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6

lisabaobao99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襄阳2020年经济师名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好生活2013

已采纳
东汉时期,荆州分七郡,郡汉在武陵郡治下的汉寿县,也就是今天湖南省的汉寿县,到了东汉末年,荆州刺史王睿治上时,荆州的治所就移到了南郡治下的江陵县,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荆州市,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因为听信了武陵太守曹寅的伪造檄文,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董卓掌控的朝廷,委派刘表为荆州刺史,这一年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一、当时的荆州七郡人口与现状根据《后汉书 志 郡国四》的记载,荆州七郡的人口分别是:南阳郡243万,南郡74万,江夏郡26万,零陵郡100万,桂阳郡55万,武陵郡25万,长沙郡105万,不过这是汉顺帝时期的人口统计,离刘表主政的荆州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却能反映一个情况,当时的人口是第一生产力,人口多自然经济发达,地位也更重要。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天下大乱,董卓趁机控制了朝廷和皇帝,挟制天子以令诸侯,为了拉拢刘表这样的名流士大夫,董卓上表皇帝封刘表为荆州刺史,说是上表其实就是董卓说了算,毕竟董卓连皇帝都敢废立,以袁绍为首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反对董卓,整个天下大乱,地方刺史州牧拥兵自重,荆州也不例外,所以长沙太守孙坚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还杀死了南阳太守孙咨,之后孙坚投靠了袁术,而袁术则自任南阳太守。不仅荆州的地方官互相攻杀,而且地方上的宗族势力也开始横行,不听从官府,自行武装起来独占一方,再加上黄巾余党时而骚扰,这就是刘表赴任前的荆州局势。二、刘表单骑入宜城平荆州董卓给了刘表一张委任状,却没有给刘表任何资源,刘表所拥有的资源除了名声就没别的了,而且袁术有意阻止刘表进入荆州,因为袁术自己想图谋荆州,因此屯兵在鲁阳,切断进入荆州的道路。东汉末年的士大夫们,只要拥有的清高、廉洁、孝顺、正真的名声,就很容易得到支持,刘表在朝廷任职是被原来的大将军何进征僻的,因此也就认识了同在何进幕府下的蒯越,因此孤家寡人的刘表进入荆州后,首先找的就是蒯越,这很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来到一个陌生地方,总是先联系自己在当地的朋友,刘表就是如此。刘表一个人进入荆州南郡的宜城侯国找到蒯越,同时蒯越也带了自己的兄弟蒯良和当地的朋友蔡瑁,汉末时期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一般都是彼此通婚形成门阀势力,当时荆州势力最大的家族就是蔡瑁所在的襄阳蔡氏,刘表能不能成功上任,就取决于蒯家与蔡家,刘表没有找错人。刘表手上有正式的朝廷任命书,和自身八俊之一的名声,蒯家和蔡家有武装和势力,双方一拍即合,同时达到政治联姻与政治交易,从后来的发展就能看出,刘表娶了蔡瑁的姐姐为妻,同时刘表还任命蔡瑁为江夏郡和南郡的太守,以及镇南将军军师,当时刘表是镇南将军,蔡瑁就是军师,而蒯越被封为章陵太守。与之交换的是蔡瑁和蒯越、蒯良全力协助刘表,利用本家族的人力、物力、财力平定整个荆州,一边用引诱杀害的办法,一边用说服劝降的办法,平定了除南阳郡之外的荆州六郡,平定了荆州之后,刘表就得找一个政府办公场所,原来荆州的治所是江陵,但刘表没有选在江陵,而是选在了襄阳。《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乃单马入宜城,请南郡人蒯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乃使赵遣人诱宗贼帅,至者十五人,皆斩之而袭取其众。唯江夏贼张虎、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诸守令闻表威名,多解印绶去。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三、刘表为何选择襄阳为荆州治所1、依靠蒯家与蔡家的势力。这是刘表定治襄阳的第一个原因。在刘表的内部,初定的荆州,其实是很不太平的,刘表能够依靠的势力就是蒯家和蔡家的势力,刘表本人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人来的,没兵没钱没势力,除了依靠蒯家和蔡家,刘表没有任何办法,而蒯家和蔡家最核心的势力范围就是襄阳,蒯越、蒯良是襄阳中卢人,蔡瑁是襄阳蔡州人,都是今湖北省襄阳市附近的人,刘表为自己安全着想,也得定治襄阳。2、提防荆州内部其他势力。荆州共七个郡,除了南阳郡外,长江以北还有南郡和江夏郡,长江以南还有荆南四郡,荆南四郡虽然名义上归顺刘表,实际上算是半独立状态,因为刘表是传檄而定的,不是武力征服,刘表真正能够掌控的只有长江以北的郡县。比如后来发生的长沙太守张羡联合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反叛刘表,刘表用了好几年,等到张羡去世后才最终控制了荆南四郡。3、从人口和经济角度考虑。前面讲过汉顺帝时期的整个荆州人口分布图,到了汉末这个大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换句话说,仍然是长江以北占据了荆州一大半的人口和经济,东汉末年的战争最大的目的不是抢地盘,而是抢人口,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由于战乱频生,土地大量闲置,而人口大量减少,任何一个势力想要发展壮大,都必须增加自己一方的人口。比如刘备在曹操南下时,冒着被曹军追击的风险都要带着十几万百姓南下,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这些人口能够壮大实力,成就事业,曹操与刘备汉中之战时,曹操就是搬空了汉中的人口,让刘备得其地不得其人,这也是曹操汉中之战主动放弃的原因。江陵和襄阳当时同属南郡,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还是从世家大族分布情况来看,襄阳的优势都比江陵好,一是襄阳靠近南阳,南阳是东汉人口最多的郡,与南阳交界的襄阳人也不会太少,二是像蒯家和蔡家这种超级大家族都是住在襄阳的,就能看出襄阳的优势明显高于江陵。4、地缘政治原因与提防外敌入侵。当时整个华夏的重心仍然在北方,也就是长江以北加上黄河以北的地区,中原势力想要进入荆州,就一定会从襄阳走,因为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第一城池,是中原南下江汉平原的必经之道,是北军南下荆州最好走的道路,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东西两面都是山,东边大洪山和桐柏山,西边是荆山,中间就是襄阳,从南阳南下,只需要跨过汉水经过襄阳就能进入江汉平原腹地,还不用过长江,汉水可比长江窄多了,方便过江。刘表的西边是割据益州的刘焉,东边是散沙一片的江东,南边是地处偏僻的交州,北边是盘踞南阳的袁术和孙坚,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威胁最有可能来自北方的袁术和孙坚,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后,袁术自任,驻军在鲁阳,也就是今天河南平顶山的鲁山县,南阳的北边,离洛阳和许昌都很近。从南阳南下荆州,襄阳首当其中,果然没过多久,孙坚在袁术的命令下,在刘表平定荆州的第二年,就发动了对襄阳的攻打,结果孙坚在追击黄祖时,被黄祖用流矢击中而死,孙坚战死后,刘表的势力一度到达南阳郡的穰城,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邓州市,这个地方在南阳的西南,襄阳的北边。孙坚虽死,可是来自北方的敌人并没有中断过,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骠骑将军张济攻打穰城,战死于城下,张济的侄子张绣但投靠刘表,刘表与张绣达到协议,由刘表提供粮食,张绣为刘表守护襄阳的北境,直到张绣后来投降曹操。之后,便是曹操的势力与刘表死磕了,在曹操平定北方之前,双方也只是你来我往发生了不少战争,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进退。由此可见,刘表政权的大部分威胁都是来自北方,刘表定治襄阳,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天子守国门的作用,只要刘表守住了襄阳,阻止了北方势力的南下,基本上也就保住了荆州,而作为防守西边的益州和东边的扬州,则没有襄阳那样的防守压力。四、刘表定治襄阳的意义郭嘉曾经评价刘表是“坐谈客”,实际上早期的刘表是很有进取之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过扩张行动,比如刘表向南打过交州,还派出自己的心腹手下赖恭出任交州刺史,吴巨出任苍梧太守,此举意在控制交州,向北刘表与张绣合作,或者与刘备合作曾经攻打过曹操的地盘。向西刘表与刘璋发生过战争,还向西攻打过南阳郡的西鄂县,向东与孙策及孙权发生过多次战争,只是刘表取得的成果不大,但表明了刘表是有心向外扩张势力的,只是由于实力及能力不够,后来便成为郭嘉所说的坐谈客。刘表把襄阳作为荆州的治所,对后来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保证荆州的安全。刘表在世期间,正因为把襄阳定为荆州治所,消除了所有来自北方的威胁,平安保证了整个荆州不受战乱的影响。想想如果刘表定治江陵,当北方势力一天天攻打襄阳,如果刘表不把主要资源用在襄阳,是守不住北方势力的攻打,襄阳一丢,荆州永无宁日。二是间接导致了三国的鼎立。当刘表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琮在襄阳本地的豪强胁迫之下投靠了曹操,曹操便占领了荆州治所,遥领整个荆州,刘琮的投降是襄阳豪强的投降,自此襄阳便彻底并入曹魏地盘,直到三国统一都是,而正因为如此,刘备有了喘息之际,准备南逃江陵,才有了曹操南下打刘备的长坂之战,导致刘备逃到了江夏与孙权联合。三是接纳了一大批北方南下流亡的士族。北方战乱时,刘表主政的荆州成为一方乐土,很多北方的名流士人流亡到荆州,这些人有诸葛亮、司马徽、徐庶、石韬等,很多影响三国局势的重要人物,就是从北方流亡到襄阳的,这些人的去处一部分是成为刘备手下的班底,比如诸葛亮,诸葛亮还是刘表的亲戚呢,一部分投靠了曹魏,比如徐庶、石韬,还有一部分隐居在襄阳,比如司马徽。

