝查询
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APP
在支付宝首页的搜索框
输入“湖北健康码”
进行搜索
或者
在支付宝首页快捷应用中
点击“健康码”
(如果没有可在“全部”中查找)
在“选择地区”中选择所在地区,
例如武汉人应选“武汉”
再进入“立即查看”
接种信息如下
第2种:微信查询之一
在手机上打开“微信”APP
在“微信”首页
搜索“健康码”
选择“鄂汇办”的“健康码”
点“立即使用”即可看到接种信息
第3种:微信查询之二
除选择“鄂汇办”外
还可选择本人所在地区健康码
如武汉人选择“武汉战疫”的健康码
第4种:微信服务号
关注服务号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菜单
“成人接种”—“新冠疫苗接种查询”
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小伙伴
赶紧查查看
来源:湖北疾控、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