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5

面包超人311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长株潭经济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yang2336903

已采纳
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发布,“成渝经济区”正式定名。著名经济学家林凌牵头的课题组,向省上递交《成都经济区区域规划研究》的送审稿,勾画出成都经济区的大框架:一“核”、一“圈”、四“带”。“核”,成都。“带”,成德绵、成眉乐、成资内、成遂南四条经济带。 “成都经济区”出现在省委书记杜青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报告中,排名居四川四大经济区之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锁定超越某些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千帆竞张,谁能首发?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历史地落在“核”中“核”成德绵肩上。成德绵,三个GDP位居西部地区前十名的城市,以如此高的密度积聚,在西部地区绝无仅有。“发展的跨越可能在成德绵率先突破。”有关人士的预测绝非沙上筑塔。数据显示,2005年,以成德绵为龙头的成都经济区,占全省面积的11.8%,人口占全省34.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3%,人均GDP比全省平均值高53%,财政收入占5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55%,居民储蓄存款占59%,社会固定投资占57%。而成德绵在其中,比重最大。有关人士预测,未来10年,成都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将达全省的60%以上。成德绵,必须再次担当起“第一集群“的重任。成德绵,面临深度整合。成德绵的区域联动,正以前所未见的壮阔场面展开。然而,合作与联动本身只是最低目的。融成德绵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不仅辐射省内其他经济区,而且走出四川,在更广阔的区域参与合作与竞争,是“核”中“核”立意高远的追求。在成都18米地下,在天府广场深处,一条钢铁巨龙正在经历耗时一个月的“华丽转身”。一个月以后,6月20日,两条会师的钢铁巨龙,齐头并进,沿着未来成都地铁的奔驰方向,向北,豪迈掘进。巨龙的学名叫“盾构机”,巨龙的大名叫“创新号”。成德绵,三地之间的经济互动呈现出新局面。从天府广场出发,“创新号”极具象征意义。“创新号”星夜抵蓉。300吨的庞大身躯,大件多由德阳二重打造。红花堰,“创新号”下一个目的地。在那里,是颠覆川人时空概念的又一个端点--把绵阳“拉”向成都的城际快车,将与地铁对接。成都二环路,一座地标性建筑正在拔地而起。这座将于年底前建成的“西南第一悬索桥”———清水河大桥,把成都和德阳连在一起。它既是德阳二重出川的必经之道,身上的大件又来自德阳。成都和绵阳的关联度也不弱。有关人士预测,“长虹装上‘成都芯’,指日可待”。然而,内部联动不是目的,成德绵如何作为一个强大的整体走出去,带动更多,才是这个经济带更大的使命。带动省内,力臂必须延长到不发达地区,延长到其他经济区;冲出盆地,成都大经济圈一直努力突围———向东,与重庆牵手。再向北,与已成经济一体化气候的“陕西咸阳经济圈”接上头。向东,沿长江而下,在长三角,拥抱蓝海。向南,泛珠三角“9+2”合作,感受来自南海的暖流。接下来的问题是:三个城市是什么样的角色定位?三个城市应该找到什么样的相处方式?作为四川省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是绝对强者。成都经济区少不了成都的合纵连横,成德绵经济带也少不了成都伸出主动之手。“成都是一座孤独的城市。”一位成都官员一语道破尴尬。如果成都把包括德阳、绵阳在内的周边城市甩得太远,成都的发展后劲将面临巨大瓶颈,因为,“成都的经济更大程度上是对周边的吸纳,还没有完全形成辐射和扩散态势”;如果不向更大的城市群分流人口,成都人口高度积聚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压力将越来越大。《中国统计年鉴2006》显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成都经济总量的相对名次,由2002年的第4位下降到2006的第7位,工业总产值排名第13位,人均GDP排名第13位。倪鹏飞主编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显示:成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2位。第四城,成都有这样的名声不是坏事。但,成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可能面临“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窘境。