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2

明天星期天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考过造价师去咨询公司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naseayoyo

已采纳
这个要看个人的喜好和个人能力而言,能力很强的去施工单位可以的得到很好的锻炼,但同时对身体要求很苛刻,如果不能适应最好还是去咨询单位!!!!

考过造价师去咨询公司

294 评论(13)

约翰尼德斌

工程造价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或者应届毕业生都会面临就业专业选择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工程体系中施工和造价的相互关系也不是很了解,并经常问到确定以后做造价的情况下,毕业后是先去做施工后做造价还是先造价后去做施工,哪种对后期造价工作更有利于发展。文章来源:工程造价中心:gczjzx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其实先施工后造价或者是先造价后施工就是一个伪命题,在交大的公开课上我也做过该话题的讨论,我们从以下方面去分析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是一个伪命题。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怎么样要学好工程造价,有的人认为工程造价就是学软件算量、软件计价,与施工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基本都把时间花在软件的学习,忽略了其他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工具书籍的学习、研究。工程造价的学习也要像建筑工程一样,从土石方开始到基础开始、然后到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装饰装修等,工程系列中的建筑识图、101平法图集以及各种地方图集、建筑构造(有的也叫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工程计价定额等,这些就属于工程造价的基础,如果这些基础课程知识不扎实,盲目的学习工程造价中的建模算量和计价,那只是学了一个表壳而已,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比如图纸设计的精准度变化、建筑实体配置发生变化等,那么缺失基础的工程造价,结果可以想象偏差会有多大。建筑识图,除了学习图纸中的各种标注、索引、代号等图上表达的内容外,还要学习其平面、立面、剖面的相互关系,索引大样与平面的空间关系,能把平、立、剖、节点大样等充分的结合起来,图纸中文字及文字标注都要仔细的研读,现在的设计院,很多设计通用内容都在文字中描述。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在学习造价或者工作的时候,因为图纸不会看、看不懂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算错、算漏等。101平法图集,国家标准图集,运用于全国各地,设计院、施工、造价的标准之一,该图集是后期工程造价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该图集的学习也是建筑识图最重要的工具书,设计院设计图纸时基本都采用该图集的标注,如不对101图集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很多同学看不懂结构施工图纸,并且在结构部分的建模、节点处理等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当然工程量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建筑构造(或房屋建筑学),该内容为建筑各个构造部位的详细解读,也是各种专业术语的详细解读,该内容能帮助对设计图纸的理解、对工程部位的理解、对计价定额中内容的理解、对后续施工技术内容的知识铺垫,建筑构造会加强图纸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后期工程造价在识图、算量、计价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同学在这个比较冷门的课程上不引起重视,所以才会有同学在群里经常问到“檐口”、“窗台”、“虎头砖”、“山墙”等等专业部位叫法。建筑结构,该内容很多人都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工程造价与结构无关,其实建筑结构中造价这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在于结构力学的验算和设计等,造价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概念、部位、作用等,如箍筋加密、非加密,为什么加密、梁或板的负弯矩筋作用、吊筋的作用等等,什么是抗弯、什么是抗剪、什么部位抗弯、什么部位抗剪等。建筑结构的内容能辅助101平法图集的学习,并且在后续工程造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判断图纸设计、模型建立是否有漏项、错项等。施工技术,经常有同学在造价群问定额计价时定额套项的问题,甲方给定清单内容或者图纸标注有节点做法,但是具体套项时不知道怎么去套那些定额项目,这就属于典型的施工技术和定额没有完全的结合起来。我们所说的学习施工技术不是说怎么组织、怎么修建这栋建筑物,而是对施工技术上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序、工艺要进行学习,比如抹灰项目,先做基层清理、补洞,在进行墙面的湿润、水泥浆的铺设,最后是一次成活、二次成活、罩面压光等,这个就叫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工艺在后期要与定额工作内容进行匹配,否则就会出现定额套项重复套项、错项、漏项,导致造价偏差较大。工程计价定额,很多同学很迷茫,就问这个定额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现在都用软件处理了,其实定额就是工具书,同101平图集一样,学习的侧重点除了定额的说明、计算规则、定额的工作内容外,还要把定额的工料机的关系、材料价格构成关系等梳理清楚,最后一定要把定额工作内容和施工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当然结合的前提是在后期定额套项时具体落地操作,但施工技术和定额的关系一定要引起重视。以上基础内容在工程造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失去了以上的内容,不管你计量计价软件操作多么熟练,成果质量也是不敢想象的。当以上基础知识有一定沉淀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软件的学习和运用。毕业后先去造价事务所或施工单位做专职造价(非现场)的,在识图、图集、算量、计价上提升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对现场的工序工艺、收方、核价、经济资料编制、争议事项处理、工作协调等偏弱,当然对于工程造价来讲会有很大的缺陷,成果质量也有可能有很大的偏差,所以刚毕业的新手一般在造价事务所或施工单位做专职造价(非现场)坐班一段时间后都会被安排到项目驻场或非驻场跟审,也有的造价事务所或施工单位直接把新手派驻项目,目的也在于学习积累以上的不足。而毕业后先去施工单位做现场造价或施工的,在识图、图集、现场的工序工艺、收方、核价、经济资料编制、争议事项处理、工作协调等提升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对软件的运用、算量、计价等相对偏弱,有的做了一个完整的项目后,也不能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施工图预算,所以需要回到公司集中学习弥补以上的不足。所以先施工还是先造价,或是先造价后施工,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过程学习积累的侧重点是什么,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先造价后施工的前端造价进步提升快,但迟早需要去现场积累现场经验,先施工后造价的,现场经验积累快、扎实,但是后端必须系统的学习算量计价这个版块的内容。造价和现场是密不可分的,不分先后,只有是否缺失的说法,所以希望大家不用在迷茫和纠结施工与造价的选择,如果非得用一个“熟手”来量化时间,彼此都差不多,这也验证了一句俗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99 评论(8)

