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判断推理:关注文段中的因果关系

  在事业单位联考中言语理解模块的主旨观点是其主要题型之一。这一类题目要求考生认真阅读题干信息,并能够准确分析出文段主旨。近两年考试中出现的主旨观点…

  在事业单位联考中言语理解模块的主旨观点是其主要题型之一。这一类题目要求考生认真阅读题干信息,并能够准确分析出文段主旨。近两年考试中出现的主旨观点题都具有题干较长,句间关系较复杂的特点,这给考生做题带来不小的困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种读题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做题有所帮助。

  这个小技巧就是大家在读题的时候可以着重关注文段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再讲简单点就是关注文段中的因果词汇,比如:因为,所以,因此等。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完整文段之中出现这些因果词汇,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一、因果词后紧跟一个结论或者一个对策。那么此时,因果词后的结论或对策就是这个文段的主旨;二、因果词之后紧跟一个事实状态,那么文段的主旨应该是造成这个实时状态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题目来进行讲解:

  例1.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B.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D.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单纯依靠媒体监督一种监督力量的不安全性,然后说明媒体监督的非强制性监督性质使其效果受制于舆论环境和监督对象的态度的局限性,由此得出结论——不应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寄托在媒体监督上。而相应地,文段针对的问题便是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期望,即C项。

  例2.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告诫世人: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由于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入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力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极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告诫世人吸取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

  B.剖析权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会危机

  C.评价李商隐等唐代诗人的创作成就

  D.说明咏史诗作诞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对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的深痛剖析难以进入法律层面,因此转而定型为一种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的代偿方式。然后说明了在这一背景下,唐朝以李商隐为代表的咏史诗蓬勃发展的状况。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便是咏史诗这一文学形式产生的社会背景问题,即D项。

  通过上述两道题目,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解答主旨观点题的这一小技巧,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后期持续刷题应用,巩固使用。备考路漫漫,希望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能够一直陪伴大家,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198474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