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6

悠悠思忞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凯恩斯消费理论中级经济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蛋蛋果

已采纳
消费倾向分平均可能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大于0而小于1,因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用于增加储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大。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由于边际倾向大于0小于1,因此投资乘数大于

凯恩斯消费理论中级经济师

119 评论(10)

spicyqiezi

凯恩斯消费理论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c[,w]=x(y[,w])。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所得数量。(2)客观环境因素。1、工资单位之改变;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4、时间贴现率;5、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3)主观因素。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即可看作既定量。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四)定义边际消费倾向。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0<dc[,w]/dy[,w]<1,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规律,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以上构成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五)由边际消费倾向推出乘数理论,说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导致失业,这又回到他分析的出发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从心理规律角度考察了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ΔC和收入的增量ΔY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努的比率。二是认为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都可看作在短期内变化不大或影响轻微。因此,可以把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就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是随着收入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三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C在收入总量Y中所占的比例。

133 评论(11)

尐籹孒16

储蓄的定位不一样吧

9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