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菲猫爱烤鸭
李斯的雨
数码电子印章是合法的,它其实是一种软件和硬件结合的系统;系统的印章是一个USB接口的电子装置,它内含一个电子证据发生器和印章的电子图形,并且有一个电子证据库,签署电子文件时,它输出印章图形以及签署时发生的电子证据参数,签署完毕后,把签署文件时产生的电子证据输回到证据库里。有专门的加密算法进行安全保护。 电子印章的详细介绍:
烧掉额回忆
电子印章是合法的。电子印章是电子签名应用的一种形式,把持有人身份信息、印章电子图像信息与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唯一对应绑定,存储在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电子介质内。签章的过程是把印章图像签署在电子文档的相应位置,并应用持有人身份信息、数字证书对电子文档进行数字签名,保证电子文档签章人身份的真实性和文档的完整性。1.法律条文来保障可靠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章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章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满足以上四点,可以称之为可靠电子签名。2.技术来保障安全性:1.硬件安全:安印电子印章采用智能密码钥匙+密码的双重保障机制,完全遵循国密标准,具备和银行U盾相同的安全防护能力。2.证书安全:安印电子印章采用工信部认证的CA证书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签章后的文档将被锁定不能修改 。3.日志安全:安印电子签章自动记录盖章时间、电脑IP,MAC地址等关键信息,用户可以在电子印章云平台上随时查看签章日志,便于后续追溯 。双重加密+时间戳认证+双重加密+日志查询=安心签署。
夜未央周
采用第三方电子合同签署的电子公章是合法的:电子印章技术是以CA身份认证和信息加密为核心的技术,使用电子印章的文件具备签署身份可识别、不可抵赖,签署内容不可篡改等特性,因此不断被企业组织采用。使用电子印章需走什么程序:电子印章的使用与部署需遵守各项规定,涉及身份认证、信息加密、时间戳等多项技术,普通公司独立部署成本太大,因而可选择可靠的第三方电子印章服务商实现公司内部印章电子化的使用需求。通过登录第三方电子印章平台-注册-实名认证,即可申请生成电子印章,当需要用章时,只需在平台发起电子档文件并调用电子印章即可。电子印章是否需要备案:电子印章不需要公安局备案。具体原因请参照以下两点:(1)物理印章为什么要备案?物理印章的外观容易模仿,而印鉴真伪鉴定通过肉眼很难精准判断。当合同双方就印鉴真伪产生争议时,双方通过将产生争议的印鉴与备案的印鉴做对比即可判断真伪。综上,物理印章备案的作用主要在于保障公司合法经营和合同争议追责。(2)电子合同产生纠纷了怎么鉴定真伪?即电子印章怎么鉴定真伪?电子印章主要是通过CA身份认证技术以及加密技术实现的在电子档文件上直接签署,这里的“签署”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签署身份可识别——由国家设立的权威CA认证机构提供身份认证服务;签署时间精确记录——由国家授时中心提供可信时间源,时间戳技术精准记录签署时间;签署内容不可篡改——通过哈希固化以及多重加密技术实现文件传输与存储安全;与传统物理印章模式中通过对比印鉴(印章盖在文件上的印迹)不同,电子合同的验签只需通过在线查看电子印章签署时的数字证书是否被破坏即可快速判定(如果被篡改,则会提示签名无效、数字中证书被破坏)。可见,电子印章真伪鉴定与外观如何并无关系,因而传统意义上的公安局备案也就没有必要了。电子印章的法律效力:根据《电子签名法》规定,可靠的电子签章具有与传统签字或盖章相同的法律效力,从法律角度肯定电子印章的有效性。此外,《民法典》合同编对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等技术的实施与应用作出规范,进一步提升电子印章应用的可靠性。
唐尼小姐
法律分析:电子公章不违法,只不过电子签章的使用目前在法律上有一定限制,以下情形不适用电子印章: 1、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 2、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 3、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服务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