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6

叶子晓桐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李嘉诚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茉莉芬芳2008

已采纳
1.李嘉诚 香港 81岁 210亿美元2.李兆基 香港 82岁 185亿美元3.宗庆后 大陆 64岁 70亿美元4.郑裕彤 香港 84岁 68亿美元5.刘銮雄 香港 58岁 58亿美元6.郭台铭 台湾 59岁 55亿美元7.张近东 大陆 47岁 45亿美元8.王传福 大陆 44岁 44亿美元9.蔡衍明 台湾 53岁 43亿美元10.吴光正及其家族 香港 64岁 43亿美元

李嘉诚经济师

227 评论(9)

特力小屋

贫苦童年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1939年6月,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父亲李云经又在这时因劳累过度染上肺病。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训言。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会看相的同乡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1948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艰苦创业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在表妹庄月明的鼓励之下度过了难关。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并成为“塑胶花大王”。事业辉煌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李嘉诚排名第九,荣膺亚洲首富。李嘉诚可谓是一个真正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没有父辈的庇荫、没有丰厚的人脉资源,只是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与出色的决断力在残酷的商业战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成就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而现在,创业与李嘉诚那个时代相比,又多了许多便利之处,一是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二是互联网的兴起给了创业者更多的机会。所以说,了解了李嘉诚的创业史,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李嘉诚虽然不一定可以作为创业模版,但是却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鼓励我们在艰难的创业路上前行。

359 评论(10)

xiaohoulee

中国内地富豪:     排名 姓名 年龄 资产   205 刘永行 60岁 30亿美元   234 张近东 46岁 27亿美元   246 周成建家族 44岁 26亿美元   261 刘永好 57岁 25亿美元   296 杨惠妍 27岁 23亿美元   334 沈文荣 63岁 20亿美元   376 宗庆后 63岁 19亿美元   397 何享健家族 66岁 18亿美元   450 张欣家族 44岁 16亿美元   468 周福仁家族 58岁 15亿美元   468 卢志强 56岁 15亿美元   468 陈发树 48岁 15亿美元   468 梁稳根 52岁 15亿美元   468 史玉柱 47岁 15亿美元   522 马化腾 37岁 14亿美元   559 王传福 43岁 13亿美元   559 鲁冠球 64岁 13亿美元   601 张力 56岁 12亿美元   601 张志祥 42岁 12亿美元   647 张桂平家族 57岁 11亿美元   647 钭正刚 55岁 11亿美元   647 黄伟家族 49岁 11亿美元   647 郭广昌 42岁 11亿美元   647 丁磊 38岁 11亿美元   701 孙广信 47岁 10亿美元   701 祝义才 45岁 10亿美元   701 杜双华 44岁 10亿美元   701 黄如论 57岁 10亿美元    香港:    排名 姓名 年龄 资产   16 李嘉诚 80岁 162亿美元   32 郭氏家族 暂无 105亿美元   43 李兆基 81岁 90亿美元   124 米高嘉道理家族 68岁 42亿美元   132 郑裕彤 83岁 40亿美元   132 刘銮雄 57岁 40亿美元   246 吴光正家族 63岁 26亿美元   305 邢李源 59岁 22亿美元   397 陈廷骅 86岁 18亿美元   430 冯国纶 61岁 17亿美元   450 许荣茂 58岁 16亿美元   468 朱林瑶 39岁 15亿美元   601 李思廉 52岁 12亿美元   601 罗康瑞 60岁 12亿美元   647 柯为湘 57岁 11亿美元   647 李泽楷 42岁 11亿美元   701 邓耀家族 暂无 10亿美元   701 曹德旺 63岁 10亿美元   701 何鸿燊 87岁 10亿美元    台湾:    排名 姓名 年龄 资产   183 蔡万才家族 79岁 33亿美元   246 蔡衍明 52岁 26亿美元   334 郭台铭 58岁 20亿美元   450 林百里 59岁 16亿美元   701 林荣三 暂无 10亿美元   名字前的数字为全球富豪榜的总名次 李嘉诚,男,汉族,生于1928年 ,籍贯广东潮州,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据2008年3月《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高达265亿美元,折合2000亿港元。 李兆基,大紫荆勋贤(1928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廿九),生于广东顺德大良。香港地产发展商,恒基兆业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于李嘉诚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为230亿美元,折合1795亿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称号。李兆基与同为新鸿基创办人的郭得胜及冯景禧,连同胡兆炽、黄少轩、戚宗煌、吕贤藻及,在1958年组成永业,合资经营地产。宗庆后,浙江杭州人,出生于1945年10月,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1987-1991年,任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裕彤,1925年8月26日出生于广东顺德伦教镇,全球华人十大富豪之一,珠宝大王。兼任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及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Cheng Yu Tung Family (Holdings) Limited及Centennial Success Limited董事。亦为信德集团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利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非执行主席。同时被誉为香港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刘銮雄,广东潮州人。1951年生于香港。早年就读于加拿大大学,获学士学位。1974年毕业回港,加入其家族的吊扇制造业务,获“风扇刘”之绰号。刘銮雄眼光敏锐,极具魄力,以狙击手姿态驰骋于香港股市,自1985年迅速崛起。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性大集团,总市值追随十大财团之后,成为香港候补财阀,业务扩及地产、传媒、建筑及制造业等方面。其拥有财富据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估值为21亿美元,大约折合164亿港元,在全球富豪中排名为第458位。 1978年组爱美高公司。1983年上市,并出任爱美高主席。上市即被称为第一只新兴工业股,大受基金公司垂青,发行7500万股,集资1.5亿港元。至1987年发行股数迅速扩大至20亿股的水平。銮雄早年与其弟刘銮鸿(细刘)继承其父亲刘火荣创立之岳记吊扇厂,1978年与梁英伟创办爱美高,亦为吊扇生产商,其后发展成爱美高集团。1980年代开始活跃于金融及地产业 郭台铭,台湾著名企业家,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现属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人,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毕业于台北市的中国海专,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华人第一大民营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及永龄文教慈善基金会创办人。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144 评论(11)

羋修羋修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中国历史十大富豪排行 瞒着学校地下创业 亿万富翁成功路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31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