襄阳2020年经济师名单

200 评论(14)

我是毛毛虫妈

武汉大学代码是1048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学校历史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停办。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国立武汉大学。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华中派遣军司令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1946年,武汉大学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并迁回武昌珞珈山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继续办学。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在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1970年,在荆州建立沙洋分校。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2001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2022年2月,武汉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771人,其中正副教授293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0月,武汉大学有珞珈山主校区、医学部校区,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校区,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开设有123个本科专业;1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0个):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哲学、生态学、应用经济学、力学、法学、机械工程、政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电气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建筑学、中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城乡规划学、考古学、软件工程、中国史、基础医学、世界史、临床医学、数学、口腔医学、物理学、药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公共管理                                    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2项,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2022年2月27日11点06分,长征八号遥二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这22颗卫星中,有一颗特别受湖北人关注,它就是武汉大学牵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微纳卫星。武汉大学“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开辟了“卫星定位+数字高程基准”精确测定海拔高的新途径,首次将国家数字高程基准覆盖我国全部国土范围,成果应用于29个省份,为港珠澳大桥、汶川地震灾后快速重建等特殊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高效服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学术资源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569万余册;印刷型文献共698万册,其中图书582万册,报刊合订本94万册,声像缩微资料22万件;2014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55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87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41万册,电子期刊130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合作交流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

281 评论(11)

freekalong

你说的是哪个神话故事里面的

11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