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之猪
我面对亲人离世时最大的感受是不相信 曾看到过写祭奠母亲的文章,眼泪当即要流下来了。妈妈在时,我们往往觉得好像没什么,但当自己再也得不到时,感觉就像在黑暗的寒夜里突然被撤去裹身的棉被,暴露在无尽的暴风雪中。 是呀,“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亲人突然离世,就像是你忽然丢掉了一根陪你走了很久路的拐杖,像是走在雨中不小心被风刮走了雨伞,它让你感觉失去了难以复原的保护,只能踉跄在风雨中。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向他们表达爱,也没有办法得到他们的爱。但别担心,内心失落或者是出现一些应激反应都是正常的现象。 “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悲伤过后,日子总还是要朝前看,而如何走出悲伤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是在我们一代代人的观念里,死亡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从小到大,我们接受过了很多关于活着的教育,却没有人给我们上过如何面对死亡的课题。 但就像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它的一部分存在。既然死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和死亡和解,对于生者来说尤其重要。
我爱吃土豆儿
一、要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当亲人死去,我们通常感觉这不是真的,会觉得他还活着。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确实已经不在了,和他重聚在这辈子是不可能了。生命总是有来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连佛陀都不可抗拒。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仪式、程序、祈祷等,表示对已故者的怀念和尊重,也帮助我们接受逝者已与我们阴阳两隔的事实,通过哀伤的表达、抒发,完成心理上的分离与情绪的释放。二、要适应亲人离世的环境。亲人在你的心里和家庭里有着独特的位置,他们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但是失去亲人的家庭成员最终还要适应没有他的日子。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当我们知道一些事是无法挽回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悲痛中走出来。三、要把对离世亲人的情感转移到健在的人身上。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误解,甚至以为这是把亲人忘记的表现,他们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不敬。其实你把对离世亲人的爱转移到活着的人身上,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怀念他,而是一种更好地怀念他的方式,离世的亲人在面对死亡的一瞬间肯定也希望你能善待活着的亲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活着的亲人好吧。四、要相信亲人的离世是去了另外一个空间。其实世间万物自有定律,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新生,他不过是即将换另一种方式存在而已。宇宙中能量是守恒的,他以这种方式消失了便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亲人的离世是去了另外一个空间,只是由于时空维度不同你无法和他相遇。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灵魂,现代科学中的多维时空,有它相通性。我想,对于亲人,他走的时间平静、安详,我们也应该安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HELLO小不不
极致的悲伤。 半个月到一个月以内都觉得不真实,活在一场梦里一样,周围开始见到很多平时不怎么见到的人,在沉默中被推着过日子,参加很多看似悲伤的仪式,内心混沌迷茫不解,基本不会哭,真要哭给别人看也要努力挤眼泪。 大约一个月后,该来吊丧的人都走了,家里开始冷清了,周围安静下来,开始发觉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会梦到逝去的亲人,会不经意间跳出曾经很多画面,会遇到很多因为亲人不在而产生的问题,最多的是关于遗产、供楼、债务等经济上的问题,要考虑少一个人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家庭的收入。 其次是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家里会烧掉所有逝去亲人的衣服和生活用品,过年过节气氛不再那么活跃,在少一个人的情况下,仍然要按照习俗放鞭炮,祭祖,吃团圆饭。这段时间由于经济和生活上发生的变化让人体会深刻,会真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个事实。悲伤的情绪会越来越严重,会半夜哭,触景生情哭,各种哭和沉默,但是基本不会对朋友倾诉,因为真正的悲伤都是无从说起,只能承受这段时间过了以后,就是习惯没有这个亲人的生活,但是悲伤不会消失,埋进心里,一人承担。 有时候有些心情果然跟陌生人才能分享,我常常想自己结婚的那天,没有父亲牵我出场该怎么办。每次参加婚礼,看到新娘挽着爸爸出场,我都会默默流泪,我很想我的父亲也能见证我最幸福的时候,但永远不可能。而我也很害怕幸福是对悲伤的一种背叛。生活中,最让人心痛的就是与最亲最爱的人生离死别。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管你接受不接受,有些事你就得承受。亲眼看着最爱最亲的人离开,是那样的痛不欲生,那样的令人心碎。逝去的人已逝,活着的人就要好好活着。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