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0

enjoyduola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增值税讲义经济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miko范范

已采纳
内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这些职能,而标准答案却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都是货币的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则是由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派生职能。  我对第21页市场需求、供给与价格的关系里面所讲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和某种商品的需求的变动呈反向关系不太理解,互补品是什么意思?能象替代品那样举个例子吗?  内容:  我理解的互补品为牛肉和牛肉罐头,对吗?  替代品说明两种商品可以替代,例如,苹果和生梨可以相互替代,可以不吃苹果,而吃生梨;反之也一样。互补品说明同时消费两种商品才能实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例如,汽车与汽油,录像机与录像带,只有同时消费两种商品才能实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那么,假设我们所考虑的某种商品为汽油,它的互补品为汽车,当汽车价格上升的时候,对汽车的需求会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汽油的需求也下降了。所以说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和某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呈反向的关系。  你所说的牛肉和牛肉罐头不是互补品,因为不是需要同时消费这两种产品消费者才能实现他的满足。  内容:  不变资本(以C表示)、可变资本(以V表示)又都有哪些种,请举例说明。  马克思根据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意义在于:*9,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为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即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  内容:  请问书上88页实例一: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纳人,用增值税税率为17%,2003年10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A产品给某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销售额120万元,同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A产品的送货运输费用收入65万元。  题目是这样计算的:120万元*17% 65万元/(1 17%)*17%  我想问老师为什么要除以1 17%,请老师解答  (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19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3%,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题目是这样计算的:19*(1 13%)*17%  不清楚为什么乘以(1 13%)后又乘以17%  *9问,首先我们得明白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反映的价格不同。普通发票反映的价格是含税价,税款与价格不分离;专用发票反映的是不含税价,税款与价格分开填列。65万元是开具的普通发票,所以65万元是含税的,我们应该先除以(1 17%),得出不含税的销售额,才是计算销项税额所依据的销售额。  第二问,成本价是19万元,成本利润率是13%,而销售价格应该等于成本加上利润,利润就是19*13%,所以销售额=成本(1 成本利润率)=19*(1 13%)。之后乘以的17%是增值税适用税率。

增值税讲义经济师

269 评论(14)

datang1201

1)增值税的特点:  ①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②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  ③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2)增值税的优点:  ①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②既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又可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  ③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  ④在税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约,交叉审计,避免发生偷税。  增值税特征与优点  增值税有什么特征  相对其他流转税而言,增值税具有以下的特征:  (1)多环节征税、税基广泛。增值税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开始,一直延伸到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增值税能够拥有较其他间接税更广泛的纳税人。  (2)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对纳税人投入的原材料等中所包含的税款进行抵扣。因此,增值税实际上是对增值——销售价格减去购买价格的差价征税。  (3)采用了凭发票注明税款抵扣制度,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是纳税人享受税款抵扣的合法凭证。  (4)在生产、流通的征税环节中享受免税,意味着丧失增值税税款的抵扣权,同时要负担以前环节的已征税款。  (5)增值税可以对某些商品采用零税率的办法,实行彻底的免税。  (6)同其他间接税一样,增值税仍具有税负转嫁的属性。  增值税有什么优点  增值税着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世界众多的国家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增值税较其他的间接税有独特的优越性。从世界各国增值税的实践结果看,增值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对经济活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由于增值税应用了税款抵扣制,对纳税人征税时,允许纳税人抵扣购买货物和劳务时已支付的增值税税款,避免了阶梯式征税可能造成重复征税的弊端,使同一商品或劳务的税收负担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同一商品或劳务,不论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式或组织方式有何差异,其最终的税收负担是一致的。其次,同一商品和劳务,不论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投入物或劳务的构成状况如何,最终的税收负担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增值税的征税结果不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产生影响,具有中性特征。也正是这种中性特征,使增值税对经济活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有较好的收入弹性。税收的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的增减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在联系。一个税种的税收弹性好坏,取决于税收对经济的适应程度和它所产生的收入规模与国民收入的联系程度。增值税不仅对经济活动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它所产生的收入规模与同期的国民收入规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由于增值税实行了税款抵扣制,就一个商品或一项劳务而言,各环节征收的增值税之和,等于它进入消费领域的价格乘它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就全社会而言,某一时期的所有社会商品或劳务的最终价格之和,近乎同期全社会的国民收入。这就说明,增值税的税率一经确定,就相应地确定了增值税的收入规模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国民收入增加,增值税的收入规模也自然扩大。反之,国民收入下降,增值税的税收规模也随之下降。增值税这种良好的收入弹性,在国民收入增长时,能为政府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下降时,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有利于本国商品和劳务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增值税的税率反映的是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最终税收负担水平,所以,对出口商品和劳务适用零税率,就可以使出口商品或劳务完全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口国按本国的税收规定对进口商品或劳务征税,征税后的税收负担也不会高于进口国的同类商品或劳务的税收负担;同样,对进口商品或劳务按本国的同类商品或劳务的税率征税后,进口商品或劳务与本国的商品或劳务的税收负担是一致的,这就有利于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在税收待遇一致的前提下公平竞争。  (4)有内在的自我控制机制。由于增值税实行的是税款抵扣制,一般情况下,纳税人能否取得购买货物或劳务已付税款的抵扣权,取决于他能否提供购买货物或劳务时已付增值税的有效凭证(通常是指注明增值税税额的专用发票)。如果供应商销售货物或劳务没有按规定开具增值税发票,他就可能有偷税的动机。但只要这种情况不是发生在商品或劳务供应的最终环节,对政府而言,不会造成税收损失。因为,在此情况下,对购买者来说,因没有购买时已付增值税的凭证,就自然失去了购买货物或劳务的税款抵扣权。如果供应商开具发票,而他自己又不缴纳增值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购买方进货凭证的交叉审计发现供应商的偷税行为。实行增值税后,通过加强对纳税人的扣税凭证的管理,就可以建立起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制约机制,使增值税具有自我控制机制。]

312 评论(8)

重庆渝祥居

【导读】参加202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农业经济、金融、保险、人力资源、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作为2021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参考大纲只能是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接下来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社会经济制度。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 财 政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财政支出。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功能与特点。 财政收入。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理解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理解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税收基本制度。理解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 政府预算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诠释政府预算周期,辨别部门预算,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 信用与金融中介。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 汇率与国际收支。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第四部分 统 计 统计与统计数据。理解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数据,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 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种类,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理解品质数据、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 数据特征的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 统计指数。理解统计指数分类,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第五部分 会 计 会计基本概念。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第六部分 法 律 法的一般原理。辨别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诠释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和法律解释,理解法的功能和效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辨别经济生活中常用的部门法:民商法和经济法。 行政法基础知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础知识。理解民法基本原则,辨别民事主体,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掌握代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理解诉讼时效种类。 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以上就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总共六个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逐步进行认真复习,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框架图,2021年考生同时也要关注考试报名相关资讯,掌握初级经济师高分技巧,这些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关注起来,祝大家考试成功!

27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