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0

吃货和世界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基督城造价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winkle100

已采纳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靠近法国边界的小镇,父母从事钟表制造,少内时曾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对美术感兴趣,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他又到希腊和土耳其周游,参观探访古代建筑和民间建筑。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后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底层架空;* 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 横向的长窗;* 自由立面。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乡间,后来又到印度和非洲工作,战后他的建筑设计风格明显起了变化,从注重功能转向注重形式;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转向重视民间建筑经验;从追求平整光洁转向追求粗糙苍老的有时是原始的趣味。因此他在战后的新建筑流派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他的设计理念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的设计经常引起很大的争议,他设计的朗香圣母院教堂的怪异外观,令守旧派异常愤怒,但被革新派奉为经典。他为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的方案引起评审团长时间的争论,最后由政治家裁决否定。他的马赛公寓,被法国风景保护协会提出控告,到后来,又成为当地的名胜;他为阿尔及尔市做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被市政当局否决,但后来其中的逐层后退设计方法却被许多非洲和中东的沿海国家采纳。主要作品:* 巴黎郊区萨伏伊别墅*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基督城造价师

200 评论(10)

雪莉小姐的

作者是法国的大仲马

182 评论(8)

流云归晚

原声大碟 -《加勒比海盗3:世界尽头》(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MP3!] 专辑曲目: Hoist The Colours (01:31) Singapore (03:40) At Wit's End (08:05) Multiple Jacks (03:51) Up Is Down (02:42) I See Dead People In Boats (07:09) The Brethren Court (02:21) Parlay (02:10) Calypso (03:02) What Shall We Die For (02:02) I Don't Think Now Is the Best Time (10:45) One Day (04:01) Drink Up Me Hearties (04:31) 参考资料: 那个是管风琴。 管风琴是风琴的一种,不同的是风琴是通过脚踏鼓风装置吹动簧片使簧片振动来发音,而管风琴是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早期演奏管风琴通常需要两人搭档,一人演奏,一人鼓风。后来管风琴的规模越来越大,依靠人力鼓风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就开始用机械设备来鼓风,因而又发展出了更复杂的键盘机械结构——因为巨大的风压,用单纯的人力已经不可能压下键盘了。 管风琴是乐器历史中构造最复杂,体积最庞大,造价最昂贵的乐器,是一架雄伟,恐怖的机器。管风琴是一件纯粹的宗教(基督教)乐器,一般和拥有它的教堂或歌剧院同时建造——因为管风琴的结构是直接依附在建筑结构之上。也因此,管风琴没有明确的规格限制,根据教堂或歌剧院本身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来决定管风琴的大小。管风琴属于簧片类乐器中的自由簧乐器,演奏方法类似于其它的键盘乐器。音域极宽广,一般都使用用数层的键盘,脚下还有脚踏键盘,由许多根的音栓来控制具体的音高,高音部以高音谱号记谱,低音部以低音谱号记谱,脚踏键盘部分以倍低音谱号记谱。管风琴的音量宏大,音色饱满,尤其适合在庄严的气氛中演奏严肃神圣的宗教音乐。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个小镇的教堂中都拥有或大或小的管风琴,每到宗教节日,都能听到悠扬的乐曲飘散在整个小镇。能够在著名的大教堂中担任管风琴师,也是音乐家们引以为豪的荣誉。管风琴体积庞大,最大的高达十几米,有三万多根音管,七层键盘,演奏时发出宏大壮阔的音响。罗曼·罗兰写克里斯朵夫第一次听到管风琴的声音,“一个寒噤从头到脚,像是受了一次洗礼。”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在大西洋城一个礼堂内。 管风琴从何而来?如何形成?这样基本的问题却是让人难以回答。虽是如此却有个浪漫的神话来填补这一个空缺。相传风琴源自「牧神所吹的笛子」,而这芦苇笛正是他所暗恋之人,也就是河神的女儿Syrinx所变成的。原来Syrinx想逃避牧神的追求,求父亲将自己变成芦苇,牧神在不知情之下割了芦苇编排成列吹奏,以慰思慕之情。就这样Syrinx这乐器被引申为风琴的始祖;其特征是由一组不同音调的芦笛(管笛)组成,由吹气产生声音。 然而历史上更能确定的是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埃及与罗马人所称呼的“Hydraulos"这个乐器,它由古希腊的亚历士山大城(Alexandria)工程师克提西比奥(Ktesibris)所发明的水压控制风箱的风琴(Wasserorgel),可称为最早的风琴了(康讴 536、867)。考古学者曾在迦太基废墟中找到一个水压控制风箱的土制模型;另外在主后193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附近的阿奎库(Aquincum)亦找到真正乐器的部分残骸。这些资料进一步的让我们了解此乐器的更多细节,这种管风琴并不属于音量大而吵杂的乐器,最早时是专为家庭使用的。 直至罗马时代,风琴大多是流行在贵族的娱乐乐器,仕绅们平时就以风琴为礼物互相馈赠,所以在乐器制作技巧上就有些停顿下来,不过在装饰上却是相当华丽。主后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与西罗马,在西罗马的世界里风琴随着战乱逐渐被人遗忘,但在东罗马风琴依然流行于贵族之间。主后757年拜占庭时期的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Copronymus V)送一台金、银铸造的管风琴给欧洲法兰克丕平国王(Pepin)。值得注意的是这台风琴从东罗马传至西方世界;从六到九世纪之间,风琴逐渐传遍了罗马、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地。

112 评论(8)

7爷爱美食

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后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17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