快乐花蛇

很多新手造价的朋友经常问我,我作为新手造价人,是去施工单位呢,还是去咨询单位呢? 其实去咨询和施工,这是两种不同的方向,各有优点,不存在哪一个更完美这一说法。 那我就逐一简单说一下施工与咨询的区别。 在说明之前,我想阐述一个宏观的观点,就是,造价行业或者工程行业,这行业是立足于实践的工作,而非理论,行业特点就是实践出真知。 如果你第一学历不好,专科甚至高中,想要从事工程行业,要不要专升本?我的建议是不需要,专升本的几年,足以让你在实践工作中学到很多实用技能,而到本科所学到的东西,恕我直言,真的用处不大,首先是工程行业及造价行业知识更新很快,日新月异,尤其是造价行业,最重要的清单定额,这类知识是经常会变的,当然了大的框架不会变,但是细节一直在变,而我们造价行业最看重的就是细节,作为审计,审你哪里?自然是细节,你注意不到的地方,他注意到了,那这就是审减。大的东西比如钢筋混凝土啊,都是软件算出来的,只要你图纸水平不差,不会差距太多。 话说回来,你辛苦在专升本后苦学几年,出来了发现软件更新了,清单定额改了,那你岂不是郁闷。而又浪费了几年时间,何苦呢?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一位女生,高考没考好,考的造价的专科,专科几年后又升了专升本,然后本科毕业了又考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了发现大家看的是第一学历,还是不好找工作,于是又要考博士。。。。 我就是搞不懂,工程造价行业,作为博士她能研究啥呢? 我都工作十年了,这姐们儿还在上学,天啊,三十岁的人了,还在上学,那你说上学的意义在哪呢?满腹经纶?为了那一张学历?十年青春啊! 当然了我不是否定上学的意义,上学是这个社会上相对来说唯一公平的竞争方式,但是一味地上学而不抬眼看社会,我觉得也不是好的选择。 说远了,说回造价行业,这个实践学科,自然要去最基础的地方训练。 先说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最大的好处就是亲临现场,面对第一现场,你可以观察工人的施工方式,如何施工,怎么施工,哪里可以多,哪里可以少。哪里需要把签证变更做全做好,哪里需要影像资料,施工与定额的差异在哪里,一个工程的施工成本究竟是多少?与预算定额能差多少?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造价经验,非常好,非常宝贵。 而且施工单位造价员可以把量算到极致,因为工程量就是实打实的钱啊,必须把图纸、实际施工情况死抠到底才有钱赚啊,另外与分包或者包工头对量,那也是锱铢必较。 说实话这个过程很锻炼人。 而且相对来说,施工单位没那么忙,工资也相对还可以,你可以有一些空闲去学一些造价或施工的知识,这也是一个好处。 但是施工单位也有不足之处,工作环境差,工作极其不稳定。 当然这都是外在因素,从造价的角度讲,我认为最大的弊端就是一个工程的流程时间太长,短则二三年,长则五六年。 你想想你五六年都浪费在一个项目上,那你能学到的造价相关知识就很有限了,同样的时间如果在咨询,那你会搞很多项目,遇到很多情况,你的经验积累也是进步神速,而施工单位,单纯的让你做造价方面的工作及积累经验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一位造价员要还要兼职内业员,资料员,有的时候还要充当技术员安全员,甚至很多前期工作你也要接触。 所以施工单位的造价员,进步是缓慢的。这对于急于求成,想靠造价谋生的各位,怕是不能接受。 再说咨询单位,咨询单位最大的优点就是深耕造价行业,在咨询单位,你会学到如何编制招标控制价,如何编制施工图预算,如何防止被别人审以及如何审别人,尤其是结算审核这里,如果你想做好,那对你们本省定额是一定要吃透的,不存在说你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就随便扣人家工程量和调人家综合单价。 所以你对造价行业的清单定额,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甚至造价鉴定都要了解清楚。 另外咨询单位能接触各种各样的工程,各种问题的工程,各个专业的工程,会让你在短时间内进步巨大,前文提到,造价行业是实践出真知,你想想,这么多工程给你练手,让你在做工程中找到问题,积累问题,解决问题,这都是实打实的经验! 我保证,在学习这块,你几年的咨询公司生活一定好过你几年的大学生活,相信我!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咨询单位也有很大的弊端,虽然说外人看来是办公楼里办公的小白领,但是咨询公司的工资,真的是低得可怜,即使你度过新手期,你貌似高工资的背后是无数的加班与牺牲自我时间精力换来的。