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4

妖娆176991534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健康管理师每分钟耗氧量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米米狗狗

已采纳
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指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运动”是各种身体活动中的一种,指有计划、有组织、重复性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的范围包括各种增加体力输出的身体活动,如日常生活中的打扫房间、洗碗做饭、家务劳动、步行、骑自行车、园艺劳动、上下楼梯以及跳舞、游泳、太极拳、秧歌、健身操、球类运动等。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应该适度,这主要指运动的形式、频度、时间、强度和有关的注意事项。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适度运动又有不同的内涵。其中基本的考虑是:①平常缺乏身体活动的人,如果能够经常(如每周3次以上)参加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②通过身体活动获得健康促进效益不必从事很剧烈的运动锻炼,强度较小的身体活动也有促进健康的作用,但产生的效益相对有限;③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时间、频度、强度)可以获得更大的健康促进效益;④不同的身体活动形式、频度、时间和强度促进健康的作用有所不同,综合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活动和锻炼总量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健康促进效益。(一)身体活动分类1.按日常活动分类根据身体活动的特点和内容,身体活动主要包括以下4类:(1)工作有关的身体活动:工作中的各种身体活动。因职业和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中的体力消耗也不同。(2)交通出行有关的身体活动:从家中前往工作、购物、游玩地点等途中的身体活动。因采用的交通工具不同,体力消耗也不同,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或自驾车等。(3)居家生活有关的身体活动:各种家务劳动,手洗衣服、擦地等活动能量消耗较大,做饭、清洁台面等能量消耗较小。(4)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业余时间的运动锻炼或体育活动,运动的目的更明确,活动内容、强度和时间更有计划。现代社会生活中,在人们其他形式身体活动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应当大力提倡通过运动锻炼弥补身体活动量的不足。2.按能量代谢分类(l)耐力(有氧)运动:运动中需要氧参与能量供给才能完成的运动。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这类活动形式需要氧气参与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要功能途径,也称耐力运动。它有助于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能提高骨密度、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控制不健康的体重增加。如以每小时4km的中等速度步行、每小时12km的速度骑自行车等,均属于有氧运动。

健康管理师每分钟耗氧量

212 评论(15)

PaperwizPx

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身体活动及其健康益处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指由于骨骼肌收缩引起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所有活动。身体活动包括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ing)和类型(Type)四个基本要素,也就是FITT原则。另外还有身体活动量(Volume)和进度(Progress),统称为FITT-VP原则。身体活动不足是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多种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简称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身体活动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简述如下:1.按日常活动分类根据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目的和时间分配,可分为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和业余休闲身体活动四类。其中,职业性身体活动通常是指有劳动收入(如工资)的活动,包括家政服务等职业行为。业余休闲活动指上述三类目的之外的时间里从事的活动,可以是锻炼,也可以是看电视、家务等活动。2.按能量代谢分类身体活动的本质是肌肉收缩做功,运动强度不同,稳定维持在这一强度的运动时间也不同,同时决定了肌肉活动的能量来自于无氧代谢、有氧代谢或有氧与无氧混合代谢。身体活动因此可分为有氧代谢运动和无氧代谢运动,简称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较长时间、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运动形式,也叫耐力运动。有氧活动如以每小时4公里的中等速度步行、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骑自行车。(2)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运动形式,一般为肌肉的强力收缩活动,因此,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100米短跑等几乎全部为无氧代谢供能。无氧运动也可发生在例如5000米长距离跑步等有氧运动末期,也是抬重物、俯卧撑、抗阻力肌肉力量训练的主要形式。3.其他分类根据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身体活动还可以有以下类别:①柔韧性活动(伸展性活动) 指促进提高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如各种伸展性活动、瑜伽、太极等。②强壮肌肉活动 指保持或增强肌肉力量、体积和耐力的活动。如日常各种负重活动、举哑铃、俯卧撑等。③平衡性活动 指利于保持姿势的活动。如单腿站立站、倒着走、平衡板练习等都属于平衡练习。强壮肌肉的核心练习和下肢练习也都可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④健骨运动 作用于骨骼并产生了骨骼肌性和压力性负荷的活动。这类活动可以改善骨结构或骨密度,从而增加对于骨折的抵抗力。例如蹦、跳、舞蹈等活动属于健骨运动,同时也是属于肌肉力量运动。⑤高强度间歇训练 包含大强度有氧运动并间或短时间低强度有氧运动恢复期的组合型活动。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有氧运动类型和强度建议,也缺乏明确的间歇周期时长的建议。身体活动强度的常用指标身体活动强度分为绝对强度(也称“物理强度”)和相对强度(也称“生理强度”)两类指标。绝对强度>>据身体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测定的强度水平,通常为普通健康成年人的某种运动测定结果。常用指标为代谢当量(Metabolism equivalent,METs,也称梅脱)。>>代谢当量是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运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MET相当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消耗1.05千卡(44千焦耳)能量的活动强度。代谢当量是目前国际上反映运动绝对强度的常用指标。相对强度根据生理反应情况测定的强度水平,包括:①主观性的疲劳感,常用指标为自觉运动强度量表(即伯格(Borgs)量表Borg量表,也称为RPE量)等级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水平。②客观的心率水平、耗氧量等。常用指标为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最大耗氧量百分比(%VO2max)、靶心率等。运动时的心率作为训练时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称为目标心率或称靶心率。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的相关分享,希望以上内容对广大健康管理师考生们有帮助!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节点、备考技巧、考试干货等内容,欢迎及时在本平台查看了解!

22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