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3

随风思恋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沪东中华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eyond45678

已采纳
不对吧!已在试航。2007年8月至9月,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LNG)将按预定计划,在业界的关注目光中正式出海试航。 作为世界民用船舶建造“皇冠上的明珠”,迄今只有日、韩和少数欧洲国家能建造的高技术产品,LNG的建造与完工不仅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强大科技实力的见证,更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自主创新下的“跨越式发展”图景 “没有自主创新,一个产业必将失去发展出路,对处于世界激烈竞争中的中国船舶工业尤其如此。”中船集团副总经理谭作钧说。 作为我国船舶工业主要力量,中船集团自1999年7月组建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艰难起步到行业“巨头”的跨越,其发展态势日益引起世界船舶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现实的数据成为最好的诠释:2006年,中船集团造船完工107艘,602万载重吨,这一产量约占当年全国造船总量的43%,排名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从1999年到2006年,基本上以年递增70万载重吨的高速度增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规模实力的迅猛增长只是一个方面。在产量激增的背后,是中船集团对船型不断的开发优化和一批品牌船型的相继“亮相”:被誉为“中国沪东型”的74500载重吨散货船由于设计的创新与优化,一举获得意大利、希腊、香港船东50艘订单;集团旗下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已累计获得100多艘17万载重吨系列绿色环保型散货船订单,国际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并拥有了该型船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 实力来源于创新,换来的则是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和回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船集团手持船舶订单超过4200万载重吨,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10%以上,骨干船厂生产计划已排至2011年底。 在国内船舶行业干了大半辈子的王为老人感叹:“自主创新品牌撑起船舶工业一片天,吸引世界大船东争相到中国船厂订船,这的确是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是中国造船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创新赋予的“底气”与“自信” 正是由于自主创新所赋予的实力和自信,使中船集团在8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造船工人”到“设计师”与“需求引导者”的转换。 我国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的发展历史,正是一部自主创新的生动历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的FPSO从“无”到“有”,再到公认之“强”,仅用了20余年时间。而中船集团所属的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正是我国FPSO设计开发的最主要力量。目前,该院参与设计的FPSO已经占到全球份额的1/6,该院也成为国内唯一、世界知名的FPSO设计单位。 同属于中船集团旗下、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于2005年3月在国际招标中击败韩国三星、大宇等强劲对手,成功中标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建造30万载重吨FPSO,中船集团对该产品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充分显示了中船集团在FPSO建造方面的强大实力。 创新带来自信,更带来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勇气。在中船集团的组织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船厂全力对LNG的建造技术进行攻关,先后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逐步掌握了LNG建造的关键技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LNG从2004年8月建造合同生效,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出坞下水,今年8月至9月将出海试航,10月份将交付使用。如此的速度和效率,足以让业界注目。 “造船强国”的海洋之梦 “现实的进步只是一个起点,再经过数年的努力,到2015年,中船集团将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中国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中船集团一位负责人在采访中对记者说。 不懈的海洋之梦正化作现实中坚定的步伐。来自中船集团的资料显示,目前集团自主研制的各种船舶与设施产品“已能够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用于任一海区和海洋工程”。 根据中船集团提供的最新消息,沪东重机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承接并开始建造7K90MC-C大功率低速柴油机,这将打破进口主机垄断国内大型集装箱船主机的局面。 从1999年中船集团组建时的95万载重吨年产量,到2006年造船完工602万载重吨,再到今年上半年手持超过10%的世界船舶市场订单份额,中船集团依靠自主创新,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发送出“中国造船业”的无穷魅力。国际海事界发出这样的评价:“中国造船界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着世界船舶工业的格局!” 查看原帖>>

沪东中华经济师

130 评论(10)

自由自在的GUCCI

王进。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起,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王进是电网特高压检修工,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66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王进参与执行抗冰抢险,奥运会和全运会保电,线路防舞动治理等重大任务,带电检修300余次实现“零失误”,为社会节省电量1000万度,避免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294 评论(10)

我就是小J

从这些"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一种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我们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136 评论(15)

爱吃的呆猫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胡双钱,男,汉族,1960年7月生,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事”。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原本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这些飞机技师的各公司专车甚至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的优厚工资,胡双钱谢绝了。2、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高凤林,男,汉族,1962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凤林班组组长。高凤林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3、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孟剑锋,男,汉族,1968年11月出生于马龙县,大学文化(云南大学法学专业),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身体健康,现任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15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