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汐蘑菇
豆丫丫星
维也纳 多瑙河的女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人口156.3万人(2000年)。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维也纳-历史文化之都:维也纳永远充满多姿多彩吸引人的文化节目。无论是古典音乐或现代戏剧,电影,舞导演出或歌剧,音乐剧,艺术展览或音乐会及演唱会-无论您何时驾临,您都能有无限的发掘及深刻的印象。您也可以悠闲的坐在闻名世界,气氛浓厚的维也纳咖啡厅喝杯咖啡,或拜访一流的传统葡萄酒场(Heurige)。在维也纳您更可品尝到欧洲各国,美味高级的烹饪技术。 维也纳-音乐之都: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史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中脱颖而出的乐者。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 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 历史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
没油什么大不了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维也纳-音乐之都: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史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中脱颖而出的乐者。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 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跃升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张飘逸、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是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机会、庆典甚至政府回事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乖囡好好
维也纳三杰 海 顿——交响乐之父 约瑟夫.海顿 (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 代表作:《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 贝多芬——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代表作:《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热情奏鸣曲》、《月光曲》、《暴风雨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等。 莫扎特 主要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重奏〈狩猎〉》 维也纳历史中心 维也纳历史中心 英文: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2001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人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后成为奥匈帝国首都,那是已经带有浓郁的中世纪巴洛克色彩。从早期著名的"维也纳乐派"一直到20世纪初,维也纳一直在欧洲乐坛上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维也纳还是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庭院,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壮丽宽阔的林荫环城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的名胜古迹,既有宏伟的楼群,也有纪念碑和各式公园。 所属地区: 奥地利 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维也纳,至今仍保持着昔日显赫的地位。维 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以“音乐之都”闻名遐迩。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多瑙河贯穿全城,内城的古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高138米。以及其他宫殿建筑。 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古建筑 之一,带有东欧教堂的浓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的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公元1304年始建,两个世纪后竣工,被认为是其几百年建筑艺术大成之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战后重建,历时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复旧观。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以南塔最为壮观,高138米,成锥体形直插云天。 霍夫堡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1696年动工 ,1713年落成,历时10余年。它是奥卡尔皇帝为欧根亲王建造的。欧很亲王原是法国贵族,后来成了率领奥地利军队击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宫前的英雄广场上竖有他跃马英雄铜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筑艺术的武将,建筑师按照他的设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国凡尔赛宫的古典宫殿。这也是一座富丽堂皇巴罗克式的建筑,是欧洲最为壮观的宫殿之一。 遴选理由; 标准(ii) 维也纳古城历史悠久,城中风格迥异的的历史建筑述说着20世纪维也纳社会不断发展,价值观不断转变的历史进程。 标准(iv) 欧洲三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发展阶段:中世纪时代、巴洛克时期和。“创建期”(Grunderzeit)在维也纳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中得到充分展示。 标准(vi) 从16世纪开始,维也纳就成为举世公认的“欧洲音乐之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到中世纪时期,已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带有浓郁的巴洛克色彩。从早期伟大的“维也纳乐派”到20世纪初叶的“创建期”(Grunderziet),维也纳一直在欧洲乐坛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维也纳还是建筑艺术精华的汇聚地,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庭院,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这条壮丽宽阔的林荫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名胜古迹::胡浮堡皇宫、博物馆和人民公园等。 介绍: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维也纳的历史始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曾经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Habsburger)家族于奥地利开始其长达7世纪的帝国,定都维也纳维也纳,使之迅速发展。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利亚·特蕾西亚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艺术的繁荣。维也纳的19世纪为其最辉煌的时期,版图日益扩大,但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来临,即为王朝历史划上了句号,奥地利帝国及维也纳亦随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战期间,维也纳遭受战火严重破坏,战后更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十年之久。1955年,奥地利签定条约成为中立国后,维也纳再度发展起来,并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商业及交通中心。 在维也纳的历史建筑中,最负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宫,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的意思。这座皇家的城堡座落在维也纳内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在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这里记载着玛丽亚 特蕾西亚女皇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记载着约瑟夫二世继承母业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的辉煌业绩,当然也记载了弗兰茨一世皇帝为了平息和拿破仑的纷争而下嫁女儿的耻辱,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它、下它两部分,各有一个花园。