“狭小的空间,让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区蹬踏不开,也让成都蹬踏不开。”省政府参事、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国先说。“成都,要像欧洲的金融中心和航空中心法兰克福学习”,雷开平说。这意味着,成都应该把自己的服务经济做大,并把功能辐射出去,成为区域内强大的服务经济供应商。“金沙与三星堆应该实现无障碍对接。三地应该连通“三国文化之旅”……,成德绵互动的大文章很有做头。”那位成都官员口若连珠。 绵阳正在奋起。过去绵阳流行一句话:“长虹兴,则绵阳兴”。但绵阳已经意识到,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仅仅依靠一户或几户大企业来支撑,是极其危险的。关于绵阳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街上碰到三个人,就有一个可能是院士。绵阳科技力量的强大,不比成都逊色。绵阳的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成都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成为新的“极核”。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对外开放)研究所所长王小琪认为,由特大城市,到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到小城市,这样呈阶梯状的城市群态势,有利于发展。如果说特大城市到中型城市之间,没有绵阳这样的大城市作为过渡,辐射作用将受到阻碍。城际列车的贯通,曾引起热议的“区号统一为028”设想……成德绵的半小时经济圈,将把德阳拉到10至20分钟的通勤距离。“德阳,在核心城市的笼罩下。”按照陈国先的说法,将来,成都跟德阳的关系,好比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前者是创新中心,后者是制造中心,互相呼应互相配套。通过向成都靠拢,发挥自己的重装优势,与成都的高新技术配套。“未来,德阳将与成都实现同城化,当然,不取消城市建制。”说到这儿,林凌,这位早在1997年就参与编制《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的81岁长者,目光投向了窗外的远处。这不是一场浩大的分兵突进,而是一场牵动全局的联合攻坚。战役,讲究协同作战,统一指挥;战术,需要创新,需要突破。成德绵,总攻在即。《区域重构的呼声,在四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切”》,一家报纸用这样的标题,描述成都经济区建设冲动所带来的各方心态。“急切”不是没有道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相继成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长沙、株洲、湘潭组成的经济一体化舰队,已经申报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向国家申请“浦东特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度推进。从传统产业布点向现代产业的整合重构。从局部经济的偏狭视野,向区域经济大开大合。城市群三大产业成都、德阳、绵阳三市拥有实力雄厚的装备、技术、人才条件和聚集优势以及大件运输通道,在今后5年,我省将突出发电装备、重化工装备、航空航天及空中交通管制备三大主产业,在三市打造中国重装工业区,建立起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重装产业群。创造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增加这三个中心城市的内聚与辐射作用,吸引中外企业和相关产业向这一地区聚集。 根据我省“十一五”期间的重装产业的布局,到2010年,全省将建设2大重装生产带,1大重装基地,3个重装园区。而成都被定为汽车生产基地,这个汽车生产基地以成都为中心,资阳、绵阳为两翼,力争将其建成西部汽车整车制造基地。为此,成都将形成汽车和汽车零件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主要由汽车零部件、底盘、整车生产构成。重点开发中高档客车、轻重型货车、越野车和底盘以及柴油发动机等汽车关键零部件;4年后,我省汽车产业将年产汽车65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工业增加值150亿。 德阳作为我国三大重装基地之一,在二重、东电、东汽等龙头企业带动下,聚集了一大批省内外配套企业,基地的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共同打造发电成套装备、重型机械、石油钻采设备等产品为重点的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成绵联手建空管产业带:以川大智胜公司、九州电器集团公司等为龙头,发展一次固态雷达和二次雷达等新技术产品。

