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0

安妮果果33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中级经济师反垄断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漫漫迷秋途

已采纳
2022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大纲与2021年相比,不少章节都有较大变动,新增和删除了不少内容。1、第一章新增“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运用商业模式画布进行商业模式分析”。2、第二章新增“完善中国特色国有独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3、第三章新增“制定营销战略规划”,删除“理解市场和市场营销,诠释市场营销观念,理解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区分品牌战略的类型,实施品牌战略”,修改“制定市场定位的策略”修改为“确定市场定位”等等。4、变动较大的章节有第三、六、七、十一章,其中第六、七、十一中删除和新增内容较多,而第七章章节名称都发生了变化,这需要引起重视。5、大纲中还是有部分章节是没有发生变动的,第四、八、十章就没有发生变动,预习还是有效果的。大纲的变动体现了接下来的考试方向,大纲变动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很有可能就是2022年考试的出题点。

中级经济师反垄断法

338 评论(12)

散光女王

自考大专会计专业需要考哪几科?会计大专的科目如下: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4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6 5 高等数学(一) 6 6 大学语文(专) 4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8 基础会计学 5 9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6 10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11 中级财务会计 8 12 成本会计 5 13 财务管理学 6 14 管理会计(一) 6 15 中国税制 4 16 企业管理概论 5 17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4 共计 81学分 二、学习书目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钱淦荣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本),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5.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一)微积分》,高汝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6.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王俊生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陈允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经济法概论(财经类)《经济法概论》,潘静成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杨金砚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学》,贺南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王庆成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2.管理会计(一)《管理会计》,余绪缨、蔡淑娥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中国税制《中国税制》,郝如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4.企业管理概论《企业管理概论》,谭道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5.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林万祥、曹钟候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6.大学语文(专)《大学语文(专科)》,徐中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7.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2001年版)》,杨明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不少会计学员看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介绍的“口诀法”(你还可以称其为“打油诗”。)应该就属于这种窍门。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 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 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 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 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 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 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 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第一句指出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属于跨期摊提费用,二者核算的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第二句指出了二者在资金耗费时间先后的区别。第三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第四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分摊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其实这个分录的借方可能是制造费用,也可能是管理费用等,主要是期间费用,所以言其“进损益”。第五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提取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 贷:预提费用”。其借方主要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以是“四费”。第六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当然,以上会计分录中的银行存款也可以是现金,二者都属于货币资金。四、利用口诀理解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 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举例如下: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 ①分派值30,000 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 ②分派值50,000 累积股利 10,000 +50,000 =60,000 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000 借:应收股利 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0(20,000-10,000) 投资收益 40,000 ③分派值250,000, 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差额-5,000 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 借:应收股利 25,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35,000 如果分派值150,000, 已分累积股利10,000+1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差额-15,000,同样即使-15000-10000=-2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10000(不超过这个数额)。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五、利用口诀理解记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口诀的具体内容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诀后边详细阐述。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 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 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① 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 应交税金(进项税额)。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① 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 。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六、利用口诀来理解记忆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填列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我曾经总结了四个计算公式给学员,如下:1、资产方应收账款项目金额= “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 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 2、负债方预收账款项目金额= “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收账款” 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3、资产方预付账款项目金额= “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 明细账户借方余额 4、负债方应付账款项目金额= “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 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后来发现学员对这四个公式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我就在这四个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2,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 (王学军) 名师简介:王学军,男,1974年6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清河区,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原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职业会计教师和兼职会计师,拥有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会计师)。 自1996年6月起,王学军曾经长期在北京市祥云教育培训中心学校、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计算机中心、北京市宣武区智达培训学校、北京中山学院、华夏大地教育网、北京市海淀区自考辅导学校、北京东方大学、北京市海淀区培青学校、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会计专修学院、北京市崇文区自考办辅导学校、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统计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自学考试培训学校等学校讲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北京市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注册会计师考统一考试、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中国注册税务师统一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原会计证考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实务操作、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升本考试、全国电大注册视听生统一考试、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技术专业考试的会计类课程,在会计考试界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王学军还承担一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非应试教育类会计课程。 王学军老师讲课细致透彻、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特别擅长将复杂的会计问题用通俗易懂的口诀、顺口溜、打油诗加以概括提炼。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态度认真,经常义务为学生进行电话咨询解答。对考试的针对性强,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各类会计考试的好帮手。亲自编写了大量考试科目提纲和串讲资料,对考生通过考试起了很好的作用。

164 评论(13)

洛林小叮当

类似问题 不予回答

150 评论(12)

相关问答