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6

宇宙无敌的猫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软件成本造价师ccep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uchu白白

已采纳
ccep认证与十环认证的区别是什么?泰融环保小编与大伙聊聊。一、证书不同:ccep认证是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十环认证是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俗称。二、认证范围不同:ccep认证主要认证范围是:针对污染治理机械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环境保护材料和药剂等;十环认证主要认证范围是:家具建材,涂料胶水等。三、认证机构不同:ccep认证机构是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十环认证认证机构中环联合(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四、认证费用不同:ccep需要的费用比较高;五、认证作用上的相同和不同:相同点:十环认证和CCEP政府招投标都可以加分;不同点:十环认证可以进政府绿色采购,ccep认证不能。更多的关于ccep认证详情的可以关注广州泰融环保网查询了解。那么哪些产品可以申请ccep认证?1. 水污染治理产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隔油器等等);2. 空气污染治理产品(餐饮油烟净化器、VOC有机废气处理装置、烟气脱硫除尘设备等等); 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污泥压滤机、小型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等等);4. 噪声及振动控制产品(声屏障等等);5.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COD、氨氮在线监测仪器,数据采集仪等等);6. 环境保护材料和药剂

软件成本造价师ccep

174 评论(11)

年少无知23

十环认证是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类似于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一般是企业内销时做CCEP也叫环保产品认证,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颁发的证书也被欧美承认。所以,企业做外贸时,需要做CCEP认证。本人办理以上两种认证。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数量 递交与否 备注1 初次认证和复评认证申请书 签字盖章,原件2 厂区平面图 以下为复印件3 组织架构图4 申请认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5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6 组织机构代码证7 商标注册证 商标受理书也可以8 商标使用授权书复印件 企业自己申请的商标不用申请书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 当地环保局11 产品检测报告复印件 一年内的12 守法证明 到区环保局办理13 生产企业废水、废气、噪声监测报告 一年内的14 产品执行的质量标准 国标、行标不用提供企业标准需要备案15 生产许可证(如有需要)16 生产设备清单17 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文件 可用体系对照表

265 评论(11)

内务府大总管

一、工信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本标准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本标准不涉及软件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本标准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件定价提供重要依据。标准研制背景长期以来,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目前我国尚无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项目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管理软件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件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件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件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标准研制过程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启动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标准体系的研制工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 (以下简称 “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围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标准体系。核心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于2010年12月正式立项,计划号为2010-3194T-SJ,由过程改进分会和电子四所共同牵头起草,组织产、学、研、 用约40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3年,为软件项目预算、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计划、变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标准的价值1、倡导使用统一的国际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件规模,使度量结果可比对;2、倡导使用基准数据估算软件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结果更科学;3、倡导使用一致的估算过程和公式,使估算过程透明化、估算结果可追溯。标准试点应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从2012年开始试点应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东软集团等单位都参与了试点工作,分别在预算审批、项目立项、招投标、项目计划等场景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约2000人参加CCEP培训,近1500人通过考试并成为国内首批CCEP(软件成本估算专家)。采用标准规定的方法后,极大的解决了试点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标准发布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11463-201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0月17日正式发布,并于2013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最新进展经推荐,该标准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牵头 ,正在申请升级为国家标准,于2015年7月31日正式下达计划号:20151553-T-469 二、北京市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规范研制背景北京作为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之都,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市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也不断加大,仅全市每年属于市级财政拨款范畴的信息化项目就可达700至800个,金额总量可达三十多亿元,涉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然而本市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以支撑、规范、管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的测算,这大大制约了北京软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如何测算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的合理费用一直都是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因而常常导致软件项目预算审批无依据、恶意竞标等问题的发生。规范的价值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件成本度量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准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范行业市场、推动软件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三、联盟标准《行标应用指南(预算场景)》编制背景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件研发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较大程度导致项目做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开发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既是有效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委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中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件研发涉及各方科学、一致地进行成本度量。但标准中没有包含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业基准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进行成本估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订标准的应用指南,以便相关各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正确使用行业数据和模型,有效开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相关工作。编制目的与范围本指南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系列应用指南之一,针对预算场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成本度量,特指对软件研发成本的预计值进行估算或对实际值进行测量、分析的过程。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预算是指根据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确定预计项目费用的过程。因此,本指南主要描述在预算场景下如何开展成本估算工作,而不涉及编制预算的其他方面。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及本指南中,软件研发过程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验收之间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验收交付活动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支持活动。因此,本指南中软件研发成本仅包括软件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不包括数据迁移、软件维护等成本。本指南中所涉及工作量、工期也仅为软件研发过程所用工作量、工期。本指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预算活动相关各方,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有效开展成本估算工作,并为确定软件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本指南明确了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和基准数据开展成本估算相关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示例,明确了典型情况的估算及调整方法;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相关人员应根据本指南及《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相关原则,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或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对于与预算类似的其他早期估算应用场景,相关人员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开展项目估算活动。

86 评论(9)

weddinglily

CCEP是SSMCCEP(Certified Software Cost Estimate Professional)的简称,由国际系统与软件度量协会(Int'l System and Software Measurement Association)开发,是软件度量领域面向个人的、权威的专业技能认证。详细参见

