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丽景
凯恩斯写作本书的最终理由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以便解决失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经济学的诠释者迪拉德对就业通论一定理形式作业提要,并绘制了图表。凯恩斯阐述了收入和就业波动的关系。他认为,萨伊的市场法则,供给自行创造需求,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的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后者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与货币量决定。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是: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货币的流动偏好(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
A这点小事
世界三大经济学之父分别是凯恩斯、坎蒂隆、亚当斯密。1、凯恩斯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2、坎蒂隆理查德坎蒂隆是爱尔兰经济学家和金融家,曾撰写现代经济学的最早的著作《商业性质概论》。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在经济学说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政治经济学形成过程中在亚当斯密之前对该学科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第一次系统全面论述,被誉为爱尔兰农学派经济学之父。3、亚当斯密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 扩展资料:经济学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此时以微观经济学为主,代表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理论研究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代表作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建立,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最终确立,建立了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凯恩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坎蒂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当斯密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