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0

有前有钱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河南省扶贫办总经济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维生素ci

已采纳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陕州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加快工作进程,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依据《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意见》、《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细则(暂行)》、《国家发改委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严格控制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面积的通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河南省易地脱贫搬迁实施方案》、《三门峡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陕州区实际,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陕州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创新机制,精确扶持;区负总责,乡(镇)落实。第三条 陕州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搬迁农户住房和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从2016年开始,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到2018年基本完成全区共搬迁1851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其中2016年完成5929人;2017年完成6562人;2018年完成6025人。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显著改善搬迁农户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完善新村水、电、路、气、网、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解决搬迁农户“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问题。通过巩固提升,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真正实现搬迁农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河南省扶贫办总经济师

101 评论(8)

可爱滴娃

在2002年兰考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不过,近期,兰考张继敬在发布会上说,专项评估后,兰考县综合测算贫困发生率为1.27%,兰考脱贫了。以往扶贫有形式主义倾向,被群众形象称为“镀金”、“放大炮”,人见不着,事办不了。兰考县脱贫工作,首先打下带头人的基础。全县选派科级干部、年轻后备干部345名进驻全县115个贫困村,实行脱岗驻村,严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制。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今后选拔干部重点参考驻村工作经理和成绩。金融创新,扶持产业稳脱贫,“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关键在能否兴起产业,稳定增收。三年来,全县村镇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兰考遍地开花。在2015年兰考县进行金融创新,由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抵押给银行,撬动银行一个亿的产业扶贫贷款,解决农户发展产业最头疼的资金问题。退出不愁,脱贫不脱好政策。兰考县还政府与银行合作“产业发展信用贷”,激发贫困户脱贫之后奔小康的热情。县委书记蔡松涛说,政府先后设立县级信用贷风险补偿基金3000万元,全县15906个已脱贫农户发展产业,贷款不需要抵押和担保,还享受全额贴息。为了不让已成功摘掉“贫困帽”的农民不再因病、因灾返贫,兰考县通过政府出资1000万元推出“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项目,对建档立卡的7万7千贫困人口提供了总保额达42亿元的财产、人身、产业保险。对于常年有病的兜底贫困户,兰考县把多项政策整合“打包起来”,提高参合贫困人口住院补偿比例、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去年发放1500万元,4万4千多人次受益。兰考县扶贫办主任胡良霞说,现在全县贫困家庭小学生每生每年补助3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00元,高中、职业中专每人每年5000元。她说,“这些都是在享受国家政策以外县里又拿出的,今年是855万。让贫困家庭不因学而贫困,阻断代际相传教育上的缺失。”脱贫是基础,共同小康是追求目标,县委书记蔡松涛说,全县现在贫困发生率为1.27%,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已经落户兰考。他坦言,脱贫后的农村产业还处在初级水平,村民埋头苦干多,品牌规模闯市场少,全县奔小康压力巨大,县里决定再组建工作队,工作队的重点变成奔小康。“现在所有的贫困村都找到了自己的产业,但这些产业相对比较脆弱,这就是我们继续搞奔小康工作队的原因。相信再到4到5年的时间,整个县乡村各个方面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12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