325 评论(13)

tobyzhao52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当前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子,各地纷纷加强对其排放的管控与整治。存在VOCs排放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区域集聚式行业、特殊作业企业将面临更严的整治和监控要求,这其中不乏众多的中小企业。选装应用VOCs在线监测设备,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积极适应环境监管的选择。然而,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技术、设备,很多企业主感到非常困惑和犹豫。有鉴于此,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希望给广大企业主们带来帮助和借鉴。目前市场上监测VOCs主要选用FID(氢焰检测器)在线监测设备,但是为什么中小企业对其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邓杰帆:FID对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特别对碳氢化合物),又因其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好等特点,十分适用于VOCs痕量分析。在重点污染源企业和广泛的实验室应用领域,FID是业内公认首选设备。但FID在线监测系统气路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维护,检测过程中所需辅助气体较多,辅助设备多导致系统体积大,因而系统的采购成本和运行成本相对昂贵。目前,FID在线监测系统的市场流通价格普遍高于十万元以上,部分品牌更是高达二十万以上,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同时,FID在线监测系统对运行环境温、湿度要求高,需要配套恒温恒湿的监测站房才能正常运行。由于FID在线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和占用不少的空间场地,因而难以在中小企业大规模推广。这两年,广州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已经先行一步对辖区的部分重点污染企业以及集群式行业开展了VOCs整治与在线监测工作的探索,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主任吴清柱:近几年来,广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了对辖区VOCs的整治与管理,尤其是对部分排气量大且排放特征明显的重点污染企业和集群式行业企业逐步开展了VOCs的综合治理和在线监测工作探索。比如广州的汽修钣喷业和家具制造业在生态环境部门的管控要求下,都已开展了针对VOCs排放的治理和在线监测工作。VOCs在线监测系统联网运行近一年来,各区生态环境分局依托监测平台实现了对管辖区域范围内所有汽修喷烤漆作业情况、治理装置运行状态以及废气排放情况的远程监控。执法人员依托在线监测数据开展针对性的执法行动,大大提高执法效率。但是,我们留意到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汽修业VOCs在线监测站点,在喷漆作业时,排放浓度监测数据出现相对偏低甚至为“0”的异常现象。通过现场检查了解到的原因无外乎三种:一是采样探头长期得不到维护保养,颗粒物附着在探头上导致出现堵塞,样气无法抽取到气体传感器完成正常检测;二是仪器设计缺陷,不具有自动校准功能,气体传感器的基线向负值大幅漂移;三是PID气体传感器已超出使用寿命而失效,企业主又不愿意更换PID传感器。通过这些应用实践,我们发现和印证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使用单纯的PID技术传感器设备,在承担VOCs在线监测职能时呈现的局限性。佛山是制造业的集聚地,也是VOCs排放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实践中,对中小企业在VOCs在线监测技术与产品上的选择又有哪些建议?佛山市禅城区环境监测站站长占天刚:中小企业在面临VOCs在线监测的管控需要时,如何正确选择在线监测设备确实是个令企业主犹豫苦恼的难题,太贵了应用不起,太便宜的又怕测量不准或不稳定而无法满足行业管理的技术要求。所以市场端非常需要一款价格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应用需求,且综合性能指标又能符合行业管理技术要求的VOCs在线监测设备。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对VOCs管控要求的逐步重视与升级,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GC-FID、PID、NDIR、傅立叶等技术都在“你方唱罢我登场”地相继进行宣传应用。佛山地区的一些VOCs涉排企业也对相关设备都有过探索应用,各种技术也都呈现出了它们应用端的优势和客观缺陷。我们觉得,针对VOCs排量不大的中小企业,在选择在线监测设备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综合考量和经济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选购适用的技术设备。佛山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都选择一种应用NDIR(非分散红外)检测技术的VOCs在线监测设备。它的检测原理是将VOCs催化氧化成CO2,通过测定的CO2含量来间接测定废气总浓度。该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灵敏度不受VOCs种类限制,对VOCs各成分的响应度均可达到90%以上,进样量小,不需要助燃气体,安全可靠。设备整机造价与FID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且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因而更容易被广大中小企业所接受,是未来最具应用前景的VOCs在线监测技术。今年六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明确“全面提升各类污染源无组织排放达标和工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综合治理的‘三率(收集率、治理率和去除率)”。目前,市场上部分商家在推销在线监测设备时,宣传和承诺其在线监测设备能够确保“去除率”达到80%以上的性能,这种宣传和承诺有技术原理性的保障吗?佛山市禅城区环境监测站站长占天刚:众所周知,VOCs在线监测设备不可能具备保证“去除率”达到合格指标的功能。“去除率”指标应该完全取决于企业所选用的VOCs治理装置技术和规范运行状态,不可能是依靠在线监测设备来保障的。商家这种宣传和承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目的只是诱惑性满足VOCs涉排企业逃避监测管理和误导涉排企业错误认知的恶性商业竞争行为。这种以在线监测设备配合涉排企业上传提供假监测数据(假去除率数据)行为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最终的用户企业和运维机构都会面临环保执法处罚的严重结果。VOCs治理装置和在线监测设备二者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关系。希望终端用户企业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规范的环保意识,不要铤而走险听信不良商家/机构的误导诱唆,让自己触犯法律。

18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