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5

Leven小万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杨保俊总经济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暖洋洋的心2006

已采纳
10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先生。有记者提问称,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在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田国民在答记者问时谈到,我国绿色建筑工作起步于本世纪初,相对于发达国家晚30年左右,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部陆续发布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系列的工程建设标准20余项,对各类民用建筑绿色评价,以及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改造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较为完善的推进体系。经过各地共同努力,绿色建筑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到了66.45亿平方米。但是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技术要求落实还不够不充分、地域发展还不够不平衡、市场推动机制还不够不完善等问题。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的共享机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我们认为,推动高水平绿色建筑发展,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部将按照《意见》要求,抓紧开展相关工作,一是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占比。二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在适宜气候区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三是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四是加强建筑运行的管理,降低建筑运行的能耗。

杨保俊总经济师

228 评论(10)

福建不吃辣

9月8日,国新办举行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意见发布会,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回答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时说:“城市更新不能继续延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要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稳妥推进城市更新。”杨保军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决策部署,前不久,住建部刚刚印发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对城市更新工作划定底线,要求保留城市记忆,稳妥推进改造提升。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意见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划定底线要求。意见指出,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城市更新必须严守这一底线,尽可能留下历史的记忆,留住人民的乡愁。最近有的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伐移老树现象,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我们这次强调要划定和严守底线,就是要纠正我们在过去更新当中出现的这些不当行为。二是要调整工作思路。意见要求要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稳妥推进城市更新。要改变以往“拆改留”的逻辑,由“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我们不能再走大拆大建的老路,要通过资源的普查,把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先留下来、保下来,然后再进行更新改造。三是要转变方式方法。城市更新不能继续延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要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进行。从这些年的经验看,那些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比如扬州、绍兴等城市,往往能够做到不急功近利,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久久为功,才能做好城市的更新和保护工作。

8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