而且咨询公司的工作很累很焦虑,常常是来活就着急,有活就一直催,一个活干不完又来另一个活。 总之是每天都在慌乱之中。 本该严谨细致的工作,让你在焦虑和着急的氛围下去做,还要保证正确率,那你是不是很难受呢。 另外咨询的弊端就是闭门造车,往往一位咨询开始的造价人,甚至没去过工地,不懂相关施工工艺,甚至不知道施工材料,就给人家做预算,搞造价,这无异于盲人摸象啊!在这分享培训机构获取造价信息的方法,百度“共享造价协会”即可 ,还是挺方便的。 总之施工与咨询单位,是各有利弊,看大家怎么想。 凡是不绝对,我也见过施工单位的朋友造价做得非常好的,我也见过咨询公司没去过工地的老板能给施工单位解决大问题的。 毕竟无论施工也好,造价也罢,技术问题都属于低级问题,能解决一般人解决不了的非技术问题,才叫高级问题。 另外我非常不建议大家盲目的考证,有的朋友,励志做造价,但是居然问我,要不要考二建证?既然你做造价,那就考造价相关证书,考二建干什么呢?他说是因为别人都在靠近。。。。 不要盲从嘛!要有自己的主见啊,喜欢考证,也要结合自己未来发展和方向来考啊,证书和职业发展,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东西,要背离了其中的规则,那一定是得不偿失啊。 当然了这只是举例,你为了学知识而考证,也无可厚非,毕竟能多学点知识。 但是我的观点还是那句话,学以致用,知识学到脑子里而不用,那对你的提升又有什么意义呢,你满腹经纶,造价读到研究生,可是连基本的工程量都不会算,或者说算不明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非编造,而是我上述的那位女同学) 还有的朋友,学习能力确实强,五年之内,一级造价师(土建、安装),一级建造师(建筑、市政)、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都考了下来,现在又要考法考。 我很佩服这样的朋友,学习能力强,自律且有毅力。 但是我特别不理解这种行为,这能证明什么呢?证明你学习牛X,证明你证书多,然后呢?要知道证书的效益是递减的啊! 我个人看法啊,盲目的考证,拼命的考证,手里一堆证,其实不能证明你多牛X,恰恰证明你这个人没别的本事,只能考证。你看哪个大建筑公司老板,哪个企业老总每天拼命的考证,人家忙于拉项目,忙于应酬,忙于制定公司战略,哪有时间考证?恰恰是这种一天除了工作没什么事,百无聊赖又不甘平庸的人才把考证当作事业,当作精进,当作人生的精神支柱,考下来证,会给自己一个理由“你看,我也并非庸碌之人,我有这么多证”。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啊! 我们都是普通人,自然做不到像公司老板和企业老总一样拉项目,搞应酬。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提高自己个人能力或者水平的事情啊。 我坚信一个观点,我们平凡之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给自己带来增值,才能有机会打翻身仗。 有人会说:你看你不是反对盲目考证吗,怎么又坚信学习能增值这一观点,岂不是自相矛盾么?! 正式我相信学习能带来增值,所以我才反对盲目考证! 考证是一个极其浪费时间与精力的事情,而且考取与自己规划路线相左的证书,更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在这种情况下,你投入的时间及精力成本远远高于你的收益。 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你做造价,你把考证的精力拿出来精进一下技术和工作能力不好嘛,读读图集,研究下软件精细化操作,琢磨一下造价相关政策、法规,不香嘛! 退一步说,你造价行业已经十分精通,那你研究下投资、写作、沟通、法律、亲子教育,哪怕是研究下自媒体,也比去盲目的考那些意义不大的证书强。这些东西,都是与你个人工作增值和生活品质提高息息相关的能力,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这些有用的东西上面呢? 总结,证书要不好考,要考,你做造价,那就考一级造价师,你干工地,那就考一建,你做监理,那就考监理工程师,你搞设计,那就考结构师、建筑师。你搞勘察,那就考岩土! 考下来你专业的证,与你工作规划有正收益的证!其余的不要考! 把那个精力拿出来干点有用的事!

20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