长株潭经济师

281 评论(10)

五爷威武

1979年09月-1983年07月,湖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1983年07月-1985年08月,湖南省武冈二中教师;1985年08月-1987年07月,长沙铁道学院科研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07月-1991年04月,邵阳市计委干部;1991年04月-1992年10月,邵阳市计委综合科副科长;1992年10月-1993年03月,邵阳市计委综合科副科长兼邵阳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正科级);1993年03月-1996年03月,湖南省计委科技处主任科员;1996年03月-1998年12月,湖南省计委财经处副处长(其间:1996年03月-1998年03月,挂职任新晃县副县长);1998年12月-2000年09月,湖南省计委科技处副处长;2000年09月-2003年02月,湖南省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处处长;2003年02月-2004年04月,湖南省计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2004年04月-2005年11月,湖南省发改委总经济师、党组成员;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2001年09月-2006年07月,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2007年04月,参加湖南省第六期中青年干部赴美学习培训班学习,任培训团团长);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湘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10年11月-2013年03月,郴州市委副书记;2013年03月-2013年04月,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候选人;2013年04月-2013年05月,株洲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3年05月-2016年03月,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6年04月-,株洲市委书记、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副书记(兼)。

88 评论(15)

我可不是吃素的

第一任厅长:张以坤第二任厅长:葛洪元第三任厅长:陈三新第四任厅长:(现任厅长)方先知现任厅长(2009):方先知,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平江人,博士研究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988年任省地质局408队矿区技术负责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1997年任湖南省地矿局408队队长、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97年-2000年任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省地矿厅党组成员;2000年-2008年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08年11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2010年1月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颜学毛,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工作分工:协助领导厅全面工作,负责国土资源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管理、地籍管理、地产管理工作。 分管政策法规处、规划处、地籍管理处、地产管理处。联系省地质研究所(省国土资源规划院)。简历:颜学毛,男,1961年12月出生,汉族,湖南南县人,大学文化,198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8月-1985年5月任省气象局干部;1985年5月-1986年11月任省农业区划办干部;1986年11月-1993年5月任省国土管理局区划处干部、科长、副处长(期间:1993年2月-1993年5月兼任省国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3年5月-1996年8月任省国土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委员(期间:1994年2月-1996年1月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挂任县委副书记);1996年8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规划处处长;2000年9月-2003年7月任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2003年6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2003年7月-2010年8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10年8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进安,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正厅级干部)工作分工: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负责大托铺机场搬迁工作;分管建设用地处。简历:胡进安, 男 1954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望城人,大学文化,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1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1979年11月任望城县政府干部;1979年11月-1983年8月任共青团望城县委生活委员、干部、副书记;1983年8月-1985年12月离职学习;1985年12月-1989年12月任望城县坪塘镇党委书记;1989年12月 -1992年9月任望城县霞凝区区委书记;1992年9月-1995年12月任望城县常务副县长;1995年12月-1998年3月任长沙市芙蓉区区长;1998年3月-1999年12月任西藏山南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1999年12月-2002年1月任长沙市副市长;2002年1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09年8月起兼任长株潭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2010年12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正厅级干部;2011年4月起兼任省政府机场建设办公室主任。易显奇,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作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厅直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室、机关党委。简历:易显奇,男,1956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湘阴人,大专文化,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0月参加工作。1977年10月-1980年12月任岳阳地委工作队队员、组织部干部;1980年12月-1998年12月任省委组织部干部、部领导秘书、主任科员、副处级组织员、副处长、正处级组织员、副处长;1998年12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人事教育处处长;2000年9月-2006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直属机关工会主席;2006年1月-2009年7月任湖南省人事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09年8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维刚,第十届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主委、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工作分工:负责厅机关日常管理、综合分析研究、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和基建工作。分管办公室、综合研究处、基础测绘处、测绘行业管理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和厅基建办。联系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宣传中心、测绘大院管理所、省测绘科研所、省测绘质检站、省地图院、第一测绘院、第二测绘院、第三测绘院、省地质博物馆,湖南地图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简历:杨维刚,男,1960年3月出生,汉族,湖南平江人,博士研究生,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1978年10月湖南省平江县知青;1978年10月-1982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印刷机械专业学生;1982年7月-1985年10月任湖南省印刷机械厂助理工程师;1985年10月-1994年10月任株洲工学院包装系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员;1994年10月-1998年1月任株洲市政府市长助理(其间:1995年12月-1997年12月挂职任株洲县副县长);1998年1月-2006年2月任株洲市副市长(其间:2000年5月-2000年11月在国家科技部挂职任副司长;2000年9月至2005年6月,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2006年2月-2007年6月任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2007年6月起任民盟湖南省委主委、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2008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2011年1月起任第十届省政协副主席。厉坤,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工作分工:负责科技与对外合作、人事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分管科技与对外合作处、人事处、离退休人员管理处。