上它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它作为起居接借宿用。全宫有1400间装饰奇异的房间,镶嵌在一个四字形庞大的建筑群里。其中44间厅室装饰尤为富丽堂皇。拿破仑曾两度住进这座皇宫,这里还保存着他的真容画像和他的遗物。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奥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离宫,又称"美泉宫",位于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罗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 宫内有1400个房间,有44间是洛可可式,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罗克式。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等。 维也纳还被称为世界音乐的圣殿。她象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仅把众多的音乐家吸引到此地,而且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指挥家和演奏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一连串辉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整个维也纳城,犹如一座巨型的音乐圣殿,在这里体验到的心灵交流是不必用语言沟通的……音乐之友协会于一八六七年责成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一座音乐厅。两年之后,一座仿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诞生了。在线条清晰的暗红色立面的背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内有三十座镀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乐大厅也常常被人称作金色大厅。音乐厅落成之后,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了。这座音乐大厅专门上演大型音乐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了。 美景宫——这是一座有“观景宫殿”美称的建筑。窗外绝美的风景为它赢得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冠名。从18世纪宫殿建成直至今天,美景宫窗外风景不变,优雅如常。维也纳的精美绝仑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减色。 维也纳的街区依多瑙河而建。围绕维也纳旧市区的环形大道是一条著名的街道。在它的周围,分布着维也纳最引以为豪的历史性建筑。 建筑、美术、音乐、文学……维也纳历史中心区物化了欧洲所有杰出的才能,体现了欧洲人高超的艺术品位。维也纳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它无愧于“欧洲宝石箱”的称号。风格协调、堪称艺术品的维也纳历史中心区,2001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霍夫堡皇宫位于市中心。建于13世纪的这座皇宫,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宫城。遵循新君主不能住在上一代皇帝住过的房间里的传统,这里的宫殿经过多次的改建、扩建,呈现出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与风格。有尊雕像是嫁到哈布斯堡家族并且成为皇妃的伊利莎白。曾经逃出令人窒息的皇宫,走上放浪形骸之路的伊丽莎白,是一位具有悲剧性的传说中的美女。伊利莎白对于自身美的执着追求到了病态的地步。房间里陈列的各种体操器械,都是伊利莎白为了保持理想体型而日常使用的。伊丽莎白也是皇族中第一个安装浴缸的人。然而,伊丽莎白的丈夫——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的寝室却极为朴素。他厌恶奢华,认为那些既没有意义也毫无必要。弗朗西斯•约瑟夫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他简朴的寝室里度过。1857年,他下达了改造维也纳的皇帝令。首都改造的主要工程是拆除环绕四周的城墙。进入19世纪,维也纳的人口急增,城市改造已势在必行。在拆除的城墙遗址上修建了环形道路。在新修的宽阔的道路两旁,维也纳的代表性建筑物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 歌剧院是沿环形大道建起的第一个建筑物。议会大厦深受古希腊风格的影响。议会大厦后面耸立的尖塔是维也纳市政厅。这是与议会大厦截然不同的新哥特式建筑。这一带可以说是“建筑形式的大熔炉”。在众多的欧洲剧场当中,被认为最有格调的就是这座皇家剧院。皇家剧院内特设的皇帝专用楼梯,只允许弗朗西斯・约瑟夫一个人使用。这座将几个时代的装饰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剧场受到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的特别喜爱。楼梯上方的天井画引人注目。那里是19世纪末,年轻的克利姆特创作的生地壁画。 克利姆特的艺术成就受到皇帝的赞赏并被授予勋章。然而,他对此殊荣并不以为然,却在鼓动一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艺术潮流。有座装饰着金色月桂叶的圆屋顶建筑是新艺术分离派的展览馆。分离派是19世纪末涌现出的一种新艺术浪潮。新艺术浪潮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克利姆特。地下陈列室展示的是克利姆特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为主题的壁画。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克利姆特的作品刻画了人类怀有的各种欲望。其表现力震撼着每一位观赏者。 德国的大文豪席勒曾经说过:“总想被所有的人喜爱是一种恶习”。克利姆特所追求的崭新的艺术正是应了这句话。以维也纳为舞台的新浪潮,也波及到了建筑界。 这是有分离派建筑家奥托・瓦格纳设计的集体公寓,墙面上装饰着花纹。瓦格纳也尝试过让新的“美”扎根于维也纳。瓦格纳的代表作是邮政储蓄局。为了使阳光充分地照射进来,屋顶全部安装成玻璃。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当时的人们不禁发出惊叹。其实,这个全玻璃的屋顶设计还饱含了瓦格纳的一个心愿,那就是为生活在冬季漫长的维也纳人争取尽可能多的光亮,功能性强而且实用的东西才是赏心悦目的。瓦格纳的这个主张贯彻到了每一个细处。 就在环形大道建成时,一位音乐家在维也纳开始名声大振。这位音乐家就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在皇帝的离宫,每晚都举行盛大的舞会。舞会上回响着施特劳斯美妙的旋律。施特劳斯优雅轻快的旋律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心。人们说“没有施特劳斯,维也纳将无法生存”。 霍夫堡皇宫可以称之为旧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与霍夫堡皇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宫对面的一幢建筑。它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装饰,以简明清新的风格矗立在人们面前。这是由从美国归来的建筑家阿道夫・罗斯设计的罗斯大楼。不做任何装饰,只有整齐排列的窗户。这个简洁的设计给当时那些习惯于巴洛克式建筑的人们以强烈的震撼。但正是这幢罗斯大楼,宣告了近代建筑新时代的开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维也纳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19世纪后半期,也正是它政治凋零的时期。奥地利帝国在内外矛盾的困扰下,缓缓地走向了衰退。而它给世界留下的是欧洲宝石夺目的光辉……
华兰欣子
约瑟夫·A·熊彼特(1883~1950),原籍奥地利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出身于奥地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织布厂厂主。青年时代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后留学英国两年。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大学教授、社会民主党党外顾问和奥地利财政部长和银行经理等职务。从1925年开始,先后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任教。1932年迁居美国,并一直在哈佛大学任经济学教授,担任过关国“经济计量学会”和“经济学家学会”会长。熊彼特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博学多才、兼收并蓄的经济学家,代表作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产业循环: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经济分析史》等。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