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8

小泥格格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厦门航空总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misally

已采纳
我作为一个在北航的航空航天专业学习了九年的学生,真的可以不客气地说,北航无论如何,在航空航天系统内都绝对是说得上话的,毕竟三航院校——北航南航西工大,再加上一个哈工大,这四家大学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引领者。我就介绍一个离我很近的航空发动机专家——陈光老师吧。【如下图所示,就是陈光老师】陈光老师是我的老师的老师——所以我们平时都称他是师爷,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称呼他叫“光先生”。说起来“光先生”这个称号,那还有一段渊源。要说航空发动机行业里面姓什么的人起的作用最大,那绝对是姓“陈”。光先生告诉我们,大概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组织了一个只有五个人的航空发动机专家小组,其中包括了陈光老师,还有北航的另一个发动机院士:陈懋章,北航搞传热的陈大光老师,然后还有一个中科院的姓陈的老师。所以五个专家,居然四个姓陈,如果都喊“陈老师”都不知道在叫谁。于是陈光老师就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光先生”,从此旁人也觉得这个称呼很好,就干脆这么称呼他。陈光老师是搞航空发动机结构的,所以基本上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基本上没有陈光老师不知道的,简直就是一部活的航空发动机百科全书。原来陈光老师上一门课,讲航空发动机结构,基本上就是中国的最高水平,在他之后的老师再上课讲航空发动机都会吹牛:“我当年全程亲耳听过陈光老师讲课”。而且他还曾经因为一起航空发动机事故,代表中国去苏联跟苏联专家据理力争究竟这起事故是谁的错,最后凭借对航空发动机结构的了解和高超的观察能力,陈光老师把苏联专家驳斥的哑口无言。当然了,现在陈老师因为快要90岁的年纪了,再也不能在一线从事航空发动机研究了,但是他还是坚持在进行航空发动机科普方面的工作。比如说下图就是陈光老师在上课,虽然年纪很大了,耳朵也有点儿背,但是他的头脑非常清晰,一点儿都不显老。而且陈光老师每天都会坚持大量的写作工作,把他了解的航空发动机知识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们这些晚辈,比如说下图就是他时不时地会传给我一些他自己刚刚写完的资料,实在是诲人不倦。所以说,陈光老师真不愧是一位集技术、经验、智慧、敬业……等等于一身的航空发动机专家,航空业的领军人物实在是当之无愧。

厦门航空总经济师

329 评论(12)

光头强329

众所周知,从北航走出了许许多多的航空航天领军人物,其中有的人人皆知,有的却默默无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三位“名气较低”的领军人物。徐惠彬徐惠彬教授历任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关于他的成就鲜有报道,因为他主要研究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热障涂层,该项技术在国产航空发动机上已经大规模应用。大家懂的,多说不宜。刘红刘红,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1年任教授,2004年起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红教授主持“月宫一号”的研究,2014年5月20日,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月宫一号”105天的密闭多人试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的试验成功,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唐立唐立江苏宜兴人,核武器物理研究与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总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父亲是唐西生,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关于他的报道比较少,总结来说曾设计隐身机尾喷管,后跨界造出5款核弹头。

358 评论(13)

oo888888oo

作为北航航空学院在读的学生,简单介绍几位我相对比较了解的大佬吧。李椿萱,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教授,199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9届全国政协委员。李老是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设计专家。回国前在美国洛克希德导弹及空间公司从事航天飞机及导弹的型号及预研工作。1980年回国,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7-1997年先后任八六三航天技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专家组成员,及第二届气动力、热专题组组长,参与了我国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系统的发展规划与概念研究,并全面负责气动力、热专题的关键技术预研与设备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国防科工委863计划先进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863计划先进个人等称号,以及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自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王浚,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就是北航在改名以前的名字),我国著名人机与环境工程及空调制冷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主席;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航天推进剂制备及输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项目专家组长,副组长。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对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生命保障及安全救生技术以及空气制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过二十几项大中型重点环境模拟设施和空气制冷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并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为国防建设和环境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先后承担国家大型国防及民用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防及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五项。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国家甲级出版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7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博士后11名。唐长红:相信军迷对于唐总一定都很熟悉,毕竟是“飞豹”“歼轰7A”和运20的总师!唐总本科是西工大的,研究生毕业于北航。先后参加了“飞豹”飞机、运七—200A、MPC—75、AE—100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和重大预研课题研究。现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副院长、国家重点型号飞机总设计师、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2011年12月份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的大佬们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每次路过主M楼时,看到挂在墙上的两院院士们的照片,就不由得感叹,什么时候我也能挂在那呀(醒醒,该搬砖了

127 评论(13)

洛洛智久

核心基地:厦门高崎、福州长乐、杭州萧山分公司:福州、杭州、天津、南昌、北京、长沙、泉州7家亚洲国家航点:曼谷、首尔、东京、大阪、札幌、福冈、胡志明、新加坡、吉隆坡、沙巴哥打基纳巴卢、雅加达、巴厘岛、宿务、卡利博、克拉克等洲际航点:厦门基地国际出发:阿姆斯特丹(欧洲,荷兰)、悉尼、墨尔本(大洋洲,澳大利亚)、洛杉矶(北美洲,美国)、温哥华(北美洲,加拿大)福州基地国际出发:悉尼(大洋洲,澳大利亚)、纽约(北美洲,美国)、巴黎(欧洲,法国)青岛分公司国际出发:洛杉矶(北美洲,美国)深圳分公司国际出发:西雅图(北美洲,美国,已停航)

10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