联系干部培训中心、土地学会、土地估价师协会、地质学会、测绘学会。简历:厉坤,男,1957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望城县人,大专文化,197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9月参加工作。1978年-1979年任望城县五丰公社团委书记;1979年-1980年省委党校学习;1980年-1988年任长沙市委组织部干部(1988年9月任副科级);1988年底-1993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干事(1990年8月任正科级);1993年-1998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级组织员;1998年-2001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2001年-2003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正处级组织员;2003年-2008年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2008年1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2008年12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悦,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工作分工: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地质勘查工作。分管矿产资源储量处、地质勘查处。联系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简历:彭悦,男,1955年6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人,大学文化,197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月10月参加工作。1975年10月-1997年2月任省测绘科研所技术员、副主任、副所长、所长;1997年2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副总工程师,2000年9月-2002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总工程师兼省测绘局副局长;2002年1月-2006年4月任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2006年4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尹学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工作分工:矿产开发管理、地质环境、直属土地管理工作。分管矿产开发管理处、地质环境处、直属土地管理处。联系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征用地事务中心。简历:尹学朗,男,1961年6月出生,汉族,湖南石门县人,在职研究生毕业,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1984年10月任省地矿局四〇三队干部;1984年10月-1986年6月任省地矿局办公室秘书;1986年6月-1994年3月任省地矿局办公室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4年3月-1996年2月任省地矿厅(地勘局)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2月-2000年9月任省地矿厅(地勘局)财务处处长;2000年9月-2003年8月任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处长;2003年8月-2006年4月任省国土资源厅总经济师;2006年4月-2009年9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2009年9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敏,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工作分工:负责财务管理、耕地保护工作。分管财务处、耕地保护处。联系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省发展投资集团公司、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省公路投资公司。简历:孙敏,男,1955年10月出生,汉族,湖南南县人,硕士研究生,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3年3月-1976年12月为湖南南县九都公社知青;1976年12月-1978年3月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人;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就读大学本科,1982年1月-1989年7月任国防科技大学助教并参军(其间:1984年-1987年在该校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1993年5任省社会主义学院讲师、教务处副处长;1993年5月-2000年9月任省国土测绘管理局地籍处副处长、土地监督检察处副处长;2000年9月-2005年5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处处长;2005年5月-2006年5月任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副总队长;2006年5月-2007年9月任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2007年9月-2009年9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2009年9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范荣华,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工作分工:负责国土资源信访、执法监察工作。分管信访处、执法监察总队。简历:范荣华,男,1963年2月出生,汉族,湖南隆回县人,大学文化,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9月-1982年8月邵阳师专中文专业学习;1982年8月-1984年7月省地矿局物探队子校任教;1984年7月-1986年12月邵阳市经济研究室、邵阳市政府秘书科工作;1986年12月-1992年6月省地矿局经济政策研究室、职改办、政策法规处干部;1992年6月-1996年2月省地矿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1996年2月-1998年2月省地矿厅(地勘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8年2月-2000年9月省地矿厅(地勘局)政策法规处处长;2000年9月-2005年5月省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处长;2005年5月-2007年5月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2007年5月-2009年1月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2009年1月-2010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2010年1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2010年2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龙服忠,副巡视员。工作分工:协助颜学毛副厅长工作。简历:龙服忠,男,1952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新邵县人,大学双学历文化,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2月参加工作。1970年-1978年新邵县中学民办教师;1978年-1982年长春地质学院航空地球物理探矿专业学习;1982年-1986年任省地矿局物探队航测分队助理工程师,第二技术负责人;1986年-1990年任省地矿局劳人处干事;1990年-1992年任省地矿局宣传处主任科员;1992年-1996年任省地矿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其中1993年-199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学习);1996年-2000年任省地矿厅办公室主任;2000年-2005年任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处长;2005年-2010年2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2010年2月-2010年10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地质环境处处长;2010年10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张瑛,副巡视员。工作分工:协助杨维刚副厅长工作。简历:张瑛,女,1954年10月出生,汉族,山东冠县人,大学文化,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2月参加工作。1970年2月-1974年4月任省基建局湘潭工程公司出纳、会计;1974年4月-1975年4月任湘潭地区农村工作队队员;1975年4月-1976年9月任湘潭地区基建局会计;1976年9月-1979年9月在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79年9月-1992年12月任省地矿局劳动人事处科员,副科长,科长;1992年12月-1996年3月任省地矿局教育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期间:1995年-1997年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学习,获本科学历);1996年3月-1998年2月任省地矿厅审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8年2月-2000年9月任省地矿厅审计处处长;2000年9月-2005年5月任省国土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2005年5月- 2010年9月省国土资源厅人事处处长;2010年9月-2010年10月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人事处处长;2010年10月起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25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